乡贤文化
-
2023-07-01 公孙尼子作《乐记》说新证彭 林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01日 11版) 儒家文化为礼乐文化,礼乐相须为用,缺一不可。秦火后《乐经》失传,所幸《乐记》犹见存。“记”以解释、阐发经义为宗旨,故《乐经》之大旨、学理,可借此得其大要。《乐记》作者,旧说为公孙尼子,然近...
-
2023-06-26 赋论建构与赋体自立易闻晓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6日 13版) 赋发端于战国,兴盛于汉代。赋论则起于汉人《诗》学本位的赋作批评,并不承认赋体的自立。汉代赋论构造了《诗》《骚》及赋的流变系统,以班固之论为代表,《两都赋序》谓“赋者古诗之流”,实际上也视...
-
2023-06-12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特质林大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2日 14版) 【读史札记】 长期以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存在着不同理解。一些观点认为,中华文明属于大陆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以内陆文明为底色,与海洋关系不大。这种观点的形成原因较为多样和复杂,西方...
-
2023-06-12 战国变法与周秦之际国家治理的新模式谢乃和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2日 14版) (图片①) (图片②) 战国时期上承夏商周下启秦汉,变法与改制是这一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时代主题。战国诸雄以富国强兵为目标进行的变法,在对三代礼乐制度的损益式继承基础上,实现了从封建贵族分权政治...
-
2023-06-10 传记视阈下的汉末魏晋南北朝乡贤与乡村治理熊明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0日 11版) 乡贤,指那些长期居住在乡村、不应察举与征辟或者在出仕以前或辞官以后不担任朝廷官职且以道德文章为乡人所推崇敬重者。汉末魏晋南北朝,王朝更迭频繁,国家政权的权力往往无法抵达社会的末端——乡村...
-
2023-06-10 由老孔先后问题说到诸子学的开新宁镇疆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0日 11版) 【国学争鸣】 老孔先后或主次问题由方勇先生揭橥,曹峰先生继之讨论,近来颇为引人关注。诚然,传统“孔先老后”“孔主老辅”格局的形成与汉以后官方“独尊儒术”的主流意识形态有很大关系。不过,从...
-
2023-06-03 官学下移与君子“文质彬彬”马爱菊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3日 11版) 【青年学者论坛】 先秦儒家的君子理念并非凭空产生,其渊源有自。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官学下移是推进先秦儒家君子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研究状况而言,学界对官学、私学关系下的君子观念...
-
2023-06-03 悌德:传统与现代郭晓东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3日 11版)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悌德与孝道往往相提并论,被认为是一个人最为基本的德行。关于孝道的重要性,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理解与认同。在中国人看来,爱、敬自己的父母,既是出于人的天性,也是一个人所...
-
2023-06-03 君子儒的期待 ——孔子与子夏关系新说陈 明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3日 11版) 君子儒的概念是孔子提出来的。 《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历代注家都认为这是夫子对子夏的批评。在这种解读里,儒被理解为学者、儒生;君子与小人则被理解为蕴含褒...
-
2023-05-29 易道与天文:文化蕴涵之探析黄黎星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9日 15版) 中国古代天文学,堪称古文明之肇基与渊薮。古代先贤,仰观浩瀚苍穹,俯察方位分野,记录天象变化,确定星宿排列,测算日躔月离,了解黄道白道,标记景昃朔望,创制演进,从观象授时到制定历法,“敬授民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