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之窗
-
2025-04-03 【文史英华】含弘张光 学人榜样——晚清状元骆成骧的文教贡献‖杨明强含弘张光 学人榜样 ——晚清状元骆成骧的文教贡献 杨明强 前不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中华文学》杂志总编辑曾训骐(笔名曾令琪)先生“耗数年之时收集资料,积一年之力潜心写作”,终于将一部20多万字的心血之作和学术评传——《末代状元骆成...
-
2025-04-03 【古蜀华章】从《药市赋》看蜀地在上古中医药文化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宋翔从《药市赋》看蜀地 在上古中医药文化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宋 翔 《药市赋》作为明代文学家杨慎(杨升庵,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成都药市的繁荣景象,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尤其是对蜀地的地理、神话、人物和中医药...
-
2025-04-02 【历史文化】新津修觉山、女几山与诗酒风流‖邱海翔新津修觉山、女几山 与诗酒风流 邱海翔 我对修觉山文明密码的追根之旅,始于新津汉代石刻——伏羲女娲交尾图与酿酒场景的并置,这印证了“女几作酒”的传说。而石刻中“马身龙首”的天禄神兽,恰与《山海经》中“岷山之首”的记载严丝合缝,暗示...
-
2025-04-02 【历史文化】“天府之国”“陆海之乡”,四川为何能独享这两个称号?‖谭继和“天府之国”“陆海之乡” 四川为何能独享这两个称号? 谭继和 提到“天府之国”,99%的人会脱口而出:“四川”。“天府之国”之称从何而来?“天府”到底是什么意思?巴蜀之地为什么又叫“陆海之乡”?跟着著名历史学家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谭...
-
2025-04-02 【文史英华】孝行天下——从清明祭祖说起‖聂应德孝行天下 ——从清明祭祖说起 聂应德 题记:清明节拟做一件事,也是多年的习惯性活动,回到一百公里外的老家,祭扫父母和先祖坟墓,慎终追远,缅怀尊恩,重温遗教,生生不息。 祭祖是孝道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孝道在...
-
2025-04-02 【历史文化】84年前,张大千决定从成都去敦煌84年前 张大千决定从成都去敦煌 西行“取经”路 张大千绘《莫高窟石窟崖面水墨全景图》(局部)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张大千临摹莫高窟172窟观无量寿经变 张大千临初唐人画璎珞大士图轴 来源:红星新文化 图源:四川博物院
-
2025-04-02 【亲情文化】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倏忽人间四月天 ——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 梁从诫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墓碑下方有一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原来是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
-
2025-04-01 【文史英华】形同而义别:汉语词义的古今差异‖王云路形同而义别 汉语词义的古今差异 王云路 现代汉语的一些常用词语,其实在古代已经出现,因此我们在应用中会遇到字形相同却含义有别的情况。 本次讲座我们通过探讨其中一些例子,一方面帮助大家理解古今形同而义别词语是词义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
-
2025-03-31 【历史文化】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资阳濛溪河遗址群 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2025年3月31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20个项目入围终评,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成功入围。 资阳濛溪河遗址出土的带砍切痕的木头 2021年9月,因洪...
-
2025-03-31 【历史文化】南宋《种松碑》为千年蜀道翠云廊再添生态文化新证南宋《种松碑》 为千年蜀道翠云廊再添生态文化新证 新华社成都3月31日电(记者张旭东、童芳)记者近日从四川省文物局获悉,文物部门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核中,确认广元剑阁县一块南宋《种松碑》是目前已知古蜀道翠云廊护路植树的最早碑刻证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