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

史料之窗

  • 在成都,遇见杜甫 阿来 公元759年冬天,为寻找一个存身之地,杜甫从秦岭深处的同谷县出发,携家带口,来到成都。到765年离开,他在成都与蜀中生活了6个年头。 杜甫像(中国画)蒋兆和作(图源:光明日报) 在此期间,他写了200多首作品,显现他的情趣与胸...
  • 锦城丝管 文物里的音乐成都 王茹懿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有声历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与文化记忆。近日,来自河南博物院的华夏古乐团来到成都博物馆,为蓉城观众带来古代音乐文物沉浸式展演。该展演作为“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特展...
  • 生肖之“蛇” 从古至今的图腾文化 黄 伟 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蛇的身影频繁浮现,彰显着其非凡的意义。 “蛇”字的演变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它部》记载,“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凡它之属皆从它。蛇,...
  • 我的求索之路 吴良镛 吴良镛(图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已走过百岁人生的我,1922年出生于古都金陵。 一个人的一生不能不思考到底想要做什么,立志是人一生不断前进的动力。而志向往往并非一蹴而就,是伴随成长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想一步步确立下来...
  • 叔向贺贫 奠定弘农杨氏清白家风基调 杨白华 叔向,是羊舌肸的字号。羊舌肸,姬姓,羊舌氏,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国语·晋语八》记载的《叔向贺贫》文章,作者是春秋时左丘明,原文如下: 叔向见韩宣子(晋国的卿),宣子忧贫,叔...
  • 永不忘却的日子 李洪峰 每年2月19日,我脑海里总会不自觉地想起小平同志逝世时的情景。那时我正在南京上军校,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对外界的信息一点不灵通。 时间很快,转眼过完寒假,我像往年一样怀着愉快的心情返校。那天吃过早饭,拿上...
  • “加油”这个词 发源于这个地方 杨三军 施钱贵 郑明鸿 “加油”,中国人最常用的勉励词。有专家考证,“加油”一词的勉励之意,发源于今天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 1841年至1855年,晚清名臣张之洞的父亲张锳任兴义府知府期间,自...
  • 缅怀邓小平 您的科技强国梦必将实现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生前极其重视和关心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他办公室书柜里,珍藏着一个导弹模型,那是1991年上海航天局送给他的纪念。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界中,没...
  • 永远的怀念 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逝世28周年 兰娟 2月19日,是一个让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28年前的今天,1997年2月19日,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邓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
  • 视频:《您说,可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8年前的今天 1997年2月19日 邓小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1997年3月2日上午 一架银色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 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 捐献角膜、解剖遗体 不留骨灰、撒入大海 ...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共3782条信息/共379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