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

史料之窗

  • 发现、认识、传承 革命烈士廖恩波事迹的故事 粟时勇 廖恩波,名承永,字恩波,又名昔昆,1901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碑木镇元山子,是我姨父廖协群的叔叔。按辈分,我应称呼他为“叔公”。廖恩波早年就参加革命,20世纪30年代担任过中共四川省委代理...
  • 花蕊夫人 花不足以拟其色 蕊差堪状其容 詹绪河 蜀中自古多奇女子 仅五代时期前后蜀短短59年间里 便出了两位才貌双全的花蕊夫人 一位是前蜀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 一位是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慧妃 徐氏:美而奇艳,有藻思 王建的花蕊夫人姓徐,其出身...
  • 胡可先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13日 13版) 石刻文献是以石头为物质载体的记录知识的文献形式,它的起源很早,《墨子》中就有“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的说法,说明金石和书籍是并行的。石刻文献作为文学的承载,主要集中于碑志和摩崖。其中一部...
  • 地名中的移民原籍信息 徐 平 四川,作为迁入地与落居地,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移民运动,其中元末明初与明末清初两次移民运动规模巨大,影响深远。迁至四川后,各籍移民在解决居业与生存问题的同时,还面临着与其他族群和融相处、共同发展等诸多问题。...
  • 益州与梓州 杜甫蜀中的漂泊之路 李 莉 杜甫少年时便初见才华,七岁写诗,十几岁时,在诗坛也已小有名气,而真正名声大振还是在他中年以后。他一生多游历,见过许多名山大川,更见过世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困苦,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
  • 有盐有味的“千古盐城” 五通桥 易志隆 五通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自2017年上溯,分为这样几个节点:上古史近3000年,制盐史2250余年,建置史1433年,因盐而兴的“五通桥”地名得名史约300年,建市(县级市)史66年,建区史32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流变中,...
  • 运河:流动的文化、宝贵的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中华民族有着善治水的优良传统。中国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对中国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发挥...
  • 绣川书院的历史演变 李瑞奎 远近闻名的绣川书院坐落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大东街125号。城厢镇在1950年10月18日前一直是四川省金堂县的县城所在地,有上千年的县治历史。县城又称县治,即中国地方行政区一个县的治所,是县级行政机关的常驻地,...
  • 新繁东湖 藏在成都的唐代名园 远 蜀 唐宋时期的成都,河渠纵横、湖池密布,亭台楼阁、奇花异卉交相辉映,是一座风光明媚、高度园林化的城市。五代时期,成都兴建园林之风大盛,前蜀后主王衍继位,大兴土木,耗时三年建成皇家名苑“宣华苑”。宣华苑...
  • 奉友湘《东坡厚温公薄荆公?》 一文的价值与意义探析 魏建明 重新评估历史人物形象与关系 (一)还原苏轼的客观立场 在历史长河中,人物形象往往会因各种解读而变得模糊或片面。此文通过对苏轼为王安石和司马光所起草诏书的深入分析,还原了苏轼...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共3738条信息/共374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