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
四川民俗

四川民俗

  • 十四夜,送蛴蟆 李红军 在我的家乡金宝,每年正月十四的晚上都有送蛴蟆的习俗。 图源:南充播报 “蛴蟆”,家乡人发音“蛴蟆儿”(qi阳平me入声),是对蛙类包括青蛙和癞蛤蟆的统称。而送蛴蟆的传统据说有350多年了(一说有400多年),至于其来历,则众...
  • 沐川闹元宵 谢长江 乐山市沐川县很早以前就闹元宵,核心是“耍龙灯”。 “耍龙灯”就是舞龙,也称“舞龙灯”,是一种自由、活泼、粗犷、豪放的民间舞蹈。闹元宵是在正月十五“耍龙灯烧花”,但正月十三至十四,龙灯就出来“排街”“亮龙”。 沐川...
  • 果州蛴蟆节记 衡 澜 果州蛴蟆节,巴蜀之盛典也。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每至春归夏至之际,川东北之地,风物尤新。是日,百姓云集,欢声笑语,共赴此喜庆之会,颂扬自然之美,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昔者,蛴蟆乃农田之害,然南充人民智勇双全,化害为利,...
  • 我在阆中过灯节 傅俊珂 腊月未尽,嘉陵江畔的阆中古城早已披上节日的盛装。青石板路上,红灯笼串成珠帘,在暮色中轻轻摇曳,仿佛要把千年的时光都摇进这方水土。街角的老茶馆里,铜壶咕嘟着岁月的沉香,茶客们正用川味十足的普通话争论着今年灯会...
  • 成都春节习俗 打春牛 耍龙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何大江 过春节,对成都人来说是一件大事。一年辛苦到头,也总要在春节时放松下来,过一个喜庆的年。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农历新年,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可谓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在历史文化的传承...
  • 亮花鞋 绽放女性光彩 李 波 亮花鞋,是阆中春节一道独特的风景。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二月初二登场,成为街头场镇民俗表演的重头戏,是彰显女性风采和女性美的一道春节文化大餐。 “亮花鞋”民俗活动(张晓东 摄,图源:南充头条) 在阆中老观镇,亮...
  • 春倌说春 将美好祝福送上门 李 波 在阆中、南部一带,春节期间至今传承着春倌说春的习俗。所谓说春,即春倌走村串户,通过吟诵性唱腔,将新一年美好祝愿送给户主。 春倌说春,因古代农耕生产十分重要,农时节令是指导农夫耕种的物候依据,春倌即把...
  • 泸州:龙灯飞舞中的年味 岳荣成 在华夏大地的西南角,有一片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土地——四川。这片土地上,壮丽的山川与纵横的江河交织,孕育出丰富多彩且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在四川东南一隅,藏着一座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泸州。...
  • 绵竹木版年画 色彩斑斓的千年传承 刘 莉 绵竹木版年画的起源 你知道吗?绵竹木版年画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早在明代,绵竹年画就已经在四川泸州和陕西蒲城地区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庆祝节日的重要...
  • 闲话夹江年画 周杰华 江文远 夹江县木版年画是四川三大年画(绵竹、梁平、夹江)之一,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用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久负盛名。夹江年画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考证,夹江年画起源于明代初期。...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共310条信息/共31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