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

史料之窗

  • “廿六年三月己卯” 与《颛顼历》不符 曲安京 2025年6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仝涛先生的文章《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该石刻记录秦始皇采药的日期为“廿六年三月己卯”,这与秦人使用的《颛...
  • 昆仑石刻应当是古代的石刻 韩建业 自从仝涛先生发表了《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一文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论,主要争论点是真伪问题。如果真是秦代石刻,那对研究秦代统治范围和昆仑文化等具...
  • 从文本看“采药昆仑”石刻的疑点 胡文辉 青海玛多县黄河源区扎陵湖畔所发现的石刻,无疑是个惊人的发现,其引发争议,是情理之中的。有关石刻真伪的“外部”问题,比如气候条件、历史地理、环境交通、石质保存、文字雕凿、字体风格之类,还有专门...
  • 再论昆仑石刻 刘 钊 这些天网上对昆仑石刻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大家纷纷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和角度参与其中,显示了公众对文物考古领域的关注。我对其中一些疑伪的典型观点稍有留意,于是想在此集中作一个回应。我还是坚持我之前说过的话,即:“我...
  • 白山黑水见证 从烽火硝烟到振兴热土的巨变 新华社记者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东北抗日联军辗转于白山黑水之间,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和平正义而战。 历经岁月淬炼,这片苦难与荣光交...
  • 《人民日报》(2025年06月30日 第 06 版) 王少奇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天津市蓟州区盘山的岩石上,很多抗日标语清晰可见。这是王少奇当年带领当地军民在这片地区坚持抗日斗争的痕迹。 王少奇,原名王毓琨,字季如。1912年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
  • 10000年中华文化 第一次被整理得如此清晰 一万年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中华文化是我们思维、语言、生活方式的深层基石,正如脚...
  • 郭沫若与故宫博物院 魏奕雄 北京紫禁城神武门上挂的“故宫博物院”横匾,是郭沫若于20世纪50年代题写的。此外,郭沫若与故宫博物院相关联的事还有不少,兹择三则叙说之。 郭沫若诗颂故宫护宝人 《郭沫若学刊》2011年第3期发表了中国郭沫若研究...
  • 赵占豪 《光明日报》( 2025年06月29日 07版) 【文物故事】 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有一块汉白玉石碑,它是国家二级文物“宋公纪功碑”,简称“宋公碑”。宋公碑碑长196厘米、宽61厘米、厚12厘米,碑文共570余字,是抗战时期阜宁民众为纪念阜宁县抗...
  • 《光明日报》( 2025年06月29日 01版) 朱光亚 资料照片 【人民需要这样的科学家17】 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朱光亚是最后一位被解密的科学家。他,被誉为中国“两弹”研制中的科技“众帅之帅”! 两道弯眉,鼻梁挺直,映衬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
首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尾页 共4219条信息/共422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