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天府之国”“陆海之乡”,四川为何能独享这两个称号?‖谭继和

作者:谭继和 来源:成都方志 发布时间:2025-04-02 15:36:19 浏览次数:330 【字体:

“天府之国”“陆海之乡”

四川为何能独享这两个称号?

谭继和

提到“天府之国”,99%的人会脱口而出:“四川”。“天府之国”之称从何而来?“天府”到底是什么意思?巴蜀之地为什么又叫“陆海之乡”?跟着著名历史学家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谭继和一起来探究。

👇👇👇

“天府之国”是巴蜀地域文化的特殊文化符号,是巴蜀文化的代表性象征。巴蜀文脉的索解,首先得从这个称呼释起。

大家熟知川渝自古即有“天府”之称,但这顶桂冠的得来是不容易的,是历代蜀人连续奋斗争来的。

以“天府之国”专称四川,更是蜀人祖先累代经营和智慧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

四川雅安碧峰峡基地内嬉戏的大熊猫(王飞 摄,图源:四川在线)

“天府”的原意,“天”指天帝,“府”指蓄聚,合起来指的是天帝的府库。

根据《周礼·春官》的记载:“天府,掌祖庙之守藏。”指的是西周时中央朝廷管理王室宗庙祭物礼器、宝物和图书典籍的礼仪重地与书香阆苑,形容朝廷仓库充实,亦常说“珍奇宝货,富于天府”。

后来就用这个对上天府库满怀敬畏的称呼来形容膏壤肥沃、物产丰盈的地区。

天府粮仓好“丰”景(图源:成都发布)

最早获得“天府”这一殊荣的是战国后期的秦国。而最早把秦国称为“天府”“天下雄国”的则是战国时的大纵横家苏秦。他对秦惠文王说: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至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干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战国策•秦一》)

这句话里的“天府”主要指的是“沃野千里”的关中地区。

当秦国灭巴蜀,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后,“天府”一词遂成为“三中”(关中、汉中、蜀中)的泛称,包括当时秦朝所辖的关中“八百里泰川”、嘉陵江与汉水流域的汉中和“都广之野”的成都三大平原地区在内,而当时京师关中则是“天府”区域的中心,汉中与蜀中只处于辅助地位,更没有专门用“天府”来作为蜀的代称。

图源:成都发布

但到西汉后,由于富饶的巴蜀地位越来越显著,“天府”一词便逐渐成为专指成都平原乃至整个四川盆地的专用名词。

到东汉时,本来应是“天府”首善区域的关中,反而地位下降,富庶不如蜀中,故不再被叫作“天府”,而是号为“近蜀”(左思《蜀都赋》)了,即接近于“蜀”的富庶水平,“天府”这顶桂冠反倒为巴蜀所夺取,成为巴蜀的专门称谓。

到三国蜀汉时,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才第一次以“天府”专称蜀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后来,晋人常璩著《华阳国志》即沿用其说:“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此,“天府之国”即成为巴蜀的专称,直到现在我们四川还独享这笔历史财富。

除了“天府”一名,巴蜀还有个“陆海”的称呼,鲜为人知。

晋人常璩《华阳国志》记载了古人对巴蜀的评价,戴了两顶桂冠。

常璩画像 梅凯 作(四川省方志馆 藏)

一顶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另一顶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天府”象征天帝的府库,形容巴蜀山川俊秀,乃宇宙之奇观。“陆海”是形容四川盆地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宛然陆上海洋的聚宝盆。故《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认为“陆海”称呼的内涵指的是“高陆而饶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

巴蜀是天府之国,也是陆海之乡,有着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尽观览之妙;更兼具人文情怀与大自然进一步交融契合的特征,使游人视通天庭,心与物游,万趣融于神思,物我趋于一体,乃至物我两忘,心灵获得净化和升华,甚至获得高度的美感和突发的灵感,容易达到神游与逍遥游的“安逸”(蜀方言)和“巴适”(巴方言)境界。

作者简介

谭继和,著名历史学家,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四川省社科院杰出研究员,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四川省历史学会名誉会长,蜀道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965年在四川大学历史系徐中舒先生门下。先秦史专业副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通史》编写组工作。1976年回蓉,长期从事巴蜀文化研究,主要著述有《巴蜀文化通史》(主编)和《巴蜀文化辨思集》《巴蜀文脉》《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神韵建设》等。

来源:成都方志

作者:谭继和

来源: 成都方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