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文化
-
2023-01-07 《尚书》科举用书:一个亟须开拓的研究领域陈良中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7日 11版) 科举制度是我国隋唐以来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措施,是一代人才的管辖。王安石于熙宁四年定贡举新制,经学一域“罢诗赋、帖经、墨义,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
-
2022-09-24 荀子论“学”郑治文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4日 11版) 崇“学”重“教”是儒家的重要精神传统。儒家从其创始人孔子开始,即把“学”作为涵养德性,养成理想人格的重要途径。作为反映夫子言行、事迹和思想的主要经典著述,《论语》以“学而”开篇,或非参...
-
2022-09-17 中国乐舞精神的形成与构成韩伟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7日 11版) 一 “乐舞精神”是一种总体性精神取向,难以对之进行准确的定义。我们能做的是对其基本内核进行挖掘和剖析,以此为基点建构出对它的整体感知。有几点需要明确:首先,“乐舞精神”并不是某个具体乐曲、...
-
2022-08-06 从人文学科深耕文明探源的中国性问题谭佳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6日 11版) 【中华文明探源】 2022年5月27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
-
2022-08-06 文明探源的交叉学科视角及方法论创新叶舒宪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6日 11版) 【中华文明探源】 文学人类学这个新兴交叉学科有一个特色传统,即数十年坚持打通文史哲、艺术、宗教和政治的跨学科研究取向,努力追求本土化的理论体系建构。2009年,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
-
2022-07-09 刘子翚道统论新解张兴武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9日 11版) 有关“道统”的阐释,是唐宋儒学家普遍究心的重要论题。崇安刘子翚探幽析微,超越时流,撰《圣传论》以倡新说,在南宋学坛独树一帜。不过,自朱熹做出刘屏山“归家读儒书,以为与佛合,故作《圣传论》”...
-
2022-07-09 浅议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宋洪兵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9日 11版) 钦定四库全书文津阁抄本庄子注内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演变而经久不衰。直至近代,中华文明遭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全方位超越中国的西方文明,使得中国人发出了...
-
2022-07-09 古人消暑有“凉”方程方洁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09日 第 06 版) 赤日炎炎,7月是全国大多数地区平均气温最高的一个月,小暑、三伏、大暑这些“热”词在这个月份扑面而来。新荷、蝉鸣、西瓜、水蜜桃,大自然以新的物态迎接夏天,人们也开始“吹空调、食冷饮”的...
-
2022-07-02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陶渊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精义李剑锋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2日 11版)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出自陶渊明的《自祭文》,意译“勤靡余劳”是一辈子勤勤恳恳,不遗余力。“心有常闲”却与“勤靡余劳”相对,意思是心灵保持悠闲。梁启超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一文中将...
-
2022-06-26 陈寅恪的古典今典说关爱和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5日 11版) 以诗证史或诗史互证,是陈寅恪文史考据的重要方法。在读诗解诗的学术实践中,陈寅恪拈出古典、今典这样一对范畴,便于更好地把握诗歌作品中的古事今情,更准确地释义混合古今的文学境界。陈寅恪的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