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成都市>温江区>详细内容

温江区地情

有晚清著名书画家李汝南,温江县名中医李福如,从事教育、潜心著述的曾学传,爱国乡贤王铭新,保路同志军李国定,首创温江电力事业的王佐臣,宣传革命、抗击清军的冯化之,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贾培之,擅长诗文书法的官梦兰,温江中共党组织的创建人康明惠,民主革命先驱、音乐学家王光祈,投身地下革命工作的黄增益,医术精湛的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戴尧天等。

王光祈(1892—1936)  字润玙,笔名若愚,温江县鱼凫镇小河村人(今柳城街道)。五四时期少年中国学会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是该时期著名的社会主义活动家、民主革命先驱,是中国近代卓越的音乐学家、音乐史学家、中西比较音乐学的奠基人、翻译家。1914年考入中国公学大学攻读法律,其间担任清史馆工作,并为《京华日报》《四川群报》撰稿并兼记者。1918年7月毕业,是年参与陈独秀、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五四运动爆发的当晚写出长篇通讯传到成都,使成都青年得以及时了解情况,五四运动后,与李大钊等7人发起并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创办《少年中国》和《少年世界》等刊物;与李大钊、瞿秋白一起担任《晨报》编务,在《晨报副刊》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在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的支持下,在北京组织“工读互助团”。1920年赴德国留学,因萌发用音乐实现“拯救中国”的抱负而改学音乐,1934年获波恩大学音乐系博士学位,是现代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第一使者。1936年1月,因脑溢血不幸骤逝于德国波恩。

黄增益(1901—1986)  又名伯淳,化名黄田,温江鱼凫镇人(今柳城街道),温江最早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1921年肄业于成都华侨公学,曾在温江城关福建馆教书和在永安乡南区大队任教练。1927年在梁山县府任事。1928年,回到温江参加康明惠发起组织的进步团体——青锋社,并参与创办刊物——《青㭎》。1929年经康明惠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先后介绍胡绍游、张志侯、周世昌、王重民等人入党。1931年康明惠调苏区后,黄增益负责温江特别党支部的组织工作。其后,积极投身地下革命工作,1935年7月,温江特别党支部书记李信孚叛变,党组织遭到破坏,黄增益与党组织完全失去联系。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温江前夕,积极开展策反土匪和国民党余部工作,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提供大量匪特情况,积极参加平叛剿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县政府工作,分别当选县和川西区人民代表。1966年退休,1985年4月重新入党,党龄从1950年1月向党组织提出申请时算起。1986年在温江病逝。

曾学传(1858—1930)  又名绍新,字习之,号皂江逸叟,世居温江县城。从事教育工作50余年。受县知事公署聘请,编纂《温江乡土志》《温江县志》,1921年书成出版。生平主要著述有《中国伦理学史》7卷、《宋儒学案约编》20卷、《皂江文集》(含补编,外编部分)共23卷。23岁即设馆授徒,任四川国学院院长。光绪三十年(1904)废科举、兴学堂,被四川省学务处委任为温江学务总理,掌管全县学务。1907至1921年,先后执教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四川高等学堂、四川法政学堂、四川铁道学堂和陆军弁目速成学堂。1922年,出任温江县第一高级小学校长,直至病逝。1930年12月,在家病逝,1947年,县政府上报到省,将其列为乡贤。

官梦兰(1897—1968)  亦名俊,字道尊,号励志斋主。县城和宁街人。喜书法、能诗文,对老庄之学尤有心得。生平著述颇多,著作均编入《励志斋丛书》。青少年时期追随康有为,一边学习,一边担任其私人秘书。1926年进入上海康有为所开办的天游学院,学习军事和地方自治。次年,天游书院因康有为逝世而停办,遂返川。先后任川军第四混成旅少将旅长、第十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保安副司令、国民革命军川甘边区“剿匪”军独立司令部参军及成都市政府顾问等职,先后在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女子师范学校、四川大学等校任教,还担任过成都神州通讯社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南充干部学校学习,后在四川省文史馆工作。病逝于简阳。

李汝南(1831—1901)  字湘石,温江县维新(今天府街道)人,晚清著名书画家。出生贫穷之家,学习刻苦勤奋,14岁即补弟子员。清同治三年(1864),入国子监深造。同治九年(1870),应天府乡试,中举人。擅长书法绘画,其书法远学二王,近法苏米,以行草最佳。现温江文管所藏书画尚有数十件,四川省博物馆收藏4件。在京都与乡里名士王再咸友谊最笃。后任为福建省福鼎县知县,不幸尚未出京,便与世长辞。

康明惠(1898—?)  号恩溥,化名悯怀。温江中共党组织的创建人,温江第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任支部书记。生于温江县涌泉乡明光村王家碾,后移居本乡梵音寺宋家石桥。少年时期在乡间读私塾,后转入县立高等小学。1917年到成都考入省立第一中学,1920年入省农业专门学校。在成都读书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2年加入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第一届团省委秘书。1925年赴广东考入黄浦军校,曾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27年年底回温江县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9月,经中共川西特委批准,将中共温江县支部改为中共温江县特别支部,康明惠任书记。1931年9月奉令调往江西革命根据地,到上海后即无音讯。1988年6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福如(1857—1938)  字东海,涌泉乡白云村人。温江县名中医,出身中医世家,继承家学,擅长中医内科、喉科,曾任温江医学界药王会会长。清光绪十八年(1892),温江“麻脚症”(霍乱)流行,研制出特效验方,广纳患者,不分贫富,取酬病者自愿,贫者送诊,兼赠药物。成功研究出“白喉保命丹”“梅花散”“珍珠散”等配方制法,仍传后世。1938年,因积劳体衰辞世。

王铭新(1862—1935)  又名应铭,字又新,涌泉乡明光村人。长于诗词,尤好研究程朱理学,生平著述有《修身学》1卷,《中国伦理学》10篇,《心学》《易经注》;选辑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从政期间,备受民众称赞。于1929年被尊为乡贤,入祀于温泉公园乡贤祠内。1902年,四川乡试中举人,次年,任四川东文学堂监督,随即率领毕业生赴日本留学。1907年回国,任四川铁道游学预备学堂监督。1909年任潼川中学堂监督。1911年,川汉铁路股东在成都成立保路同志会,任铁道学堂监督。中华民国建立后,历任四川军政府交涉局及总政处参赞、富顺县知事、眉山县知事、大邑县知事、荣县知事,1924年离职,居双流县城。1928年,受邀回温任县立中学校长,曾聘中共党员曹荻秋为该校教师。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组建“童子义勇军”。1934年,出任宣绥行政督察区专员兼达县县长。1935年病逝于达县。

贾培之(1884—1954)  又名廷福,字尧昆,温江万春镇柳河村贾家巷子人,我国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工老生、花脸,兼擅小丑。8岁入私塾,14岁辍学,随父学织锦缎。自幼喜爱川剧,在工余闲时自学,初为川剧玩友。后向名艺人丁少武、周辅臣、周名超学艺,接受川剧艺术的“正规”教育,艺术造诣不断提升,创立川剧“贾派”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主持改组后的三庆剧社且兼任大众剧院院长,1952年任重庆市实验川剧院副院长,1953年任西南川剧院副院长。先后被选举为成都市和重庆市人民代表,1954年8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10月在成都病逝。

李樾森(1888—1925)  号树勋,今寿安镇新林村人。早年从事反清活动,1918年2月任四川督军署参谋长,1925年被“速成系”四川军阀集团核心人物之一的杨森杀害。李樾森能文能武,工于心计,善于辞令,常左右于川军将领刘湘与杨森,为其出谋划策。在川军“速成系”中,素有“智囊”之称。军旅之暇,喜赋诗词,著有《庚申集》。

王佐臣(1875—1938)  又名运昌,亦名运新,今和盛镇柳岸村人。自幼勤奋好学,曾中秀才,肄业于成都锦江书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被保送留学日本宏文师范学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回国。次年,任县立高等小学堂堂长,因创办新学,筹划有方,受到社会赞誉。1919年,任县修志局协理,参加县志的编纂。1935年,集资筹建“温江县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首创温江电力事业。1936年,任温江县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并兼任金马河特修工程总队部副总队长和总务组长,带病察勘工地,指挥防洪工程,因积劳成疾,工程竣工后一年逝世。

李国定(1866—1938)  又名静安,原柳林乡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律系。早年参加共和党。清宣统三年(1911)策应崇庆县保路同志军首领孙泽沛参加反清的武装起义。1912年,任四川临时议会议员。1913年1月,任省议会议员。同年3月任国会议员,并担任孙中山元帅府秘书。1918年任靖国军援陕第三路军总司令。1922年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四川省主盟人。1927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不久解职回四川。以后任交通部造船处宜宾工厂厂长。1938年病逝于成都。

戴尧天(1922—1997)  温江县金马乡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3年9月参加工作。1960年调县中医药研究所从事中草药研究工作。1980年任县政府副县长,后任县政协副主席,政协四川省第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民盟温江支部主任委员,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任《温江县志》(1990版)总编辑,1993年退休。行医50余年,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皆有较深造诣。1958年温江县“钩端螺旋体病”大流行,死者80余人,他同李召南共研“钩体病”验方“七鲜饮”“芦花汤”,治愈众多患者,并培养一批中青年中医骨干。在担任副县长等职务期间,与党同心同德,履职尽责,忘我工作。退休后仍然以精湛的医术为群众解除病痛困扰。1997年4月因病在温江逝世。

冯化之(1881—1926)  字时雨,今金马乡人。18岁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在校期间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对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行为深恶痛绝。不久,加入同盟会,和县人吴庆熙、李樾森等在川西各县宣传革命。清宣统三年(1911),与吴庆熙等人发动各地袍哥,组织保路同志军,与清军战斗于温江、双流、崇庆等地。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军事巡警厅厅长、川军第三军刘禹九部混成旅旅长。1926年在成都病逝。

来源:温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3-05-08 09:00:36 浏览次数:
终审:何谐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