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南充市>西充县>详细内容

西充县地情

蛴蟆节,“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嫩竹长,我和嫩竹一样长……”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  这首童谣描述的是西充正月十四日夜孩子们摇嫩竹和送蛴蟆的风俗。按老一辈人说,很久很久以前,川北一带春夏时节常闹“蛴蟆瘟”,大人小孩咳嗽不止,甚至咳得喉咙出血。祖辈们为了祈求平安就兴起了十四夜送蛴蟆这个习俗,年年如是,成了传统习俗。早饭后,同院子的小伙伴相邀去竹林选竹子做蛴蟆灯。选竹得有讲究,专选不粗也不大的一年青嫩竹,好砍又好做灯,做的灯拿起也轻便。大家砍上几根竹,裁成四尺多长一截,做灯的那头要留节疤。材料备好后,各自忙着做灯了。先把留有节疤那头的竹节打破,再把打破的竹节小心地劈分成若干条,然后用剩下的竹子劈成轻薄的篾条,用它挽成像小碗那么大的竹圈拴牢,再把竹圈放进劈好的竹节里,让它把劈成条的竹节鼓起来,为了固定好它,从相对的两边用篾丝拴住,于是一个两头尖中间大的梭子型蛴蟆灯骨架便做好了。接着还要加工,用白纸从四周糊成灯笼,便于插蜡烛,还得在灯笼下部折去半截篾条,留下这个孔不用糊纸。最后从田边挖一小砣湿泥巴按在灯下端的节疤处,蛴蟆灯就做好了,只盼着天快黑了。黄昏来临,同院的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奔向竹林,选定那长得又高又直的一年青竹子,双手抱竹摇了起来,边摇边齐声高唱:“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嫩竹长,我和嫩竹一样长!”。天终于完全黑了,大伙儿一声吆喝跑回家里,把备好的半截蜡烛插进灯座,划亮火柴小心翼翼地点燃蜡烛,灯一下亮了,散出红红的光,洒向周围。伙伴们吆喝着,举着明晃晃的蛴蟆灯,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奔向通往田沟的小路,刹那间,一条红彤彤的火龙蜿蜒在夜色里,大家边走边高兴地唱起来: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在“蛴蟆灯,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的吼叫声中,大伙纷纷把灯掷向路边的水田里。

祥龙板凳龙,公元1668年,湖北麻城孝感人李金毓来到西充祥龙,由于祥龙当地干旱严重,李金毓便将舞板凳龙的技艺传授给大家,寓意着“舞龙求雨”的板凳龙便很快在当地流传开来,这便是西充县祥龙板凳龙的雏形。完整的祥龙板凳龙表演包括“拜‘龙’、‘龙’出宫、慢游、快游、穿‘龙’、滚‘龙’、跳‘龙’、头尾同穿、睡舞龙、侧舞龙、盘‘龙’、大立圆”等18个套路,再配上锣鼓打击乐、唢呐、笛子等民乐,既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又强身健体陶冶情操。2010年,祥龙板凳龙成功申报“第三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11月,入选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来源:西充县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9-06-13 16:36:34 浏览次数:
终审:何谐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