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德阳市>罗江区>详细内容

罗江区地情

(一)古代廉吏学士

白大信  唐永徽五年(654年)任罗江知县。任期率民于县西北3公里㵽水河筑堰修渠绕城至城南,总长4400余米,名江堰,灌农田190余公顷。灌溉之利历1300余年延续至今。民感其德,称为循吏。《都江堰文物志》《州志》《罗江县志》载其事。

孙观国  罗江人,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历任参军、州府教授、知县、知州,官至朝奉大夫。为官守德有政声。善为文,工诗词,著《游吴录》《龙州笔录》《文集》等近100卷。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章,清《四川通志》有记,《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词典》有其小传。

高节  罗江人,明嘉靖壬辰(1532年)探花及第,为科举时代罗江历史上唯一的鼎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署员外郎,充甲辰科会试同考官。其胞兄高简、高第同为进士,具有文名,誉为“绵州三高”。

李调元(1734—1803)  罗江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官历吏部主事、广东乡试副主考、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道员。集著作、藏书、雕刻“三大家”于一身。治学勤奋,做人德高。在朝供职,与权奸针锋相对刚直不阿,宁玉碎不瓦全;归乡后与农夫渔父、樵子僧道相处如亲,同情他们的疾苦,挥笔为他们讴歌,为家乡人民和祖国山河奉献了全部爱心。家乡乃至大江南北一直流传着他许多动人而精彩的传说。《清史稿》及清嘉庆以后历代方志为其作传。与其父李化楠及堂弟李鼎元、李骥元一道演绎出“一门四进士,弟兄三翰林”千古美谈。

(二)近现代学者英模

叶秉诚(1876—1936)  名茂林,罗江人,清光绪举人。曾任四川省咨议局议员,四川保路运动领导之一,四川大学教授。参加张澜等爱国志士组织的倒袁义军,投身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后,先后任省政府秘书长、川东道尹,以及成都大学教务长兼教席,长于史学,尤精宋、辽、金、元史。新编《罗江县志》有传。

张思全(1905—1959)  罗江人,中共党员。1953年首创罗江县第一个农业互助合作组,1954年率先成立农业合作社并任社长,1956年扩建高级社,有社员700余户、3000余社员、4000余亩土地。先后被评为县、专区、全国劳模。1958年后“大跃进”中反对“浮夸”风,驳斥说“哪里的田能亩产一万斤,我愿站起死、倒起埋”。任省、县一至三届人民代表。1959年7月因脑出血病逝。

何北衡(1896—1972)  名恩枢,罗江人,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大学期间入幕川军刘湘部,毕业后先后任刘湘21军政治部科长,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重庆警察局局长,省建设厅厅长兼水利局局长,致力于水利、航运建设,支持抗战和地方旅游发展。1949年去香港拒去台湾,1950年回到北京,先后任水利电力部参事、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后得到改正。1972年病逝于北京。

周亨达(1916—1996)  号之昱,罗江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就读于重庆大学工学院、中山大学工学院、中山大学、华北革命大学。1950年分配到劳动部工作,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制定,1953年任北京钢铁学院“机械制图”教研室主任。“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遭批判,后任北京钢铁部学院教研室主任。主要学术成果:译作有《机械零件手册》(俄文版,合作),苏联《TO(T52机械制图)》;著作有全国高等学院教科书《工程流体力学——原与风机》,主编《工程流体力学》。

范英士(1896—1985)  本名范继森,范仲淹第26代后裔、范日赞第3子,祖居四川省罗江县御营坝响石巷(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万安镇响石村),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成都市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委员会秘书长,为四川知名人士。范英士幼聪慧,五岁入乡学,不数岁已通读《四书》《五经》。稍长,先后以优异成绩考入罗江县立高等小学、成都职业学校、四川省立第一中学、北京大学文学预科。在北大读书期间,受实业救国影响,转入天津棉业专科学校。1922年因棉业专科学校停办后入职胶济铁路办事员,旋改《合力周报》编辑、川东师范教员。1925年,范英士在成都结识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四川省委委员兼成都特支书记刘愿庵,经刘愿庵举荐,范英士任川军第三师宣传科科长,与担任第三师组织科科长的陈毅共事并合办《武力与民众》杂志。在刘愿庵、陈毅两位早期中共党员的影响下,配合他们为党做了许多工作。1927年,重庆爆发“3.31”事件,范英士利用合法身份护送陈毅(仲宏)安全离开合川脱险去到武汉。1928年,受川军第3师师长陈鼎勋之命,出任3师与28师合办、以反对蒋介石为内容的《白日新闻》报主笔。1930年改任壁山县县长,抵任后与壁山县中共地下党员傅世玙相识,竭力支持其在壁山的革命活动,并介绍傅到成都女子职业学校任教务长。1932年,范英士离职回成都,先后任《四川日报》编辑、成都市通俗教育馆馆长、川军28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江北县县长、四川省建设厅驻重庆办事处主任、四川省供销社主任。其间:1930年春,在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及时任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的同乡何伯衡的支持下,赴日本考察学习,受托全力调查日本之作为。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重庆办事处主任的范英士,积极配合已担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的卢作孚做好上海企业、大学的迁建规划与选址工作,此期间得有机会结识中共重庆办事处领导人周恩来及其夫人邓颖超。范英士妻子李光岱积极参加了邓颖超领导的“抗日救国”爱国统一战线工作。1940年,范英士出任成都市政府秘书长,是年,成都地下党员黄梦谷被国民党特务追捕,避于其家,应黄要求,范英士迅速通知重庆学运书记杨伯凯转移。1941年,中共地下党员刘泓在新疆被军阀盛世才逮捕,押解途中逃脱后到成都范英士家躲避半年。是年“皖南事变”发生后,重建“新四军”急需经费,范英士、李光岱夫妇得到挚友饶国模(女,邓颖超密友,重庆“红岩村”始建人,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为西南军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发来的“表叔生病,急需用钱”暗语后,立即多方筹措到20两黄金送中共红岩村办事处。1944年,范英士任四川省供销合作社首届总经理,即与人合办“人和”米厂,解决市区大米供应短缺问题。1945年4月,范英士以四川省参议员身份进入省参议会主办《政治评论》杂志,多次刊登抨击国民党征兵、征粮、打内战的文章,同时利用参议员身份多次保释被特务关押的进步人士。1946年,杨伯凯(成都十二桥革命烈士之一)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后,家庭十分困难,范英士每月派人送大洋30元资助,直至解放。筹措200大洋支持成都中共地下党人郭鼎文等筹办革命刊物。1947年3月,范英士经民盟中央委员韩文畦介绍加入民盟,任成都市民盟委员。1948年4月,国民党制造成都“四·五”事件,在成都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黄梦谷被特务软禁,范英士设法将黄救出,黄辗转赴上海,范英士托人送去100银元以解决生活之需。1949年春,重庆华蓥山游击纵队受创急需经费,范英士夫妇将卖掉罗江御营坝老家田产的600大洋交重庆地下党组织。1949年夏,成都地下党负责人夏逊告之缺乏活动经费,范英士夫妇答应2天后听消息,2人通过时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的何北衡,筹措到黄金100两,并通过香港银行换成2.4万元港币转交地下党组织。此外,还帮助地下党组织向各地秘密邮寄《三大政策》《土地大纲》,为党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成都,范英士、李光岱夫妇为新生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不遗余力,双双被安排为川西地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土地改革运动中,拥护和执行土改政策,范英士写信或亲自回乡向亲友们宣传党的民主土改政策,动员他们积极参加土改,带头减租退押。合作化运动中,鼓励亲友们带头走集体化道路。1956年,范英士由重庆调回成都,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成都市委员会秘书长。1957年,范英士被错划为右派,1961年摘去右派分子帽子,1979年3月,由中共成都市委统战部发文平反改正,范英士政治上获得新生。1979年10月,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致函范英士,商请以回忆录形式写出陈毅1927—1928年期间在四川省合川县革命活动事迹,范英士以一个多月的时间,写成《铭记不忘的人——回忆陈毅同志在合川的一段往事》,连同陈毅《游钓鱼城》诗稿和革命烈士刘愿庵(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先后任中共重庆地委执行委员兼成都特支书记、四川省参议会秘书长、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六届委员会候补委员,1929年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次年被捕,在重庆就义)1930年牺牲前的照片等珍贵文史资料。1966年冬至1967年春,重庆“武斗”升级,刘泓(后任北京冶金研究院副院长)带着妻、子刘圣化(后任铁道部副部长)一家人在范英士家躲避半年多。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范英士欢欣鼓舞,挥毫写下《读史有感》追思峥嵘岁月,盛赞中共中央不世之功。1982年夏,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1周之际,范英士作诗《庆祝中国共产党六十一周年诞辰》,表达拥护和热爱中国共产党之情。1983年,范英士年届87周岁,赋诗《自勉》,回忆过往经历,抒发爱国豪情。是年,挚友韩文畦(四川著名文化人,旧中国任西康省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新中国任西南行署农林厅副厅长、省政协常委,曾被错划为右派,后改正,有《韩文畦文化思想存稿》传世)、余中英(旧中国时曾任成都市市长,新中国任成都市政协委员,致力于对台工作)先后辞世,范英士作长诗《哭老友文畦》,作挽联《中英吾兄千古》寄托哀思。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范英士作长诗《祝贺国庆三十五周年献词》,并寄挚友魏时珍(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物理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1992年辞世)。1985年,中英两国发表关于香港回归的联合声明,范英士欢欣鼓舞,作《赞中英联合声明并希望蒋经国先生与我政府即时谈判,使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短歌寄魏时珍。这一年10月,范英士逝世,这首短歌,竟成封笔之作。

范英士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7年生涯中,历任成都市甫澄中学校长、成华大学秘书长、中国民主促进会成都市委员会秘书长。范英士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拥护党的领导,为党为人民尽心尽力工作,晚年犹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常与海外亲友联系,介绍祖国的大好形势,每每借诗文以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1985年10月18日,范英士病逝于成都,享年89岁,骨灰安葬于罗江县御营镇(2020年并入万安镇)响石村范氏老宅后。

来源:罗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3-05-17 10:00:53 浏览次数:
终审:何谐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