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民风淳朴,区境地处川西、川中结合部,居民大多为明、清“湖广填四川”时期来自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地的移民,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民俗、语言。西河、十陵、洛带、大面、同安等街镇为东山客家人聚居地,至今仍保留“客家语言”,保持着“客家人”的风俗习惯,成为四川特有的客家人方言区。
桃花节:1930年,龙泉驿人晋希天在龙泉山移栽水蜜桃。1942年,晋希天邀成都同学在桃树下赏花品茗,此后每年春季自发兴起桃花会。1987年,龙泉驿区人民政府举办首届桃花会。1994年,桃花会主办者由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升格为成都市人民政府,改称“中国成都桃花会”。2000年“桃花会”更名为“桃花节”,于每年3月18日举行。2001年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2012年,龙泉驿区桃花故里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至2021年,成都国际桃花节已举办35届。
四川客家龙舞:2009年入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川客家龙舞是流行于成都市洛带镇的舞蹈形式和民俗活动。舞龙祈雨始于先秦,汉唐后发展成为民间祈福祝愿的民俗活动和喜庆节令场合的舞蹈形式,四川客家龙舞是清代客家人迁居于此带来的习俗。四川客家龙舞以“刘家龙”最具代表性。刘家龙有一套完整、严谨的流程:表演前先祭祖,接着祭祀“社公”,再祭拜水,然后水龙队在水柱、水雾、水花中表演“金龙盘玉殿”“龙抱柱”“波浪浮”“龙打滚”“龙摆尾”“快舞龙”等沿自先祖的各种龙舞套路。四川客家龙舞保存了中国古代舞龙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像祖先祭祀、土地祭拜、水敬拜、会馆祭献等,依稀可见中国古代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遗风。
客家婚俗:2009 年入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都市的客家婚俗,是指龙泉驿区洛带镇客家人的独特结婚礼仪。在传承中原六礼婚俗礼仪的基础上,客家婚俗融入一系列地方礼仪法则和大量民间歌谣。客家婚俗环节较多,过程较长,包含说媒、看妹子、写庚帖、编红单、定亲、看家方、送日子、送菜和抬嫁妆、哭嫁、迎亲、宴客、过门、进门、拜堂、闹房、回门、送满月等步骤,且每个程序中包含若干特定仪式。客家传统婚俗是中国古文化的留存再现,为研究民俗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其隆重而有序的婚嫁过程,反映了客家人严谨的婚姻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客家水龙节:2018年入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客家水龙节是洛带古镇特色活动之一。舞水龙祈雨,后演变为洛带客家独特的文化习俗。2001年7月举办首届“西部客家水龙节”,在保留原水龙舞法的同时,于内容、形式和参与方式上作了较多的完善和补充,使其更具参与性和刺激性,同时还增加了女龙、童子龙。此后,各年水龙节冠不同主题,凸显客家民俗与水龙狂欢盛况。龙队规模不断增大,并增添“客家娃娃龙队”,达“9龙”共舞。2005年8月,第五届客家水龙节在洛带镇新街、金龙长城举行。以“客家水龙狂欢”为主题,8月20日开幕举行祈雨祭龙仪式,组织“9龙”(彩龙2支、水龙5支、火龙2支)共舞与客家民俗表演。此后,常在洛带镇举行水龙表演。称“洛带泼水节”。
客家水龙节 (龙泉驿区供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