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成都市>成华区>详细内容

成华区地情

清朝以来成华有两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一次是清朝初期客家人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迁徙来区定居务农约8万人;另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从北方及沿海搬迁到区内兴建工业基地的产业工人约10万人;两次大的迁徙提升了成华区农业、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民俗生活文化出现了多元化方式,对区内社会等其他领域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成华区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成都面人”用熟加工后面粉,加以各种色素调制而成,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类别繁多,2011年6月入选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裘衣制作工艺”是一种手工制作传统服饰的技艺,以人工饲养的牧羊狗皮、羊皮、狐狸皮、兔皮等天然的皮毛为基本原料,配以丝绸、棉布、锦缎等辅助材料;主要分布在成华区龙潭寺一带,生产工序近30道,2008年12月入选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温鸭子”传统制作技艺始创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今有第三代传人,其制品用料考究,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烹制而成,2016年12月入选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锔瓷技艺”为全手工制作,工艺上吸收传统锻铜工艺的技法,增加镶边、做件、包口、雕花刻字等装饰,2020年12月入选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吴氏小儿正畸手法”以杜自明传统中医骨科技术和制药工艺为基础,在传统中医骨科中通过手法治疗,配合手工传统特制小夹板治疗小儿先后天骨与关节畸形吴氏小儿正畸手法开创小儿治疗的先河,2020年12月入选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牙牙饭”据《四川省志》记载:牙牙饭起源于四川,在四川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四川民间一种饮食习俗,它代表四川20世纪初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现状,承载着100年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乡,2020年12月入选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来源:成华区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3-05-08 09:00:46 浏览次数:
终审:何谐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