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56期)
编者按:2023年9月21日,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方志浙江”微信公众号刊载《方志文化传播应用的嘉兴实践与思考》一文,指出嘉兴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利用丰富的方志成果,通过强化转化应用功效、创新传播渠道方式、拓展传播阵地平台,助力方志文化传播,并对如何进一步增强方志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提出意见建议,值得全省地方志部门学习借鉴。现全文转载如下,供参阅。
方志文化传播应用的嘉兴实践与思考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方志部门应主动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传播应用方志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方志智慧和力量。
一、嘉兴方志文化传播应用的基础
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嘉兴调研考察时指出,嘉兴“两个文化源远流长,一个是历史文化,是有7000年历史文明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沉淀下的丰富方志文化遗产、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的繁荣兴盛,为方志文化的传播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方志文化传播应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浓厚的方志情怀,多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首次对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全面科学的顶层设计。总书记关于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方志工作的决策部署,为新时代的方志文化传播应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方志文化传播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利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嘉兴市委强化文化使命、推进文化复兴、加快文化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化品质的江南水乡文化名城。方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文化需求为方志文化传播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
(三)丰富的方志成果为方志文化传播应用提供了丰厚滋养
宋元以来,嘉兴修志之风绵延不绝,一代代的人文接力,最终形成蔚为大观的嘉兴地方志“族群”。《至元嘉禾志》等府志、我国现存最早的乡镇志《澉水志》、村志《前朱里纪略》、山水志《峡石山水志略》等,搭建起嘉兴历代方志的立体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方志事业快速发展。到2022年底,全市累计编修市县(市、区)志14部、乡镇(街道)志72部、村志268部、部门(行业)志113部、地方综合年鉴161部,志鉴字数总量超3.3亿字。这些方志成果反映嘉兴历史变迁,传承嘉兴悠久历史文化,记录中国式现代化嘉兴篇章伟大进程,为方志文化传播应用打下了重要基础。
(四)辛勤耕耘的方志人为方志文化传播应用提供了力量支撑
嘉兴修志始于宋代,一千多年来,代有贤人,名家辈出,常棠、谈迁、盛爌等是嘉兴历代修志人中的杰出代表。改革开放后,嘉兴市县地方志工作机构相继建立,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薪火相传、接续奋斗,涌现出潜研嘉兴历史、十年磨一剑修成嘉兴首部社会主义新市志的史念,一直致力于地方志编纂及地方文史资料整理研究的“最美方志人”郭杰光,省地方志编委会专家指导组成员邱阳等典型人物。一代代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方志人,记录传承历史、挖掘历史智慧,为嘉兴方志文化传播应用提供了强大力量。
二、嘉兴方志文化传播应用的实践
方志编修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嘉兴方志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新时代,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一)强化转化应用功效,把方志成果“用”起来
1.传历史之智、资当下之政。多年来,方志部门坚持向市四套班子领导、新任市领导赠阅《嘉兴市志》等志鉴书籍,使之成为领导了解地情、指导工作的案头书。市地方志编纂室围绕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建设、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等中心工作,编写《共同富裕·嘉兴印记》,撰写资政报告;编撰“八八战略”引领嘉兴高质量发展研究系列丛书,梳理提炼“八八战略”迭代深化、螺旋上升的演进规律,以史鉴今、启迪未来。
2.扬千年文化、惠民生福祉。多年来,方志部门在进行传统美德和乡土文化教育方面凸显作用,为创建地方名牌产品和恢复传统土特产品提供史实依据。嘉兴地方志编纂室利用志书记载资料,助力嘉兴葡萄、嘉兴粽子和嘉兴大米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嘉善县史志研究室深入挖掘研究袁了凡善学思想,助力打造“善文化”县域人文品牌;海盐县史志研究室与县教育局合作编写全县统一的乡土教材《潮起海盐》,为全县20所小学开设乡土历史文化课程;海宁市史志研究室等编纂《云龙蚕桑志》,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中国名镇志·乌镇志》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礼宾书,开志书助力国家重大国际会议的先例。
(二)创新传播渠道方式,让方志文化“活”起来
1.适应时代潮流,创新传播手段。通过学习强国“浙里有志”栏目、“浙里有志”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微信公众号、“读嘉”新闻客户端等渠道,打造方志宣传新媒体矩阵,综合运用文字、图片、短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让方志文化“立”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策划、参与影像方志拍摄,《中国影像方志·桐乡篇》在央视相关频道及网络终端播放,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嘉兴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
2.点亮旧志之光,赓续地方文脉。全市现存旧志全部公开出版,其中点校40部,影印128部。《嘉禾宋文钞》《至元嘉禾志》《万历嘉兴府志》《光绪嘉兴府志》的整理出版,初步形成宋、元、明、清旧志文献体系。编写《简读嘉兴》《秀州宋史录》等地情书籍,创刊《嘉兴史志》杂志,传播嘉兴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
(三)拓展传播阵地平台,让方志文化“热”起来
1.推进全市方志馆建设。嘉兴市首个方志馆——海宁方志馆完成建设;其他县(市、区)充分利用档案、史志机构“三合一”的优势,在馆内建成县域历史文化展陈馆、陈列馆;缪家村史馆等村级历史文化阵地持续发展,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和基地,是近年来活用村志的创新实践。
2.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市地方志编纂室联合市档案馆开展“红色书柜进百家”活动,在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设立“档案史志书籍专柜”,并逐步向城市驿站、高校图书馆、企业、军营等延伸。2022年赠送各种书籍5500多册。在展览场馆和各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各地方志部门参与展陈设计、提供图文资料,强化场馆的思想引导、道德教化和文化熏陶。
三、加强方志文化传播应用的思考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增强方志文化传播力影响力,需要推进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
(一)健全方志文化传播应用的机制
要发扬中华民族高度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的优良传统,更加重视方志工作。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部门主持、方志部门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方志资源建设、传播应用工作的支持。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加强部门间合作,形成协同发力、联动推进方志文化传播应用工作的合力。
(二)丰富方志文化传播应用的资源
要围绕主责主业,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史志成果。积极融入乡村文化振兴,组织编纂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加强名镇志、名村志编纂工作,打造“一地两名一精品”(名镇志、名村志、精品年鉴)品牌。拓展资源收集渠道和载体,实现历代方志的全面收集。依托“浙里有志”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建设数字方志馆和各级地情资料数据库,以数字赋能方志文化传播应用。
(三)创新方志文化传播应用的举措
要坚持修志为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历史智慧和现实依据。系统梳理地方志视角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嘉兴的探索与实践”的历史脉络,深刻总结“八八战略”指引下嘉兴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大经验和启示。积极参与宋韵文化、大运河文化等研究,发挥方志文化在嘉兴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中的作用。筹划建设嘉兴方志馆,将其打造成“第二个结合”的重要展示窗口和教育基地、弘扬传播方志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鼓励文化底蕴深厚、方志资源丰富的镇、村修建镇、村史馆。
(四)培养方志文化传播应用的人才
要大力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方志人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地方志人才队伍。以全省地方志151人才推选为契机,抓好方志领军人才、专家人才和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积极参加、组织开展志鉴编纂等培训工作。探索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有效路径,凝聚科研院所、文史古籍部门、地方史志爱好者等力量,充实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人才库,着力深化与方志专家、方志研究力量的共研共商。积极参加系统内外学术交流,举办理论研讨会、讲座等活动。
请点击查看原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