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杨明强 ‖ 浙大之“大”

作者:杨明强(作家,摄影家,资深媒体人,供职于四川省教育招考部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10 16:51:38 浏览次数: 【字体:

浙大之“大”

杨明强

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人间天堂”杭州的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其前身为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独立创办的现代高端学府之一,开创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

文物见证历史(杨明强 摄)

1928年,求是书院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校长带领下,历尽艰辛,筚路蓝缕,同舟共济,共克时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浙大校址开始从杭州往内地西迁,先后辗转浙、赣、湘、桂、黔等六省,行程2600多公里。1940年初,浙大师生到达贵州省遵义市的湄潭县,并在此坚持办学达7年之久。“浙大西迁”这一史实,成为我国科学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和一个伟大奇迹,史称“文军长征”。浙大因此迎来了百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继而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赞誉为“东方剑桥”。浙大领头雁竺可桢校长也因此成为浙大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竺可桢,浙大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杨明强 摄)

1946年秋,浙大回迁杭州。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浙大焕发出新的生机。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

1988年,浙江大学在路甬祥校长领导下,走上了再次快速发展道路。

1989年1月,经国家教委批复,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成为了两所综合改革试验院校。随后,浙大迎来了百年发展史上第二个黄金时期,迈出了复兴的第一步。路甬祥校长也因此成为浙大历史上第二个伟大校长。

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从而迈上了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浙江大学校印的变迁(杨明强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联系浙江大学,18次莅临校园指导,对学校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描绘了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

早在1938年,时任校长竺可桢先生提出了“求是”校训。1992年,时任校长路甬祥先生在建校95周年之际,将校训完善为“求是创新”。

在1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秉承“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1938年,国学大师马一浮撰写校歌(杨明强 摄)

近日,四川省招考系统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班在浙大举行,笔者有幸前往研学一周。八场课堂研学,两场现场研学,以及天天信步校园的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走读浙大,浙大研学,既开阔了眼界视野,丰富了知识体系,又完善了人生三观,净化了心灵世界。浙大“求是创新”的精神和业绩,真令我醍醐灌顶,耳目一新。

四川省招考干部培训学员结业合影(杨明强 供图)

如今,倘若你要问我对浙大的整体认识,那我将不假思索地回答:怎一个“大”字了得!

校园和师资之“大”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我们先就其校园和师资等方面,看看浙大的“高大上”。

浙江大学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8个校区,总面积6223440平方米。其中,华家池校区占地1257亩,紫金港校区占地3000多亩。校园面积之大,校区之多,可谓全国高校前列。

左图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掠影,右图为学员参观紫金港校区(杨明强 摄)

“北有未名湖,南有华家池”,是对浙大校园的高度赞誉(杨明强 摄)

同时,图书馆总藏书量800多万册,全日制学生60000多人,国际学生7000多人,教职工94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50人,文科资深权威教授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6人,国家杰出青年教学基金获得者145人,硕士点296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4个,二级学科71个。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浙江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类建设学科,位居全国高校第三。

实力和业绩之“大”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浙大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包括1位诺贝尔获奖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位“八一勋章”获得者、1位全军挂像英模、4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和200余位两院院士等杰出典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5年,浙江大学成为首批7所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99年,浙江大学又成为首批9所列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浙大名师代表(杨明强 摄)

2009年,浙江大学实现学部制,全校各校区统一调整为七大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医药学部。

2013年,浙江大学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就建立联合学院事宜签署协议。随后,浙大成为中国首个在世界名校建立海外校区的高校。

2014年5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至此,浙江大学更加立志扎根中国大地,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2017年9月,浙江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A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办学业绩问鼎全国名校巅峰。

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之“大”

浙大作为牵头单位,“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7项。仅2018年科研总经费就达45.6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33亿元,国家社会科学奖金1770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6项;新增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5项,总经费3.87亿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65项。

在论文著作方面,仅2018年,SCI收录浙大论文就多达6903篇。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细胞》、《自然》、《科学》三大期刊及子刊发表论文46篇,授权发明专利1838项。

浙大近年来的领头雁(杨明强 摄)

就该校整体而言,师生发表学术论文篇数占全国第一,国内外论文他引篇数占全国第一、次数占第一,SCI收录论文篇数占全国第一,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均占全国第一。

研学参观,感受浙大之“大”

本次深入浙大校园和课堂的七天访学、培训,八场课堂专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管理、心理调适、民法典解读、区块链技术、国学与人生智慧等众多领域,八场授课,场场精彩;两场现场研学,参观了浙大校史馆、科技成果馆,追溯了浙大120多年发展历史,感受了浙大求是精神和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取得的成就。参观了嘉兴南湖红色教育基地,重温了建党历史,感悟了红船精神。

上图为祝怀新教授讲授《创新思维与领导力》;下左图为曹立人教授讲授《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下右图为何德明教授讲授《国际政治与中国外交》(杨明强 摄)

本次活动的讲学嘉宾,均为浙江大学知名教授、博导、专家、学者。在听课中,在参观中,在走读中,我们都切身感受和体验到浙大之“大”,浙大之“强”,浙大之“美”。

上两图分别为研学培训班开班典礼、参观浙大校史馆;下两图分别为参观嘉兴南湖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杨明强 摄)

2020年11月9日写于成都

作者简介

杨明强,男,1963年生,四川省营山县人,1984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今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媒体人。曾任《成都教育报》责任编辑、《四川青年报》新闻部副主任、《时代教育》主编。1996年加盟《招生考试报》,历任记者、责编、编辑部主任,担任《招生考试报》主编18年。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招生考试指导中心干部。

本文作者在浙大校园(杨明强 供图)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明强(作家,摄影家,资深媒体人,供职于四川省教育招考部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