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为大家 无悔奉献 守初心记使命 担当尽责
舍小家为大家 无悔奉献
守初心记使命 担当尽责
潘中乔亚
经组织选派,我于2017年5月到仪陇县凤仪乡高屋村担任第一书记。此前,我刚结束了近7年的异地交流任职,还没来得及享受与妻女团聚的喜悦和归家的温暖,便带着大家的殷切期盼,义无反顾地奔向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仪陇县是朱德元帅和张思德同志的家乡,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第一批国家级贫困县。高屋村是四川省定重点贫困村,距仪陇县城50公里,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但落差达400米,自然条件恶劣,全村214户726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70人,贫困发生率达23.4%。虽然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又有过在乡镇基层工作的经历,但说到驻村扶贫,既陌生又忐忑。刚到村时,我一片茫然,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扶贫手册等等,跟我所熟悉的业务相去甚远。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一切从零开始,于是我从相对熟悉的党务工作入手,以党建促扶贫、产业助脱贫为核心,服务基层群众为根本目标,从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发展集体经济、真情为民办事、提升治理水平五个方面着手,扎根农村、心系农户,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带班子、强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最艰巨的任务。作为第一书记,首要任务就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的党员干部队伍。我刚到村时高屋村共有党员23名,其中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39岁,平均年龄54岁,在村党员11人,呈现典型的党员老龄化、流动党员多等问题。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为基础,借助党建活动载体,加强对党员、村干部的学习培训,努力构建团结协作的村“两委”班子,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我积极组织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梳理、规范了村党组织“三会一课”的开展;对党小组成员进行重新划分,成立了产业党小组和流动党小组,通过网络学习方式和学习强国软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重视年轻党员的培养,新发展了2名党员(其中一名为35岁以下年轻党员,另一名为女性村干部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同时认真开展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开展元旦国庆升国旗、植树、村道清扫等活动,并组织赴邓小平同志故居、朱德同志故居、张思德纪念馆参观学习,着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观念、政策观念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让群众对村干部有了理解、信任和支持上的转变,村“两委”班子的新形象新风貌日渐形成。
二、带群众、强主体,推动精准扶贫深入实施
群众是脱贫攻坚的核心,要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就必须要心系群众,力所能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高屋村的人口和贫困人口虽然数量不多,但属于贫困发生率20%以上的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原因不一,帮扶措施必须精准因户施策。我逐户进行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摸清村情民意,推心置腹与村民勾勒规划,设身处地与群众算账对比,明确了“一家多产业”的脱贫项目,制定了“一户一策略”的帮扶措施,落实了“全家多方位”的救助机制。通过不懈努力,理出了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为贫困户选准了脱贫致富的个性化措施,确保扶持一户、脱贫一户,切实做到了真心实意为村子找出路,想方设法为百姓添产业。我积极联系仪陇县人社局,组织开展农民工劳务就业培训,邀请在外发展的包工头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培养了木工、电工、钢筋工等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外出劳务月收入平均可达7000元以上。同时还通过企业招聘等方式培训输出了普工60余人,在外劳务人员月平均收入3000元以上,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的农户则大力发展家畜和小家禽养殖。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要求,我村共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48户146人,移民搬迁安置新建住房30户101人,危房改造5户18人,医疗救助扶持36户117人,低保政策兜底35户104人。
目前高屋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全部顺利脱贫,整村经验收合格退出贫困村。2017年12月和2018年6月,仪陇县分别通过四川省扶贫办和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第三方评估,顺利摘帽;2019年8月,仪陇县分别通过南充市、四川省组织的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督察,检查中未发现突出问题。
三、带发展、强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促增收
高屋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村,土地贫瘠,可耕作土地仅有546亩,其中一大半是用于种植口粮的稻田和自留菜地,可用于发展的土地仅有100多亩,没有任何可挖掘的经济作物或者土特产,扶贫工作实施前,村集体经济完全为零。针对贫困村的实际情况,我谋求多方面支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确定发展方向和模式,做大做强做好主导支柱产业。
在成都海关支持下,我带领村两委多次赴成都、眉山等地的出口食品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村支柱产业为藤椒,并得到洪雅县藤椒协会的技术支持和出口企业的回购包销支持;同时积极争取到财政扶贫专项产业扶持基金30万元用于实施脱贫奔康产业园,南充海关向高屋村脱贫奔康产业园支持建设资金6万元;我们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借助产业扶持基金,动员全村52户贫困户全员参与入股,村集体经济也进行入股。目前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流转土地100亩用于藤椒产业奔康园建设,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各栽种50亩藤椒,通过保底分红、土地租金、贫困户入园劳务等方式,为贫困户增加一条持续稳定增收的路子,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积极联系到南充市农科院,得其大力支持,将村列为农科院的铁皮石斛实验基地,采取仿生态方式在60亩林地的近2000棵树上栽种了铁皮石斛10000株,由农科院提供技术指导,收入归村集体经济,目前铁皮石斛长势良好。此外,我还通过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和产业党小组,发动贫困党员带头脱贫,发展养牛大户1户和养鱼大户1户,在实现贫困党员自身脱贫的同时,也通过牧草种植等方式带动发展了10多户贫困户。
2019年,通过脱贫奔康产业园、党员示范工程等项目的实施,52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8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8500元。2020年藤椒脱贫奔康产业园全面挂果后可实现奔康产业园的收支平衡,2021年全面进入丰产期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达5000元。
四、带真情、强服务,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困难
我把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融于群众,带着感情工作,耐心与群众沟通,聚焦村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热心为群众服务,真心为群众解忧,做好党员干部与困难家庭的桥梁。高屋村在扶贫工作开始前,没有一米的硬化道路,距乡政府虽然只有2公里,但是去乡里赶集要走一个多小时,搬运建设物资全靠肩挑马托,178户居住在土坯房里,占比达到83%,有50多户村民没有通电,同时还是极度缺水地区,自然条件极为恶劣。面对如此情况,我挑起重担,主动作为,靠前担任全村最困难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把解决村子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多渠道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重点做好水、电、路、房、医等基础民生服务;同时重视精神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农民夜校的举办,每个月定期开课2次,在农民夜校开课前后开展农村电影固定放映和不定期到村民小组进行流动电影放映;深入各村组摸排出未办残疾证4人,帮助其办理残疾鉴定和残疾补助申领;组织开展春节、中秋、重阳等节日慰问活动,在派出单位和各级帮扶责任人的支持下,为困难群众送去各种生活物资折价20余万元。
截至2019年底,全村共争取到上级各类扶贫资金700余万元,新建村社道水泥路6.38公里、户户通便民路5.3公里,新建山坪塘1口、维修整治山坪塘2口、新建饮水工程6处,新建改建沼气池39口,新建村民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图书室、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共120平方米及添置图书1600余册,完成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结合异地扶贫搬迁,达到了每户都通水通电通硬化路,真正为困难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五、带新风、强治理,法治共治是核心
高屋村人口虽然不多,但四个村民小组却分别为四个大姓,宗族问题复杂,村干部间矛盾重重。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对村干部分别进行交流谈心,轮换了党支部委员一人,理顺了村两委关系,使之分工合作,各负其责,有效地推动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扎实为民服务。坚持依法治理,健全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妇委会,确立民主决策,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用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言行,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落实村务公开,把村组各项事务置于广大村民的监督下,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广泛开展遵法守法、习惯养成、感恩奋进三大主题宣传教育,着力解决贫困群众陈规陋习,培育新风正气,消除“等靠要”思想和“慵懒散”陋习,提高村民“勤劳致富光荣”的意识,引导群众对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组织开展孝老爱亲、勤劳致富、清洁卫生等示范农户的评选,高屋村于2017年成功创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村。
在高屋村村民的勤恳努力下,在海关的全力支持下,在农业、人社、交通等地方部门和出口企业的积极帮助下,我们共同发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基本目标任务。2019年,第一书记两年任期本已结束,但我与贫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关键时期,我又毅然选择了留任,继续以贫困村为家,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第一书记肩负着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际,我一定要勇于担当,继续保持吃苦在先的工作作风,大力弘扬张思德同志务实为民的精神,深挖群众的扶贫内生动力,以产业发展推动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增强村民自力更生、创业致富的能力,高屋村发展的道路还在延伸,只要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高屋村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南充海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