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汉服的服章之美

作者:唐建军 杨娜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1日 16版) 发布时间:2022-02-11 19:53:35 浏览次数: 【字体:

唐建军 杨娜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1日 16版)

汉服,又名华服。狭义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广义上,是以衣物为物质载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综合文化符号体系。

汉服历史悠久,《周易》里就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说法。历经数千年变更,汉服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表征,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宝藏,与中华传统饮食、建筑和汉字汉语等共同构筑成恢宏的中华文化大厦。

《春秋左传·正义》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人靠衣装”,身着一袭得体的汉服,就像把厚重的传统文化穿在身上。着汉服的人,坐着,是一组文化修为的展柜;走着,是一阵人格魅力的和风。

汉服是一道春天的美景。三春时节,草长莺飞,衣袂飘飘的汉服,无疑是春景里流动的国画。且看乐府诗《陌上桑》中的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罗敷的美招来太守的追求:“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她通过巧夸夫婿舆服之美婉拒太守:“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与汉服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蚕桑习俗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服饰类项目达12项,列入国家级的则达225项,皆为非遗门类的美学范式。这些范式特色鲜明,内容厚重,寓意美好,可谓百色争艳、百技夺巧、百款竞秀。如苏轼在《浣溪沙·方响》中描述,“花满银塘水漫流,犀槌玉板奏凉州,顺风环佩过秦楼”,给人以无比美妙的触觉享受、视听享受和精神享受。

事实上,汉服蕴含着由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以右为尊等核心概念构筑的中华话语系统,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具有文雅而恢宏、正直而宽厚、仁爱而洒脱的内在品格,显示了鲜明的中国风格;汉服轻形式重精神,雍容典雅,深邃灵动,体现了中国人追求随心所欲不逾矩、蕴藉含蓄守太和的审美理想,具有独特的中国气派。正因为这样,汉服与“衣冠上国”“礼义之邦”“锦绣中华”等加诸中国的诸多美誉不无关系。

汉服不是静态的出土文物,而是活态的社会习俗。《礼记·曲礼上》记载:“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在喜气洋洋的结婚仪式、青春飞扬的毕业典礼、朝气喧天的网红打卡地,汉服爱好者姹紫嫣红的背后彰显着礼义规矩。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入本世纪,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走红,在全球化背景下,以海外留学生为代表的网民群体发起“什么样的服饰能够代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国”的话题讨论。他们开展汉服体系和文化研究,筹建众多汉服社团,组织汉服文化宣传,以“同袍”互称,以“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为理念,在线上线下掀起了一场“汉服热”。

近些年,汉服礼仪、汉服节日等活动如雨后春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全球汉服社团数量超过2000家。截至2020年10月,微博“汉服”话题阅读量41亿,抖音上排位第一的汉服话题累计播放422.9亿次,包括海外在内的潜在汉服用户达4.15亿人。

《周易·贲·彖传》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汉服正是中国古人取法自然的宇宙观浸淫日常生活的产物。《后汉书·志·舆服下》:“后世圣人易之以丝麻,观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为服。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书法、武术、手工艺等,也是这样与古人天才般的智慧联系在了一起。

以行业服为例,道家“法衣”把古人有关天的知识穿在身上,道教教理教义、吉祥图案的代表符号,如日月星辰、八卦、龙、凤、仙鹤、麒麟、宝塔,尽在其中。

在汉服自身知识系统内,蕴含也异常丰盈。在服装王国中,汉服属于“平面剪裁”制衣体系,分衣裳、衣裤、深衣、通裁四个大类。衣裳类是汉服体系中男子高等级礼服基本形制,所谓“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其中又演化出衣裙类,常常用于男女常服和女子盛装。衣裤类是汉服体系中最早的服饰,分为三小类:内裤(古称“裈”),最早可见于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人,已有5300多年历史;外裤(古称“袴”“绔”),外观类似于今天的裤子;套裤(古称“胫衣”),类似于今天蒙古族摔跤运动套裤。深衣类始于先秦,典型特征是分裁连属,后世演化出曲裾、袿衣、襕袍等。通裁类于隋唐时期改自北方民族服饰,典型特征是上下一体。

在不同的场景中,不同的汉服彰显不同的风采。在人生礼仪场景,身穿毕业礼服、结婚礼服、祭祀服等仪式服装,如男子的玄端礼服,女子的凤冠霞帔等款式,精美的工艺与华丽的外表相得益彰,尽显庄重大气,恭敬从容;在公共生活场景,穿戴庆典礼服、节日礼服、涉外礼服等,如男子的深衣、圆领袍、襕衫,女子的大袖衣裙、齐胸裙、交领袄裙等款式,显得尊荣大方,安宁自信;在日常生活场景,纵使简单的穿搭装束,如窄袖衣搭配裤或裙,亦显得恬乐从容,闲适自在。

钟敬文先生说,服装在中国社会中不仅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往往同时还蕴含着很多象征性和意识形态的理念或其背景。一件汉服,可以读出穿衣人的性别、年龄、性格、修养、精神等多方面信息。

目前,Z世代青年是汉服爱好者主流。沐浴着传统文化的阳光雨露,一袭汉服即一叶青春。拢着汉服即拢着青春。青春常驻,配上一款汉服,轻盈地转个圈,春天就在眼前。

(作者:唐建军 杨娜 单位: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来源: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1日 16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