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易旭东 ‖ 越南开国之王原来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五:富裕古蜀国的顽强抵抗

作者:易旭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5-30 15:55:46 浏览次数: 【字体:

越南开国之王原来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五

富裕古蜀国的顽强抵抗

易旭东

商汤建立新的政权,背后有伊尹的“指点

伊尹的母亲,居住在伊水之上的桑蚕奴隶。

被庖人收养,长大。庖人,屠夫加厨师。

自小聪明异常,勤学好思。

在田野之间耕种,却乐尧舜之道,包含礼让、节俭、重贤、仁德、爱民、诚信等诸多治国道理;跟随庖人学习烹饪之术,却能举一反三,悟出“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治国之理。

与有莘氏联姻,作为陪嫁奴隶来到汤身边。

一次谈话,以烹调、五味为喻,分析天下大势与治国之道,认为民心离散,天命在商,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尧舜之道要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劝教商汤承担救民大任,效法尧舜的以德治天下,为救民而伐夏的方略。

被商汤任命为右相,“妇好”为将,辅佐治理商国。

经天纬地。充当类似后世军师、近代参谋长的角色。

商汤成为国君的第三年,伊尹申请去夏都卧底,探取重要情报。

《商汤崛起·汤誓》 孙恩道 作(图片来源:人民美术网)

前往斟鄩,进献宝物,麻痹夏桀,联系因失宠被夏桀遗弃在洛水的妹喜,获得了许多重要情报;三年后,回到商都,宣传夏桀暴虐无道,扩大敌人内部矛盾,同时辅佐商汤以仁德治国。

妹喜,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

“有施妹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有施国,与夏朝同在的一个小国。被夏朝征服后,国王便将国内最美的美人妹喜当成“礼品”,奉送给了夏桀。

绝世美女。

笄礼之时,美貌惊为天人,凡见过之人,都以为是仙女下凡。

《烈女传》记载说:“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

妹喜不仅美貌绝伦,言行举止超凡脱俗。还是个异装癖,喜欢戴着男人的帽子,把自己扮成勇士,佩剑戴冠,去朝堂上过问朝政。偶尔,又变成娇滴滴的小姑娘。外表野蛮,心地很好。

后宫佳丽三千,没有这种百变女郎。

妹喜成了宠妃。

一位环保主义者,喜欢天体游泳。没有天然海滩,夏桀就建造一个大池,里面装满酒,可以游泳,可以划船。闻着酒香,抱着美人。又集合三千壮士,将整个池子里的酒喝得干干净净。

夏桀上朝时,就把她抱在怀里……

伊尹为不让夏桀怀疑,与商王上演一出苦肉计:商王亲自追射伊尹,以示伊尹有罪逃亡。

妹喜知道伊尹的真实意图,就与他配合。

分工协作。妹喜主要从事破坏和离间活动,伊尹则负责通风报信。

夏朝原本已经“上下相疾,心心积怨”了。

时机成熟,妹喜、伊尹向商和各诸侯国传播谣言,说夏桀做个梦,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西方的太阳陨落了。东方的太阳,最终战胜西方的太阳。

商在夏的东边,上天的旨意,夏朝必须被商朝取代。

伊尹相比于妹喜,棋更高一着。

看到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齐,建议商汤实施“剪夏”战略……

“创造三首”。中国历史上,首次将情报收集应用到战争中,首次将人心向背作为战争的指导因素,首次将舆情工作首次应用在战争中。

“汤欲伐桀”。为测试九夷之师对夏桀的态度,劝说商汤停止贡纳。结果夏桀大怒,“起九夷之师”攻汤。看到九夷之师还听指挥,又献计恢复对夏王朝的贡纳,同时积极准备攻夏……

共作战11次,都取得了胜利。

还曾两次至夏王朝进行战略侦察,政情、军情与民情。

商汤与夏桀决战于鸣条。

战争经历了三年。夏军溃败,夏朝灭亡。

在西亳(洛阳偃师二里头)正式建立商王朝。

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图片来自网络)

史称“武丁中兴”“武丁盛世”。

伊尹被后世称为“中华厨祖”。

战略家、军事家,一代名相。

八大王朝“王佐之师”,姜子牙只列第二,伊尹被尊为第一。

在《毛泽东早期文稿》中,毛主席总结伊尹:“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生于专制时代,其心实大公也。识力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

商朝鼎盛时期,人口500到700万。

历史记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朝歌位于今河南鹤壁市区南部淇河边,具有3000多年的古都史。

《封神榜》故事的发生地。

商朝军事,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12万至15万的兵力,军队武器装备,主要有战车、弓箭、戈 、矛,刀、斧、钺、干盾、矢镞、头盔、甲胄等,多用青铜铸造。

中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军事家,商朝的“妇好”。

集王后、母亲、将军于一身……

妇好塑像(图片来自网络)

全能王后。“妇好”并不姓妇,嫁给武丁后,封地为“好”得名。出身贵族,漂亮,喜欢修饰打扮,品貌双全,深受武丁宠爱,却没有恃宠而骄。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与军事,中国古代的政权根本。

祀与戎都不让须眉。虽是美丽女人,行军打仗,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既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位巾帼女将军,又任占卜官,经常受命主持庄严神圣的祭祀,代表商王祭天、祭先祖、祭神泉。堪称“三位一体”的“女武神”。

“妇好鴞尊”,武丁为奖赏妇好,特意打造的祭祀酒器。

夫妻情深。妇好接受奖赏封地,也没有因为是王后,就因私废公,兢兢业业地处理封地内的大小事务,依旧按时交纳朝贡。妇好凯旋时,武丁总是出城相迎,有一次一直迎出80多公里。

经常并肩作战。

武丁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征伐巴方,精彩战役。战前,妇好和夫君议定计谋,妇好在西面做好埋伏,武丁带领精锐部队在东面突然袭击,配合完美,形成巨大包围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伏击战”。

当两人得胜归来,带领着各自的部属,在郊外相遇之时,喜不自禁,忘记了国王和王后的身份,夫妻二人策马扬鞭,并肩驱策,远远地甩开自己的部下,在澄净而透明,湛蓝的天幕下,带着些许的遥远、虚无、安静的凝视大地上,追逐打闹,追逐奔跑,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

既爱且敬,这次浪漫的并骑留在史料中。

在史官鞭长莫及之地,琴瑟和鸣的恩爱之景,应该更多。

33岁那年,因战时的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武丁十分悲痛,主持盛大葬礼。率领儿孙们为妇好举行了多次冥婚,将她的幽魂,先后许配给三位先商王:武丁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汤,护佑另一个世界的妇好。

有三位伟大先人,共同照看妻子,妇好在阴间定能过得快乐安和。

妇好雕塑(图片来自网络)

拥有国王武丁一世的深爱。

穿越千年,仍震撼人心。

商朝的本土,不比今河南省大太多。

夏桀,名癸,与“鬼”同音、同意,通假字。夏朝南迁后的名字,“癸夏”或“鬼夏”,甲骨文称为“鬼方”。“桀”(凶猛之意),是谥号。

要击败敌人,首先对其妖魔化。商汤灭夏前,在都城会盟一批诸侯,指出夏桀的罪状有三条:大兴徭役、重加盘剥、民众怨恨。

裸身嬉戏、酒池肉林……

都是从汉代以后才有的传说。

后世的文人墨客们,为了证明“红颜祸水”的观点,编造的故事。《国语》上,短短的一句话:“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舆论攻势。实际,兄弟之亲,夏桀不仅与古蜀国关系亲密,韦、顾、昆吾、尹国、葛国、有洛等部族,一直就是忠实捍卫者。精锐的“九夷之师”,由来自九个少数民族的勇士所组成。

灭亡真相,“昔伊、洛竭而夏亡”。

伊洛平原遇到连续数年的大旱,伊河、洛河枯竭。

《尚书》等文献记载,商汤灭夏桀的“鸣条之战”,并非防御战,而是一场攻击战。

“汤始居亳”。山西南部的桓曲商城,商汤灭夏桀前的都城。

附近有景山,桓曲商城,被称为景亳。

鸣条之战的发生地,就在景山附近。

商汤精心挑选6000名敢死队、70辆装甲战车,配备最先进的武器,总兵力1万人以上,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突袭,绝敌后路,出其不意。

仓促应战。夏桀发布一级动员令,召集留在斟鄩的军警、狱卒,先与商军战于蒲州(今山西运城)一带,然后,放弃都城斟鄩,主动退守鸣条。

夏都斟鄩(图片来自网络)

心理战、宣传战、间谍战……

大规模战略迂回行动、断敌后方退路等战术,都闪现其中。

对于西部的异族,商人称为“羌”,甲骨文的字形,如大角羊头,代表居住在山地、放牧牛羊为生的人群。并不仅是一个泛称,“羌”人包含着西部无数互不统属的族邦、部落。

商纣王之前200年,王后“妇好”率军征讨西方,把商朝的势力,扩张到成都平原边缘地区。远征,在甲骨文献中的规模最大,全军有1.3万人。遇到富裕古蜀国的顽强抵抗

追随夏桀部族、亲近部族,如九夷之族、三苗等,四散。

九夷之族,活动于今豫东、山东半岛,里面包括“古成都人”。

在《左传》中,记载了位处东方的一个“蜀”字地名。晋代经学家杜预注称:“蜀,鲁地,泰山博县西北有蜀亭。”鲁国境内的“蜀”地,四散的“古成都人”聚集后的发祥之地。

三苗部族庞大,与尧舜禹与部族都发生过战争。

夏桀之时,降服三苗。

夏商战争中,三苗成为夏朝的盟友。

钱穆《古三苗疆域考》说:“古者三苗疆域,在今河南鲁山、嵩县、卢氏一带山脉之北,黄河以南区域。”三苗迁到成都平原,被“古成都人”融合。

商王朝建立后,不仅与羌人为敌,还视“古成都人”为肉中刺。

和西部“羌”族相比,商人有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兵器坚固锋利;还有记录语言的独特技术:文字,由此组建起庞大军事和行政机器,高度分工的文明。都是“羌”族难以企及。

商人只想保持军事征服,没有用文化改变“羌”的想法。

商王习惯带着军队巡游边疆,用武力威慑周边小邦,方国。

让他们保持臣服,必要时,进行杀鸡儆猴式的惩戒性战争。

《淮南子》说:“汤败桀於历山,与妹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

“鸣条之战”中,夏桀并未死,剩余势力除了主要留居中原,还有两支分别向南方、北方迁移。北支进入蒙古高原,与当地诸族融合,有人认为便是后人所称的“匈奴”。

带着妹喜等妻妾,在数百精兵的护卫下,导着不少夏族民众,向“南巢”逃窜,称南支……

甲骨卜辞记叙,“鬼方易”,夏桀与余部向远方逃走……

得知消息,商汤派兵进行追击。

《尚书》中《典宝》,今仅存序言。序言说:“夏师败绩,汤遂从之,遂伐三朡,俘获宝玉。谊伯、仲伯作《典宝》。”三朡,属于九夷之族,随夏桀南迁,被商兵追上,夺取了宝玉。

宗庙礼器。用玉祭祀神祇,可避免水旱灾害,故称玉为宝玉。

独立自主。既为防御,也为进攻,古蜀国发展军队。

一路追杀。从夏都斟鄩到成都,“妇好”带兵的追击路线,从二里头南行,越普救关(今汝阳王坪乡),直抵以盘龙城为中心的湖湘地区,溯江至成都平原,并降服沿途氐羌诸部落。

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图片来自网络)

也是后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中,洛阳通掸国(缅甸境内古国)道的第一段。

这时的武汉,已是商朝的方国都邑、南征的据点。

进入青铜时代,铜矿是必争的战略资源。

商朝青铜冶炼技艺更发达,为控制南方铜矿、转运中原,在鄂东北地区建立以盘龙城为中心的殖民据点。控制了江西瑞昌铜岭、湖北黄石铜绿山和湖南麻阳九曲湾等铜矿……

夏商周三代对对鄂东铜矿控制、争夺,激烈程度不亚于现代的石油战争。

加速了南方文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至蜀有事”。军兵从武汉盘龙城,追至成都武阳(今眉山彭山区牧马镇、武阳镇、成都双流区黄龙溪镇一带),进入古蜀设下的水军埋伏圈, 猝不及防。

“妇好” 中箭受伤,群龙无首,慌不择路……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400余万字,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

前期回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