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易旭东 ‖ 越南开国之王原来是“古成都人”系列之四:与商国结怨与周人同行

作者:易旭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5-28 14:48:40 浏览次数:991 【字体:

越南开国之王原来是“古成都人”系列之四

与商国结怨与周人同行

易旭东

“两条河流,一个王权”。

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从治水经验中,总结出了“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的“六府三事九功”的和平文化文明模式。不仅是中国各朝代的立国宗旨,且是中国文明文化的中心特征。

后世感念功绩,修庙筑殿。

尊他为“禹神”,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

《华阳国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颛顼,封其支庶子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

带给中华民族,不仅首次科学治水的成功案例,更通过治水大业,促进部落联盟的统一,将华夏先民的政治形态,由部落联盟升级为国家制度,第一个为建立华夏文明国家奠定基础。

强调开渠疏导,洪水顺利宣泄入海,重现江山如画之景。对中国历代统治者国家管理理念影响重大,凡是和谐或较为和谐的朝代,对民众的利益、欲求,通常都采取疏导,而非堵压。

大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到处巡行,对各地部落发号施令。

大禹画像(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联盟领导机构的权力,类似于当今世界的联合国。没有形成强大的领导力,既办不成大事,又随时有解体的可能。大禹建立了建立共同的文化及道德标准,共同的礼仪、祭祀等制度。

治水成功,被舜帝选定为继承人

37年摄政王经历,8年在位时间,正好“45年”。

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载,登基10年到涂山,召集各氏族部落首领集会。

“涂山大会”。四千年前的“鸿门宴”。

“天下共主”。天下各路诸侯,手执玉帛,带许多礼品,前往朝拜。

《左传》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史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统一思想和分配联盟权力。

论功行赏,赏罚分明,绩效考核。

“会稽者,会计也”。防风氏违抗指令,姗姗来迟,大禹为严肃纲纪,“斩以示众,示天下悉属禹也”,警示诸侯,达到“万国定”目的。“会计”之称,从“会稽”而来。

以仁德而闻名。告诫大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希望“与百姓平等”,交待后事时,要求“薄葬、环保,节约资源”。民本思想的渊源,世界上最早,意义重大。

影响巨大。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轻”的“民贵君轻”思想,源于大禹。以民为本,本固邦民,一个国家根本的基础是百姓、民众,民众安稳、安定,国家才安宁、发展。

民本主义思想首创者。

欧洲很晚才出现民本思想。

“绝旨酒”。发布世界最早禁酒令,预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仁爱之心。“巡狩江南”,在钱塘湾,遇到一位“哭泣的犯人”,得知是百姓养不起儿女,不断地卖儿卖女。愧叹自己“责任与仁德不够”,遂制一批钱币,赏给养不起儿女的家庭。

带领军队,代表上天,征伐南方的“三苗”部落。

“三苗”逃入汉水 、丹水上游的崇山峻岭中,有的到达江南。

汉水安康段瀛湖风光( 刘益波 摄,图片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在治水、军事与政治上的成功,逐渐由军事民主制下的部落联盟首长,演变为独裁的君王。

以这一方土地为界,万邦林立、多元竞争的邦国时代落幕。

众星捧月、一枝独秀的王国时代,开始引领数千年的风骚。

疆域,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地理中心,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孔子对大禹赞不绝口:“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的建立过程,一个不断斗争、锤炼的过程,在与周边聚落或文化的对峙中,更优秀的文化脱颖而出、胜者为王,淘汰弱者,多元格局渐渐归为一体化。

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形态的演变,由多中心的“满天星斗”聚落格局,到“月明星稀”单中心格局,与后世的“战国一统”模式相似。不同历史阶段、相同历史发展规律,推动的结果。

西汉文献《风胡子》说:“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禹都阳城”,大禹在嵩山之阳建都,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基石。在会稽盟会而驾崩。汶川与绍兴,因大禹结下的不解之缘。

大禹去世,儿子启登上王位。

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启幕。

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定鼎九州。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两个成语诞生。“一言九鼎”的守信、“天下为公”的格局。

华夏民族告别史前孩提时代的成人礼。

“统一”的概念,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心中。

“小康”社会由此肇端。

一禅一继。象征性的统治。小康社会,孔子视为“天下为家”的产物:“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分清禅让制、世袭制两个不同的时代,明确指出世袭制开始于夏后氏。

夏朝并不干涉各诸侯国的内政,人权、财权、军权等,完全独立,只是象征性地纳贡,相当于当今各国向联合国交纳一定的会费一般。夏、商、周三代的王朝,都可称为“世界政府”。

“国中之国”的架构,高于国家之上的“天下”政权。

中央政权又不干涉各国的内政,和各诸侯国彼此双赢的合作。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与古埃及的纸草文书、古巴比伦的泥版文字和古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一样,人类文化的瑰宝。

甲骨文(图片来自网络)

夏朝初年的奚仲,马车的发明者。

发明马车,中国科技史上一大创举,使“引重致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人们的远程交通条件、战争的机动性,加速国家统一的步伐。“龙心大悦”,造车有功,夏桀立刻封他为“车正”官,负责“舆”的制造、运用和推广。驻马店平舆,成为中国车辆的发源地,名传古今。

《左传》记载,奚仲曾担任夏朝的“车正”官。

《墨子》《荀子》和《吕氏春秋》记述,奚仲造车的史事。

奚仲造车(图片来源:“指动历史”搜狐号)

儿子吉光在协助父亲造车成功后,又成功地驯服野马,用于拉车,被封为“马神”。神马之名,又名腾黄。“王者德御四方则至,乘之寿三千岁”。成语“飞黄腾达”,由此而来。

夏初部落方国之间战争,实行车战。四匹马拉车,车上共三人,称为甲士,左边一人持弓,称为车左;右边一人持戈矛,称为车右;驾驭者居于中央。车下跟随的步兵,称为“继卒”。

马车质量?《管子》一书,给予高度评价:“奚仲之为车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施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已达到很高水平,并已在战争与生产生活中,推广应用。

商朝,一个流动的朝代,迁都多,对外影响也大,造出马车,用马挽车,通过战争、商业交换,使得各地的人进行交流。游牧部族居住营幕,把整个的营幕驾在车上,成为“行屋”。

马拉一种轻便的车辆,上阵打仗,称“戎车”。

大草原西部各族于前2000年左右发明,已经开始入侵西亚各国,战车成了所向无敌的武器。上古时代,马仍是贵重的畜类,一般车辆,用牛或用驴拉,只有中国用马拉车比较普遍。

一本影响历史的小书——《夏小正》。时令记载的最早文献,分别记录一年各个月份的天象、气象、大量的物候、农事活动等。描述夏人生活,也称夏时,或夏历。

面向全民的历法、农书,已经开始把天体运行、时令变化、动植物发育与相应的农事活动统一研究,寻找最佳对应关系。比如,正月梅花、杏花、山桃花开放,田鼠出没;二月燕子飞来,春耕开始;三月采桑养蚕,并“祈麦实”,希望麦子丰收;四月“囿有见杏”,天气容易干旱……到十月天气转冷,“王始裘”,一年的农事,也就到了尾声。

《尚书》中称,尧时以羲和为天文官,“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夏代观测天象的水平更高,无论是夏仲康时发生的日食,还是夏桀时发生的流星雨,都为后人留下记录。

夏历曾被长期沿用,以正月为岁首(一年之始),又称夏正。

在《史记》中,司马迁就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公历,也称阳历,为国际通用历法。

农历,也称夏历、阴历等,为中国传统历法。

孔子带领学生到杞国考察“夏道”时发现。

在《史记》中,司马迁也记载:“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

历代王朝重视历法编订。从《夏小正》,到唐代“大衍历”,再到郭守敬《授时历》。

最后即位的夏桀,大禹的第十四代孙子。

文武双全。勇武,力大无穷。手能搏豺狼,可以用力将鹿角折断,足能追四马,轻松就能把铁钩拉直。对手汤,商部落首领。兴起于东方。统治核心区在黄河下游,今河南、山东一带。

商部落的历史,可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部落始祖,叫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帝喾的妃子简狄在野外洗澡时,忽然发现燕子下个蛋,吃后便怀孕生契。契长大,曾协助大禹治水,因功封于商地。

契与大禹同时代,下传到十四世到汤。

王位继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汤即王位后,励精图治,商国逐渐发展壮大,开始了兼并战争。

前1600年,占领伊洛平原后,建都西亳(洛阳偃师商城)。

偃师商城遗址是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北靠邙山,南临洛水,是洛阳闻名的“五大都城遗址”之一(图片来自网络)

亚洲人进入农耕时代,欧洲人才进入游牧时代。

新一轮小冰河周期,不断加大在欧亚大草原生存的游牧族群的生存困难。一大片原始森林的古欧洲,适宜于穴居巢眠的人生存。欧洲人因为安逸,少思进取,比亚洲人的进化慢半拍。

在欧亚大草原,欧洲人进化长达4000年。

一批批欧洲人走出原始大森林,来到欧亚大草原过游牧生活。

迫使一波波地“蚩尤”们,沿着“西北走廊”南下。

中国的蚩尤、印度的蚩尤,都使用铜制武器。

蚩尤

间接证明与炎黄二帝作战的蚩尤,是欧洲人。

有西方人写的史书、中国人的考古发现为证,匈奴的主体也是欧洲人。

危险和威胁一直存在,炎黄二帝后形成的强大的部落联盟,到了大禹、商汤时代一直没散。

绵延不绝,危险和威胁,随时存在……

由小氏族进化到大部落的“蚩尤”,首批进化到大部落的欧洲人,南下到黄河流域来掠夺农耕文明。继被炎黄二帝联盟联合打败,又遭夏朝军队重击,一批批的“蚩尤”改从西线南下。

灭掉古印度,摧毁中东两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灭掉古印度的欧洲人,创立了吠咤经文,记述手持铜制武器灭掉古印度的事……

黄河流域的诸侯方国,发展空间受到“蚩尤”挤压,拥有马车族团的商汤,在前1380年左右,突破燕山屏障,沿太行山东麓南下,凭借军事优势,打破洹北城,在安阳殷墟建都立足。

安阳殷墟(图片来自网络)

势力不断壮大。

又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努力。前1300年前后,在商王武丁的指挥下,征服郑州,南下远征,摧毁夏朝南方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盘龙城(今武汉),将技术、人员、青铜器等据为己有。

从中原出发,向南有条古道,经洛阳盆地到达南阳盆地,再经过湖北随枣走廊,就到长江边上。商人在武汉建立大本营,成为商王朝控制南方战略资源的中转站,一度成为商业中心。

还在今湖南岳阳一带,建立了军事前哨(铜鼓山遗址)。

岳阳市云溪区铜鼓山遗址(图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400余万字 ,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

前期回顾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易旭东 ‖ 越南开国之王原来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一:汉中平原类同成都平原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易旭东 ‖ 越南开国之王原来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二:展现“天府之国”底蕴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易旭东 ‖ 越南开国之王原来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三:汶川起步最早“中国”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