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唐明皇“幸蜀”夜宿上亭铺

来源:史志梓潼 发布时间:2024-06-11 13:25:52 浏览次数:419 【字体:

唐明皇“幸蜀”夜宿上亭铺

梓潼地处川陕古道要冲。古道自战国以来,就是由汉中通往巴蜀的一条主要驿道,即古蜀道,又称金牛道。自秦岭而下,沿途山峦重叠,天梯石栈,百步九折,经剑门关至梓潼七曲山南麓的送险亭,鸟道羊肠之险阻,至此才算尽矣。

在距县城以北40里的演武镇境内,有一座驿站,该驿站就是古蜀道上有名的上亭驿,又名郎当驿,其得名和唐明皇李隆基有莫大关系。

明皇幸蜀图

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致朝政腐败,危机四伏。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谋反,明皇仓皇逃离长安,行至马嵬坡,将士饥疲,六军不发。奸相杨国忠被乱刀砍死,明皇被迫赐死杨贵妃后继续逃往蜀地。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明皇一行到了梓潼七曲山的上亭驿。进入斜谷后霖雨沥沥,下了十多天,明皇立于驿馆前,眺望夜色下的苍山,触景生情,难以入眠,驿亭檐角的铜铃,时起“郎当”之声,忽急忽缓,这“郎当”之音,好似贵妃在呼唤“三郎”。明皇心下哀伤,想起不久前惨死马嵬坡的杨贵妃,遂决定用这风雨中的铃声来悼念杨贵妃,名为《雨霖铃》曲。

夜雨闻铃肠断声

此事在唐代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记载如下:“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据此可知,此曲是唐明皇安史之乱后奔蜀途中所作,以寄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死别之恨。罗隐有诗“细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感雨淋铃”,言明闻铃之地在四川梓潼上亭铺。此后,上亭驿便以郎当驿而闻名。而唐明皇用来悼念杨贵妃的铃音即《雨霖铃》曲。随着词的不断发展,《雨霖铃》最终成为了一个词牌名,也因这一段凄婉的故事,以《雨霖铃》为词牌的词作,总给人一种或浓或淡的哀伤。

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碑

后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在郎当驿树碑立传,既是警醒,也是永纪。今存石碑,是一通清碑。高2.6米、宽0.86米、厚0.18米。正中阴刻正楷“唐明皇幸蜀闻铃处”八字,字径0.3×0.2米。由碑石侧题可知,是“大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仲夏知梓潼县事昆明桂梁材立”。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郎当驿凄婉悲怆的铃声,叹息了那场八年的政治之乱,也见证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一千多年来,是非成败早已化为尘土,但细雨蒙蒙之时,似乎仍可听见那凄凄铃音,跨越千年时空,诉说着当年的哀伤。

来源:史志梓潼

来源: 史志梓潼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