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明月峡——中国交通史博物馆‖袁征

发布时间:2023-11-15 14:57:00 浏览次数:818 【字体:

明月峡

中国交通史博物馆

袁 征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有了行路和运输的需求。进入当今时代,交通运输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明月峡景区北大门(徐波 摄)

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处,坐落着一个奇特的旅游景区。这里集我国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身。整个景区的山川沃野堪比中国道路交通发展的活化石,是一个研究中国交通发展进程的重要且又罕见场所,被誉为“中国道路交通史博物馆”。这个神奇的地带,就是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境内的明月峡。

明月峡景区里的“中国交通史博物馆”简介牌(徐华 摄)

以往,我总以为从中原进入四川的第一座县级城市是广元市利州区。来到朝天区后才发现,其实真正的入川第一城是在这里。

朝天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上游,是秦岭南麓蜀道起点上的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秦蜀重镇”“川北门户”“巴蜀金三角”之称。

相传,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南迁成都途经这里时,当地各州县官员在此迎驾,朝见天子,故得名“朝天”。

广元市朝天区一隅(罗梅 摄)

西周时期,朝天为西周辖治。

春秋初期,为蜀治。

秦统一六国后,属葭萌。

汉高祖刘邦称王时,属汉治。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置昭欢县。

北魏正始二年(505),改为石亭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飞霞镇。

唐天宝十五年(756),更名为朝天镇。

南宋建炎四年(1130),利州宁武军于朝天置都统治官。

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广元府路。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于朝天镇置富千户指挥所。

清顺治三年(1644),属广元县神宣驿。

民国元年(1912),设神宣驿分县。

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933—1935),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青林乡李家坪建立红坪县苏维埃政权。

民国二十四年(1935),神宣驿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署。

1949年12月,朝天解放。

1986年10月,隶属广元市中区。

1989年8月,设立广元市朝天区。

剑门蜀道风景区明月峡石碑(罗燕芳 摄)

在四川省的北大门口,朝天区就像一处镶嵌在茫茫大山和滔滔江水之间的人间繁华。其布局紧凑,规划得当,整洁清爽,环境宜人。受地理条件限制,城市功能被分散到了周边的乡镇。

朝天区辖12个乡镇,地域面积16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根据第7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126506人。

朝天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峰大尖山海拔1998.9米,最低点酒茶沟海拔475米。

朝天区境内有大小河流14条,分别由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呈“非”字形注入嘉陵江。嘉陵江在境内流程52公里,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17.8万千瓦,可开发量5.2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明月峡景区荣誉称号石碑(罗燕红 摄)

朝天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2℃—15℃,年极端高温38℃—39℃,极端低温-9.1℃—8.2℃,无霜期192天—250天。

朝天区境内现有各类矿产30多种,主要有黄金、煤炭、黑墨玉、生物碎屑灰岩、海泡石、硫铁矿、脉石英等。

朝天区有耕地24万亩,林业用地146.7万亩。森林覆盖率45.6%,是四川省重点产材县(区)之一。

朝天区主产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及其他杂粮。农副土特产品中的松籽、木耳、香菇、土豆、芸豆、花生、油菜籽等质优量大。

朝天区境内有各类野生动物500种以上,受国家保护的一、二类动物30多种。

朝天区有多条交通主干线向川甘陕及全国各地辐射。G5京昆高速公路、108国道高等级公路、宝成铁路复线纵贯南北,嘉陵江水道可上至陕西略阳,下至利州、苍溪、阆中、南充,直抵重庆。

朝天区美食主要有曾家山腊肉、曾家豆腐干、活扎豆花、肉夹饼、野草莓饼、核桃花、酸菜面皮等。

1970年12月,朝天区有一批热血男儿登上绿色军列,与来自绵阳等地的新战士汇合在一起,奔赴塞北边陲,步入“红一师”军营,忠诚守卫着祖国的边防线。

朝天区旅游景点主要有水磨沟、川洞庵、曾家山休闲度假旅游区、明月峡等。

明月峡景区入口(刘志坚 摄)

2019年2月,朝天区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0年2月,入选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0年6月,入选四川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2020年6月,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8月,入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8月,入选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8月,入选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

2021年11月,入选第五批四好农村路四川省示范县。

2022年2月,入选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

2022年4月,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区(市、县)。

2023年8月,入选全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县。

明月峡景区地理坐标石碑(刘一曼 摄)

明月峡旅游景区位于朝天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南2公里的嘉陵江畔,距广元市中心约33公里。峡谷全长约4公里,宽约100米,面积6.1平方公里。其原名为朝天峡,意即朝拜天子。宋元以后,文人墨客们崇尚自然,见峡谷两岸的山岩多呈银白色,并与青峰、江水相辉映,整个峡江好像镀上了一层朦胧的月光,故而取李白诗句“清风清,明月明”,将朝天峡改名为明月峡。

明月峡(陈实 摄)

有句成语叫“滴水穿石”,意思指水珠不断往下滴,可将石头击穿。

发源于秦岭北麓陕西省凤县代王山的嘉陵江,其冲击力更是出人意料。2300多年前,明月峡就是被嘉陵江冲破山脉而形成的一个峡谷。

陵江通过明月峡时,巨浪翻滚,江涛拍岸。两岸奇峰林立,绝壁如削,怪石嶙峋,高耸云霄。有山势嵯峨半插天际的天柱峰,有宏丽幽深的黄颡洞,有茶圣陆羽称之为“天下第四泉”的蛤蟆碚,有腾空飞架的仙人桥,有裁云剪雾的青峰“三把刀”等,令人目不暇接。民间在这里留下了“一段嘉陵江,两岸都朝天”的说法。

明月峡西岸的崇山峻岭(彭芳 摄)

从广义上说,古蜀道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罗江、绵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出川,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800里秦川,全长1000余公里。它是我国古代秦蜀两地经济、政治、文化相联系的纽带,是我国最古老的“国道”。

在我国古代,明月峡是连接南北的唯一通道。由于地势险峻,被视为“蜀道咽喉中的咽喉”。

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打通蜀道,在明月峡留下了6条道路。这6条道路分别是:远古时候山民们走出来的羊肠小道,先秦时期官府在峡壁修建的栈道,江边船工们踩踏的纤夫道,嘉陵江上的水道,民国时期修建的川陕公路,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宝成铁路。6条道路在明月峡通行,成为中国千年交通发展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明月峡景区一隅(张英 摄)

相传,战国年间,秦惠文王欲南征巴蜀。苦于秦蜀两地之间有秦岭和大巴山横亘其中,便使计赠送蜀王“会产黄金”的石牛。贪财的蜀王派大力士“五丁开道”,辟山开路,迎回石牛。没想到,对方日后顺着这条路攻入蜀地。这条拖送石牛的道路,叫古金牛道,是有文字记载最早的蜀道。

明月峡景区里的“石牛粪金”雕塑(齐筱玲 摄)

在6条道路中,明月峡古栈道是迄今中国开凿时间最早、形制结构最科学、遗存孔眼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最具古栈道风貌的地段,它与长城、运河一样,同被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杰出建筑,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创举。

明月峡古栈道入口(武家荣 摄)

明月峡古栈道,又名阁道,是古人为了生活及战争需要,在悬崖上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悬空道路。它开凿于先秦时期,历代续有修葺。在《战国策·秦策》中,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

这条古栈道位于老川陕公路下方,现仅存少量遗迹,除石孔外,很多都是后来修复的。长长的栈道依山傍势,凌空架水,就像一条长龙游走在峭壁悬崖之间。

明月峡古栈道遗址(贾宪生 摄)

自明月峡古栈道建成后,蜀道便常常出现在古代战争的描述中,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316年秋,秦惠王纳司马错之策,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率兵沿明月峡栈道攻打蜀国。明月峡的飞阁栈道上,奔驰着秦军的铁骑。

西汉刘邦受封汉王,派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取三秦。同时,派萧何维修栈道,支援前方。川北一带数十万石军粮,通过明月峡水道运往前线。广元地区健壮先民子弟通过明月峡栈道出川,加入刘邦浩浩荡荡的东征队伍,逐鹿中原。由此,有了“汉之兴自蜀汉”之说。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曹魏,为了战争的需要,开剑门阁道,修整扩建明月峡栈道,使其成为调遣兵马、运送粮秣的通途。“木牛流马”这一交通工具,也为适应蜀道运输而出现。于是,才有了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故事。《元和郡县图志》载:“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始为飞梁阁道。”《筹笔驿道途次舍碑》对此记载得较为详细,把维修栈道的时间、线路、工程艰辛情况写得非常清楚,成为研究交通道路和诸葛亮北伐的一篇重要佐证材料。因蜀道太难,加之蜀国乏力,导致北伐最终失败。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烧栈道一幕,就是在此拍摄的。明月峡古栈道见证了三国时期的群雄征战,也体现了中国古人征服天险的决心与智慧。

明月峡景区里的诸葛亮塑像(施维树 摄)

明月峡古栈道结构科学,修建艰辛。古代“五丁开道”的神话传说一直流传了几千年,给古栈道的开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它的修建,究竟是半崖中悬绳吊筐,还是河中搭架凿孔、铺板等,至今仍是一个谜。

随着时代变迁,明月峡古栈道经反复修缮,已不复当年的奇险。但是,在3公里长的东岸峭壁上,仍遗留着400多眼栈道孔洞。

明月峡古栈道遗址(郭洪志 摄)

每个孔洞深约75厘米,宽约45厘米见方。向岩壁内下斜,使插入的木梁稍稍上翘,非常牢固。孔洞底部凿有榫眼,打入木楔,使横梁更加坚固。

明月峡古栈道孔洞(夏阳 摄)

2006年5月,明月峡古栈道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月峡古栈道遗址碑刻(何旅章 摄)

不走古栈道,不知蜀道难。明月峡作为剑门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地势重要,自古以来发生了不少历史故事。嘉陵道、金牛道上都留有刘邦、萧何的遗迹。如汉王洞、萧何崖、萧何碑等。

萧何碑遗址现存于明月峡老虎口下,碑文为“沛公为汉中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王留公于南郑,收巴蜀租给助军粮”。此段文字可佐证刘邦派萧何维修明月峡栈道的史实。

陆游面对南宋政府不图进取放弃西北抗金大业,心情极度悲痛。在从汉中南郑至成都任职途中,他像一个失魂落魄的危重病人,神情恍惚,乘一叶扁舟,过望云滩,不慎将在南郑时所作的《山南杂诗》百余篇坠入江中。查古望云滩,就在明月峡出口处不远。

公元1644年,广元、昭化是张献忠大西政权的地盘。其时成都生员颜天汉欲北至陕西请李自成入蜀,途经明月峡时被张献忠所部巡逻兵逮捕,然后押往成都杀害。历史上著名的张献忠大西政权“杀士子”事件由此而生。

明月峡景区里的剑门蜀道石碑(李大荣 摄)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明月峡古栈道遭到破坏,震后人们对栈道进行了整体修复。

明月峡景区里的“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界碑”(陶洪生 摄)

秦汉时期,嘉陵江开通了水上运输。到了唐代,水道发达,商作兴盛。进入宋代,嘉陵江漕运兴起,栈道逐渐衰落。明代学者曹学佺说:“朝天者,水驿也。”

明月峡嘉陵江水道(张克明 摄)

嘉陵江是我国古人与外界进行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驿道,行船拉纤的船工在水道上起着重要作用。船只的航行全仰仗人力驱动,大船拉纤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为求得齐心协力,产生了船工号子。船工号子多以川北山歌调式演唱,见山唱山,见水唱水,见人唱人,诙谐幽默,插科打诨都尽在其中。领唱的号子头还要根据嘉陵江水势、水性的不同,编创不同节奏、声调、情绪的号子。如船行上水时,就唱《大斑鸠号子》《幺二三号子》《抓抓号子》等;船行下水或平水时,则唱《莫约号子》《数板号子》《龙船号子》等;在“闯滩”或遇急流恶浪时,要唱《拼命号子》等。此类号子雄壮激越,彰显出船工高昂的斗志。

明月峡景区里的嘉陵江漕运石雕(陈一农 摄)

古蜀道从成都起步,在经过了大小剑山的险峻之后,到了明月峡才真正遇到了“拦路虎”。

1936年,民国政府修建川陕公路时,工程技术人员起初试图绕过明月峡另寻他途,但最终失败了。后来,不得不沿古栈道的上方崖壁,用炸药开凿了一条凹槽式的道路,终于通过了峡谷。

明月峡景区里的民国年间修建川陕路石雕(罗燕冰 摄)

如今,这段凹槽式公路仍留在明月峡上方,就是有名的老川陕路上的“老虎嘴”公路。

明月峡景区里的“老虎嘴”(袁征 摄)

“老虎嘴”极为壮观,是川陕公路上的一个著名景观。远远望去,虎头、虎眼、虎鼻、虎口、虎牙栩栩如生。

明月峡景区里的“老虎嘴”(徐波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7月动工修建全长668.198公里的宝成铁路。这是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第一条山岳铁路。

1956年7月,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正式运营。

1958年6月,宝成铁路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造。

1975年7月,宝成铁路全线实现电气化,宣告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诞生,出入川通道运能大幅提升。

1993年,宝成复线建设启动。

1999年12月26日,宝成复线全线开通。

2017年,在更加舒适便捷的西成高铁建成后,宝成铁路并未褪去荣光。它卸去了客运重任,更加专注货物运输。

2018年1月,宝成铁路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如今,宝成铁路不再局限于国内南北货物运输,还搭上了“一带一路”共建之帆。西南地区的中欧国际班列驶出国门,带上中国人民幸福的盼望,奔赴更远的地方。

列车驶出明月峡西岸宝成铁路隧道(张步科 摄)

明月峡旅游景区以交通道路为主题,集中了先秦以来中国文化于一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仅是一座中国交通历史博物馆,也是一座历史悠久、内容极为丰富的中国文化博物馆。

明月峡景区一隅(张丕玉 摄)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陆游、杨慎、李调元、张大千等途经朝天,在明月峡留下了许多书画和诗篇。今天,在明月峡旅游景区的一条诗词长廊中,仍能看到历代石刻碑记表达对古栈道的叹服之情。李白诗中所描绘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抒发于此。峡中还有精美的宋墓石刻,元初建立的朝天关遗址,明代维修道路的碑碣,清代建立的皇恩寺等。

明月峡诗词长廊碑刻(龙天明 摄)

令人无比欣喜的是,蜀道今日已不再难。中华儿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再也不畏惧嘉陵江上的拦路虎了。如今,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绕过明月峡,变成了平坦的通途。宝成铁路从明月峡上方穿山而过,贯通川甘陕。而古老的栈道,变成了人们探古寻幽、凭吊先辈、休闲活动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写于2023年10月28日

参考资料:

1.嘉陵区地方志办,《嘉陵江嘉陵段码头航运轶事》,方志四川,2023年10月18日.

2.《蜀道三千里,穿越古今的一部史诗丨千年古道变与不变的启示》,方志四川,2023年7月28日.

3.马铁牛、向阳、黄琛,《宝成,因何伟大》,人民铁道网,2023年7月4日.

4.朝天区地方志中心,《明月峡话古》,方志四川,2023年5月28日.

5.《古蜀道探古寻幽,感受明月峡千年古韵》,云指爱星座,2023年1月2日.

6.《到朝天旅游必吃的特色美食,每一道都是必吃的经典》,朝天文旅,2019年12月30日.

7.《朝天区》,百度百科.

8.《明月峡》,百度百科.

9.明月峡景区景点标注牌注释.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