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川渝携手推进宋元山城体系联合申遗

发布时间:2023-11-16 14:04:00 浏览次数:373 【字体:

川渝携手

推进宋元山城体系联合申遗

陈维灯

版面一览

《重庆日报》2023年11月14日第5版

2022年川渝两地

名词解释

川渝宋元山城体系

川渝宋元山城体系是13世纪中国西南地区重庆和四川一带营建的一系列区域性防御山城(组群),包括南宋在川陕地区岷江、沱江、嘉陵江、长江流域的险要之处,依山就势修筑的合川钓鱼城、奉节白帝城、成都金堂云顶城、泸州合江神臂城等山城,也包括蒙元“以山城制山城”而修筑的武胜城、毋章德城等。

这些山城依托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的优越地理环境,选取有利的地理位置进行营建,形成了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层次性的大型防御网。

南川龙崖城,防御工事在山间绵延(通讯员 汪新 摄,图片来源:视觉重庆)

近日,四川省文物局、重庆市文物局将包括武胜城遗址在内的川渝20座山城遗址纳入川渝宋元山城体系,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事实上,自2020年4月起,重庆钓鱼城遗址与四川相关遗址就已联合开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川渝两地近年来就宋元山城体系联合申遗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川渝宋元山城体系现状如何?川渝宋元山城体系为何要联合申遗,又该如何申遗呢?

依山就势修筑山城

构建“山城战略防御体系”

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带领蒙古骑兵,克西夏、灭金、败宋、降西域,铁蹄踏遍欧亚大陆。

在宋元战争中,蒙古铁骑原计划从四川沿长江顺流而下席卷江浙,即“先取全蜀,蜀平江南可定”。然而,这一计划却在四川地区受阻长达近半个世纪。

史学界普遍认为,南宋在川陕地区岷江、沱江、嘉陵江、长江流域的险要之处,依山就势修筑山城,构建起“山城战略防御体系”,是拉锯这场战争的关键。蒙军也被迫采用这种作战方式,修筑了武胜城、毋章德城等10余座山城,步步为营,打起了持久战。

每一座宋元山城,都有一段难以磨灭的历史。重庆市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长袁东山介绍,蒙哥折戟钓鱼城,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投海自尽,南宋至此灭亡。然而,四川兴文凌霄城的800名守军却坚持继续战斗。

凌霄城三面峭壁,上山的古道宽仅30厘米左右,一边陡壁、一边悬崖。“攻城只能一个个排队上,所以凌霄城军民才能以几百人之力坚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科华介绍,公元1288年,蒙军再次集结30万军队,在当地降军的配合下,最终攻破凌霄城,守城军民全部战死。

涪陵龟陵城,同样在南宋灭亡后坚持抵抗。龟陵城最后一任都护王仙,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抱定“与涪州衙署共存亡”的决心,在西门与蒙军决战,最后自刎而亡。

合江神臂城,因其整体地貌犹如一只大而长的臂膀伸入长江而得名,扼长江水上咽喉,曾是泸州治所。蒙军攻入泸州后,军民依山筑城固守34年,战事惨烈,《元史》对神臂城之战记载达67次之多。

万州天生城地处万州城区西北一公里处,南临苎溪河与长江交汇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276年7月,南宋降将杨大渊之侄杨文安再围万州,守将上官夔在外城陷落、元军攻入内城后,继续坚守了53天,最终在巷战中力尽而亡。

“遍布川渝的这些山城,相互呼应,充分利用了四川盆地特殊的地貌及地理优势,形成了一个全面立体的山城防御体系,坚持抗元长达53年之久。”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介绍,这些山城也使得四川地区成为南宋坚持抵抗时间最长、被蒙古人最晚征服的地区。由于四川抗蒙山城久攻不克,蒙军不得不改变其最初“取蜀灭宋”的战略,自咸淳七年(1271年)起改向荆襄地区进军,由汉水渡江以灭南宋。

川渝宋元山城曾有百余座

考古发掘不断取得新成果

“史料记载,川渝宋元山城曾有百余座,主要分布在长江、嘉陵江、沱江、岷江、渠江流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万泉介绍,四川境内的宋元山城数量多、范围广,目前云顶城、神臂城、武胜城等部分山城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一定进展。

成都云顶石城(受访者供图)

云顶城雄踞于成都金堂县淮口镇云顶山顶,东扼沱江金堂峡之江防,西控成都平原,南凭水磨沟深谷与怀安军旧址相通,北守成都至潼川府之要道,为东西川之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目前考古发现,云顶城遗址周长近7200米,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共发现城门遗迹7处,北门、瓮城门及长宁门保存完好。此外,神臂城初步明确了地面建筑遗存的性质和年代,勘查出不同区域的宋元文化堆积,为下一步正式考古发掘打下了基础。

重庆地区的山城防御体系考古发掘工作,除合川钓鱼城遗址和老鼓楼衙署遗址外,云阳磐石城、南川龙崖城遗址、万州天生城遗址、忠县皇华城遗址等考古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2023年初,钓鱼城遗址又新发掘揭露了一批南宋末年规模宏大建筑群,有效填补了该区域宋代文化遗存的空白,为钓鱼城宋元战争山城防御体系、分区布局和结构功能研究提供新证。

合川钓鱼城城门,蒙哥折戟钓鱼城的故事广为人知(重庆市合川区委宣传部 供图)

忠县皇华城已发现城门、墩台、采石场、墓地、水井等各类文物点55处;清理揭露城门、房址、道路、排水沟等各类遗迹71处;出土瓷器、铁器、铜钱及建筑构件等各类器物标本285件,采集土样、炭样及骨骼样品等35袋。如今,忠县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开放。

“近年来,重庆境内的宋元(蒙)山城遗址群考古不断上新,有力助推川渝宋元山城体系联合申遗。”白九江介绍,万州天生城发现了汉至六朝遗存,奉节白帝城发现了明代卫所建筑,云阳磐石城发现了早(新石器、商周时期为主)、晚(清至民国)两个阶段的文化遗存等,均在重庆宋元(蒙)山城遗址群考古领域实现了突破。

川渝宋元山城体系

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3项评价标准

根据1977年第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的《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规定,初步确定川渝宋元山城体系的突出普遍价值符合世界文化遗产6条评价标准中的3条。

合川区钓鱼城申遗事务中心副主任沈刚介绍,其一是川渝宋元山城体系能为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川渝宋元山城体系是13世纪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东亚最直接、激烈冲突的产物,保存了宋元(蒙)双方的军事工程遗迹,为两种文明间的冲突、交流与不断融合提供了完整的见证。其所折射出的城池防御体系建设思想、军事治理模式和工程设施,是中国古代杰出军事思想在军事工程上的集中反映,同时也展现了战争双方基于不同的军事指导思想,在攻防战略、战术方法和工程建造技术等方面的对垒与交锋。从建造原因的纯粹性和当时社会环境的特殊性、现存遗址的可读性,以及战争结果和深远影响来看,川渝宋元山城体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具代表性、能够集中体现13世纪东亚地区不同文明历史演进格局的军事遗产。

其二是一种建筑、建筑整体、技术整体及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川渝宋元山城体系是在特殊社会和历史条件下创设发展而成的山地军事工程,系统集成地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战略选址、多重纵深的防御体系、水陆战争结合的综合布局、攻守兼备的战略思想、军民一体的军事制度以及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且在残酷的战争中实现了长期坚守并较好地保存至今,反映了山地战争极端环境下的人类生存智慧,成为热兵器大规模运用于战争前世界范围内野战壁垒筑城技术的一大创举和山地军事防御体系的卓越典范。

其三是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文化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在川渝宋元山城体系中,钓鱼城与蒙哥汗之死直接相关,对13世纪蒙古帝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征略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钓鱼城在内的众多川渝宋元山城存世大量的题刻与碑刻,展现了自宋元(蒙)战争后多个世纪以来与宋元(蒙)之战有关的信仰、文学、艺术的发展。

从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标准来看,川渝宋元山城体系遗产构成要素完整且保存完好,能真实反映历史价值,展现了川渝宋元山城的发展和演变,并受到足够面积的缓冲区的充分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程度很高,完全符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对申遗项目的要求,具备列入世界遗产所必需的突出普遍价值。

包含山体、水体等自然环境要素

川渝宋元山城体系以系列遗产申遗

袁东山介绍,近年来,川渝两地文物部门和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在宋元山城资源调查、保护和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重要工作进展,为联合开展申遗工作提供了基础条件。

“宋元山城主要分布在川渝两地,联合申遗可以挖掘每个山城在价值上的独特性和共同性,细化防御策略和智慧,从而使整体研究更充分,价值论述更具体、更加完整地讲述山城作为区域性防御工事发挥的功能和价值意义。”不少专家认为,联合申遗可以从更大的区域性视角进行价值论述,从“单体申遗”到以系列山城进行申遗,在展示中国古代的选址布局理念、防御策略和营建智慧更具有完整性和说服力,有利于表达宋元山城的突出价值。

四川剑阁县苦竹寨的东南门较好地保留了下来(受访者供图)

此外,川渝宋元山城体系联合申遗,还有利于改变国际社会以西方“现代地理学”概念和标准来理解中国古代的惯性,有利于从历史的视角解释古代中国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理解,能够体现古代中国适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理念,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

“宋元山城与13世纪宋蒙在西南地区的冲突与融合相关,不同文化因素在山城碰撞、交融,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包容性,印证了我国各民族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文明进程,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袁东山表示,川渝宋元山城体系体现了古代中国独特的防御理念、人地关系和对自然的理解,是防御性工事的典范,在今天仍作为文化遗产继续发挥作用,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川渝专家认为,川渝宋元山城体系不仅包含遗址,也包含山体、水体等自然环境要素,已经超出了传统的纪念物、建筑物、遗址的概念,因此应该以系列遗产申遗。

“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山城以单体防御和组合防御为主,在空间范围和防御方式上与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不同。”沈刚介绍,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山城强调的是“城”自身的坚固和完备,如欧洲的堡垒强调的是城堡、箭塔、城墙等城防设施本身的高耸与坚固,虽然同样拥有依山就势的整体规划,但城墙围合的空间范围并不大,基本上是把一个山顶或台地进行围合,更注重复杂、精巧的建筑设计,其修筑耗费巨大,修筑时间也相对较长。

川渝宋元山城普遍具有人工构筑与自然要素高度融合的特征,更侧重于“山”,将山水等自然要素的防御作用发挥到极致,而人工构筑起到了必要的增补作用,显示出充分运用自然的防御智慧,体现出对地形的把握和运用。

此外,川渝宋元山城营建以节约成本的技术、快速营造的智慧、实用主义的特征,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及人文观念。

不仅如此,川渝宋元山城与宋元战争、蒙古在亚欧大陆的征伐等重大历史事件具有关联性,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相关,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底蕴。

因此,专家建议川渝宋元山城体系申遗定位为:区域性、整体性的防御山城;与西方堡垒式建筑卓然有别的选址布局策略和营建智慧,体现了根植于传统的人文观念;从避乱之地到精神之所,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形成统一国家的过程。

来源:《重庆日报》2023年11月14日第5版

作者:陈维灯(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来源: 《重庆日报》2023年11月14日第5版
责任编辑: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