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53):重新认识西部文化——兼论文化资源的转化问题(代后记)(上)

作者:王怀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20 15:29:19 浏览次数:408 【字体:

编者按 自5月26日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推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怀林先生的《打开康巴之门——横断山腹地人文地理》,敬请关注,并欢迎在文尾“写留言”处留下您的读后感言!

重新认识西部文化

——兼论文化资源的转化问题(代后记)

文化的概念

1

文化的概念

 据统计,“文化”的概念全世界有360多种,但大体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

《辞海》哲学卷对文化的定义是:“广义的文化总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可以概括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设施。”简而言之,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的文化包括精神生产能力、精神产品和有关的制度和设施三部分,有人将其功能简单地表述为“人化”和“化人”。

2

文化的构成

马克思将人类生产分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部分,以后人们又逐渐从中分解出制度的部分,因此,与之对应的物质结构、精神结构和政治(制度)结构成为社会的三大支柱。 而只有三大支柱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和发展。

在文化概念产生后,又产生了文明的概念。文明,是与愚昧、野蛮相对而言的,通常是指人类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对文明的分类也经历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分法”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三分法”的发展。

广义的文化对应社会三大支柱的内容,狭义的文化则重点为三大支柱中的精神文化部分,为物质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三个文明同样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作为与精神文明概念相对应的狭义文化,其构成形态同样包括三个方面和层面:一是物质层面,即精神产品,它是文化的前提和基础,构成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建筑、服饰、生活器具和书本等,是文化中最为活跃和易变的因素;二是制度层面,它是人类文化的中介和手段,主要包括法律(含习惯法),以及文化运行的体制和机制等,制度层面的文化比物质层面的文化具有稳定性;三是精神层面,或称精神生产能力,它是人类文化的动力和保证,主要包括思想理论、价值观念、思想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心理状态等内容。精神层面的文化是全部社会文化的灵魂和最集中的体现,具有十分强烈的稳定性。 

过去我们往往混淆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文化和文明的概念,对三大文明的关系缺乏正确的把握,往往重物质而轻制度和精神,导致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和和谐。其实,精神文明即狭义文化,特别是其中精神生产能力的部分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如果没有儒释道结合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国社会能有如此强大的内聚力并在数千年独领世界文明的风骚?!

如何评价西部民族文化

1

西部文化的认识误区

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如果按民族自治区域来统计,占国土面积的64%);人口2.8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从2000年1月中央决定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5年时间里,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在西部地区累计投入4600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累计安排5000多亿元。以西藏为例,2002年中央政府给予西藏的财政补贴(131.15亿元)如按西藏自治区人口(255万人)分摊,每人可摊5143元,而同年全国农业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为2680元。2000-2001年,西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9%,高于全国平均11.6%的增幅。其在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适应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为东部产业的升级换代将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巨大发展后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正逐步显现,为世界瞩目,让国人振奋。

但是,总结经验,仍有许多改进的空间,特别是与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相比,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问题还没有引起广泛关注,重视文化建设的声音还显得微弱,文化的研究与建设成效与经济建设相比形成较大的反差。

笔者认为,西部文化建设目前存在如下误区:

——在西部文化的发展水平上,认为与经济发展水平一样较为落后;

——在西部文化资源认识上,认为其富集程度远远落后于自然资源;

——在开发战略和具体措施上,重经济开发而忽视文化开发;

——在资源流向上,认为应该是内地的单向输入而忽视西部文化对内地的影响;

——在西部文化的定位上,多认为是一种亚文化,而非主流文化;

——在西部文化的特征上,认为较为零散,缺乏统一的特征和内部同质性;

——在西部文化的作用发挥上,认为相对于经济建设的主体作用来说,只发挥次要作用。

雅砻江女性文化带(作者 供图)

此种认识误区直接导致在西部大开发中经济开发和文化开发的失衡;在文化开发重点上,重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利用而忽视文化生产能力的发掘和制度机制的转变;在文化开发方式上,重浅层和短期开发而轻深层研究保护和长远效益的发挥。

产生以上现象有其思想文化背景和现实背景:

从近代历史文化背景看,存在两个中心主义,第一个是中原中心主义,再一个就是西方中心主义,这两个中心主义把西部的文化给淹没了。大家不去看它、了解它。一讲就讲中原的东西,讲西方的力量。在这两个中心主义之下,我们西部这一广大地区的人文资源受到掩盖和忽视。

从意识形态和理论基础看,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特定的文化总是与特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相联系并受其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前两个方面,两者相互相成,不可偏废。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简单化,要么认为既然一先一后,就有轻重缓急;或者认为文化在经济之上可以自然产生与发展,不必刻意为之。因而缺乏主动进行文化建设的动力。

从现实背景看,在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西部开发的初衷旨在借助中国东部和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西部丰富的资源结合,加快中西部建设步伐,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在生产力和社会进程等方面的差距,因而以经济建设为主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同时,西部文化形态多样,极为复杂,既有传统文化,又有现代文化,既有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又有民族和宗教文化,因此产生畏难情绪。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

王怀林‖打开康巴之门(41):深藏不露雅砻江│秘境九龙(下)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2):大道风景│川藏大道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3):大道风景│民居风景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4):大道风景│道孚民居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5):格萨尔文化走廊│无处不在的格萨尔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6):格萨尔文化走廊│冷兵器英雄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7):格萨尔文化走廊│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花朵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8):德格——康巴文化发祥地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9):梵音阵阵(上)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50):梵音阵阵(下)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51):沿川藏线向南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52):香格里拉之魂

作者简介

王怀林,藏名王·扎西尼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自考祖籍西部,母系源鲜卑后裔,故不安份,喜流徙,两次进藏工作而乐此不疲。曾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川教育卷》《可爱的四川》《香格里拉丛书》《天府英姿》《巴蜀民间节日》等书;有专著《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西部冲击——一个援藏干部的手记》《寻找东女国――从丹巴到泸沽湖的女国文化带》《魅力甘孜》公开出版发行;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并有获奖。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怀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