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亲情文化】我的姑姑蔡五香‖蔡玲

作者:蔡 玲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1-19 16:1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我的姑姑蔡五香

蔡 玲

我的姑姑蔡五香生于1918年6月11日农历端午,故名午香,后称五香,2005年1月19日去世,享年87岁。1931年,姑姑嫁与江西省吉水县富滩镇培坑村罗仁福为妻。罗母早亡,罗父患病,父子二人相依为命。仁福每日劳作在外,缺一个女人打理家务,便托人与欧塘村爸爸家商量,遂把自家养活不起、年仅13岁的五香嫁了过去充当童养媳。从此,一切家务和照顾患病老人的重担,落在了这个未成年女孩稚嫩的双肩上。

1937年,姑姑19岁时与罗仁福生了长子罗义祥,后又生了一男二女,中间二个幼年夭折,留下义祥和小女罗林香。因家贫养活不起,林香自小寄养于叔伯姨母家,成年后与刘家骝成婚,1980年病故。罗义祥亦于1992年12月17日患病不治身亡。

在罗义祥只有10岁时,罗仁福便因贫病交加身亡。姑姑,一个旧社会一贫如洗的单身女人,拖着10岁的义祥和年幼的林香,为生活计,不得不于1948年改嫁给与仁福同村同辈、小自己9岁的罗仁焕。因此姑姑总说她比大哥(即我爸)小9岁,比自己男人(罗仁焕)大9岁。1949年阴历十一月十五日,姑姑与仁焕生下罗峰,此后再未生育。

姑姑的一生是穷苦的一生,因家贫从小未得读书,13岁嫁人做牛做马,前夫及与前夫生的4个子女,5人全部因贫病身亡,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欲绝。罗仁焕也是个受苦人,3岁丧父,一个哥哥熬到15岁能养家了可是病故,留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几度要饭为生。1948年,仁焕娶年长自己9岁的笔者姑姑时,母已病故,家贫如洗,做不起按村中婚丧嫁娶老规矩的酒席,答应改日再“还口债”。这一改就是18年,直至“文革”前夕,罗峰都十六七岁了,一狠心杀了两头猪,补办了18年前的结婚酒,算是还了村民们的“口债”。

罗仁焕,性格不好,脾气暴躁,由于受农村旧社会严重封建夫权、重男轻女落后风俗影响,加之姑姑比仁焕年长9岁,又拖着一双儿女二婚改嫁,一贫如洗无任何嫁妆,姑姑经常遭仁焕拳打脚踢、讥讽辱骂,受尽欺凌。罗仁焕,不但打自己老婆(即笔者姑姑蔡五香),也时常打罗峰的老婆。罗峰作为独子,虽然笔者父亲把他调入山西工厂,为照顾自己家庭和年迈父母,不得不离开工厂返乡。这样,父亲唯一安排的一个进城务工的亲属,最后也离开城市回了老家。

姑姑一生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吉安,时间是1956年9月,笔者父母第一次回老家那年,可能是为了给哥嫂送行才去了一次。姑姑13岁嫁人前一直生活在娘家欧塘,嫁人后就一辈子窝在夫家培坑,但时时惦念娘家亲人,时不时总要回娘家欧塘看看。姑姑一辈子冬天少衣经受风寒,加之劳累过度,一直腰腿不好,60岁后病情加重,还牢记亲情,依然拄着拐杖,一瘸一拐,一摇三晃,走两步退一步地回趟欧塘老家,看看娘家亲人,说说话,也看看先前的“洋屋”后来的老屋。欧塘人见姑姑回来了,奔走相告:“玛利亚回来了!”从不说:“蔡五香回来了!”于是,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进老家老屋,看看玛利亚,与她说说话。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名字叫“玛利亚”,也不去追究起名缘由,但村民们总是称她“玛利亚”,好像根本就忘了她原本姓蔡名五香。

姑姑出生在这老屋,从小受父亲(即我的爷爷)影响与教育,信奉天主教,估计是小时候爷爷带她去吉水或吉安的天主堂做礼拜祈祷天降福音赐福于民,天主堂的神父或牧师给这个娇小瘦弱却又漂亮礼貌的穷苦小姑娘起了这个既非常普通又非常典型的西方女孩名字“玛利亚”,于是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知道她叫“玛利亚”,反倒忘了她叫“蔡五香”了。反正,村民们一提起我五香姑,言必称“玛利亚”。一个土得掉渣的文盲农妇,居然有这么个洋名,而且人人都用江西老家的土话道出这极具西方色彩的名字,的确很有些滑稽。东西方的巨大差异在姑姑身上居然以这种奇特的形式得到了完美的和谐与统一。

2004年国庆节,遵照父亲生前叫我回一趟老家的嘱托,也为纪念长征出发70周年去趟于都(红一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红军中央政府所在地)和井冈山,我回了一趟老家,返京前抽时间特意去了一趟培坑村,专程看望我从未谋面的五香姑。

2004年10月,姑姑已86岁高龄,卧病在床,罗峰夫妇把她扶起,向她介绍我是谁。开始她一脸茫然,不知所云,当罗峰指着挂在她床头墙上镜框里的照片(不大的破旧玻璃框,发黄的纸发黄的玻璃,压着几张笔者父母年轻时的发黄的照片)再作解释时,老人眼里突然放光,一把抓住我,死死地捏住的那种抓,生怕失去的那种抓。我明显感觉她的双手、胳膊乃至整个瘦小的身躯都在颤抖,死死地盯着我,老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须多言,我知道,老人知道我是谁了,她的举动说明了她对她的大哥(我的父亲)的思念。老人天天看照片,她知道我们都在北京“做官”,忙,今天终于从北京来看她了,又怎能不激动呢?

2004年国庆节,本文作者蔡玲姑姑蔡五香在江西省吉水县老家留影

老人虽然衣着较旧,但也穿戴得干干净净。我提出去屋外阳光下照相,罗峰老婆即给老人换上最好的衣服,扶到外面照了几张相。老人话不多,偶尔一句我也听不懂。由于要赶火车,镜框里父母的老照片我也没顾上细看,也顾不上与老人多陪一会儿,照完相就走。听罗峰夫妇讲,老人一生最大的奢望和享受,就是能吃到一块普通的冰糖,一块冰糖要分几次吃,放在嘴里小心地含着,慢慢地化着,细细地品尝个中丝丝的甜!这就是老人最大的心愿也是最好的生活了!吃了一辈子苦的姑姑,最大的奢望竟然就是一块冰糖!临走,我留够了回北京的火车票钱,把剩余的200元全给了罗峰老婆,让她给姑姑买冰糖。

2004年国庆节,本文作者蔡玲与姑姑蔡五香在江西省吉水县留影

据罗峰回忆,1992年收割秋季稻时,82岁高龄的笔者父亲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回老家。他和笔者母亲刚入住吉水县招待所放下行李,不顾旅途劳顿,马上提出要去县城的天主堂看看。当时罗峰和司机都不知这个天主教堂在哪里,父亲兴冲冲领着笔者母亲,指挥着司机很快就找到了这个天主堂,70多年前的地理位置,父亲记得一清二楚,说明父亲小时候爷爷带他常去,所以记忆深刻。罗峰还说,到了天主堂,父亲指着天主堂的老建筑对众人说:“我七八岁时就住在这里了,后来这里还闹过鬼呢!”笔者分析,很有可能,父亲在入住吉安市天主堂之前,七八岁时就先期在吉水县县城的天主堂学习了,但时间不长,后因“闹鬼”而转赴吉安市天主堂。因此,吉水县天主堂教会学校应该是父亲最早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

离开姑姑家,在罗峰陪同下,我又赶赴吉水县城。民国初(约1911年),法国传教士(百姓简称德神父)在县城建盖了一座相当气派的欧洲哥特式天主教堂,亦是全县最漂亮的建筑。我们在县人民医院院内找到该教堂遗址,但已被拆除,其遗址现为医院宿舍楼和退休干部门球场。领我寻址的两位退休老医生连声叹息:“全县唯一的一座欧式建筑,这么气派,硬是给毁了,可惜了!”好在,该天主堂大门口的一棵古香樟树尚在,枝叶繁茂,苍劲挺拔。我抚摸着这株唯一尚存的古樟,思如潮涌,感慨万千。

据二位老者对该教堂相貌的描述,我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典型的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尖顶建筑,我也仿佛看到了清苦的爷爷怎样先是领着瘦小的童年父亲后是童年姑姑从老家欧塘的田间泥路,步行赶到这里祈求脱贫,以及外国神父是怎样为童年姑姑取名“玛利亚”的情景。

离开吉水县教堂遗址,我赶到吉安市火车站,在两节车辆的连接处,当年61岁的我几乎站了一夜(无座位),于次日(10月8日)晨7点抵达北京。下了火车,没吃早点,背着行李乘公交直奔商务部,一点也没耽误上班。

2004年的这个国庆假,我回了老家,去了于都、瑞金和井冈山,过得充实紧张而富有意义。多年来,节假日赴外地,为能在外地多逗留一天半天,我都是采取这个办法,在假日最后一天赶夜车次日晨抵京,下了火车即上班,从不超假。

回到北京,时间一年一年在忙碌中过去,我就再也没有问及姑姑。几年后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了老家故土还有这么一位和父亲同一辈分的老人,马上打电话问罗峰,才得知我走后3个月,2005年1月19日,老人驾鹤西去!

父亲生前经常提到他童年玩伴、少年好友带带和跟跟,是父亲的堂叔也是父亲参加革命的带领人和入党介绍人蔡克桂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带带先生、跟跟后生。从父亲的谈吐和表情,我深感父亲与他们感情很深,虽长征北上几十年未有见面,但对他们十分怀念。父亲也经常怀念与他并肩战斗过特别是牺牲的战友。笔者确实真切感觉父亲对其战友和老家人的深情怀念。父亲是一个很注重亲情、友情,与人为善很富有人情味的人。

这次回老家因时间过紧,没能见到跟跟和带带,后来电话得知也已去世。听到与父亲关系亲密的三位老人去世,我手握电话竟然说不出话来,仿佛一件大事未做,心中空落而又惆怅。所有和父亲同辈的老人都已作古,姑姑是我见到的和父亲同辈的唯一的一个尚在世的老家人,不禁使我深感人生的短暂与无奈。尽孝要早,是绝对真理!

姑姑虽然一辈子受穷受苦受累,没有文化,但脾气好,心地善良,孝敬父母兄长,以爱心厚德宽以待人,助人为乐。虽穷,却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破衣烂衫,也总是洗得干干净净,补丁落补丁,穿在身上却也是清清爽爽,这些都与笔者父亲极其相似。

姑姑一辈子勤劳刻苦,忍辱负重,逆来顺受,担起全家生活重担,最后也感动了仁焕的亲戚,都批评仁焕,夸赞姑姑。罗峰的姑母就经常说罗仁焕:“是舅母(指五香)给你支撑了这个家!”

姑姑去世后,村民们还时时念叨她的好处。

写于2016年11月

2023年11月2日改定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蔡 玲(原名蔡鹤林,先后在装甲兵坦克第二师、坦克第六师、冶金工业部情报研究所、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外资委、国家经贸部、外经贸部、商务部工作。在地方工作期间,曾几次在中国驻外使馆常驻,历任三秘、二秘、一秘。2010年退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唐志昂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