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文艺评论】向往 神往 心往——观川剧《梦回东坡》‖苗勇

作者:苗 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1-04 15:03:51 浏览次数: 【字体:

向往 神往 心往

——观川剧《梦回东坡》

苗 勇

一缕秋风,百样情怀;一台川剧,陶醉开怀。苏东坡是四川的文化标杆和代表人物,代表着四川深厚的历史底蕴。应好友陈智林主席邀请,11月1日晚,笔者观看了首场由他担纲主演的川剧《梦回东坡》,有一种酣畅淋漓、舒服至极的感觉,究其根源是向往、神往、心往得到满足。

——选题自带流量,名人演绎名家,令人心生向往。苏东坡诗、文、词、画无一不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本身就自带流量,在北宋时期就是“网红”,魅力经久不衰,至今未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苏东坡的名句,2022年6月还专门对三苏祠进行了考察。“说不尽的苏东坡”早已成为四川千年以来“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骄傲和文化精神图腾。陈智林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二度“梅花奖”得主,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长。他以苏东坡为选题,让川人走进川剧,用川剧演绎川人,找准了发掘四川传统底蕴、激活四川文化潜力的爆点,本身就令人充满向往,只看选题、仅听名字,就忍不住给人一种先睹为快的冲动。

——构思匠心创意,奇人讲述奇事,令人悠然神往。苏东坡一生特具传奇色彩,正如他《自题金山画像》总结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如何才能讲述好东坡故事?这需要匠心独妙,唐代张佑曰:“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梦回东坡》采取以梦中追溯过往的形式,融入散文的叙事手法,用八场剧闪现了苏东坡人生中的重要事件,重点讲述他在黄州、惠州、儋州的故事,也讲述了他在四川的人生过往,用与众不同的创意构思,用川剧特有的轻松幽默形式,再现了苏东坡令人敬佩的一生,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一个乐观、豁达、幽默,有血有肉、有烟火气的东坡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独特人格魅力,看到了、读懂了川人独有的幽默精神和人生特质。看完该剧,让人最大的感受是:苏东坡在文学上是天才的,但没有天才惯有的极端性格,即便经历了宦海沉浮,他在生活中仍然是鲜活的、可爱的,应该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有趣的灵魂”。

——语言自带川味,川话塑造川人,让人神醉心往。台上台下传承忙,戏里戏外乡音好。该剧的语言选择了讲川话,还不时插入方言俚语,多重迷人的特异气息,让该剧呈现出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独特的审美张力。鲁迅先生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认为地方的才是大众的,特色才能走得更远。《梦回东坡》融入烟火味儿十足的四川方言,地道的方言更加拉近了川剧和观众的距离,让川剧更有川味,也让苏东坡更有川味,以独特的川音给苏东坡打下了浓烈的四川印记,让川剧回归本位。我想,这也更能让川剧走进更多老百姓心里,让人在感受到川剧独特味道的同时,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苏东坡就是一个四川人,让这个了不起的大文豪更加具有烟火气,这种语言表现,让观众深受感动。

同时,剧中一些演员表演技艺精湛,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感染力强。

总之,《梦回东坡》是成功的,既有底蕴,又接地气;既让观众深受教育,又觉得好看好耍。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苗 勇(知名作家,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

供图:陈智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二度“梅花奖”得主,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