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雅安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给大熊猫更好的家‖郑雨莎
2023年5月,笔者深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现场,进行实地探访。
雅安,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国家大熊猫公园的核心区,八个县(区)均有野生大熊猫分布。
然而,因采矿留下的废弃矿山及安全隐患问题,严重影响着周边环境和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
解决问题,迫在眉睫!
迫在眉睫 为功勋矿区“治病”
20世纪50年代,石棉县揭开了国有开采石棉矿的序幕。
历经50余年的开采,该矿区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石棉县这座因富藏优质石棉矿而得名的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这一功勋矿区逐渐关停。
在关停近20年后,矿区巨大的尾矿库、高耸的边坡、大量厂房等建(构)筑物孤悬大渡河畔,占用和浪费土地资源,还极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
开采后的矿山遗留尾矿,让本是青色的山坡,成了一片“荒土”,远远望去就像青山负了伤,清晰的疤痕在茫茫青山中显得尤其扎眼。通过矿山实地调查、卫星图斑核查,石棉区域内历史遗留废弃石棉矿有19处。以产大理石为主的宝兴县和以产花岗岩闻名的荥经县,这一数字更多,分别为21处和82处。
2021年10月,国务院同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这一位于国家公园核心区内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矿山开发利用,导致泥巴山和二郎山生态廊道受阻,形成障碍点20处,白沙河、三合、新庙和泡草湾4个野生大熊猫局域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到影响。且造成地质安全隐患56处,面积9平方公里,植被破坏11.27平方公里,地形地貌破坏12.05平方公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分析介绍,必须采取综合性、系统化的治理措施来修复废弃矿山。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应运而生。
2022年6月,该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示范工程”,获取中央财政3亿元资金支持。项目为期3年,以“加强大熊猫种群保护和栖息地修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为重点任务,综合采取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方式,统筹推进雅安市荥经、石棉、宝兴等三县开展矿山生态修复。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对指导濒危物种栖息地破碎化生态修复具有区域引领、全国示范的重要作用,对建设出色出彩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第一市具有重要意义。
石棉县恢复植被876.3亩,恢复大熊猫栖息地400亩
修复生态 综合性系统治理
对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工程采取了综合性系统治理方式,以青衣江、大渡河两个流域为基础,沿着6个小流域,部署了38项工程,涉及106个废矿山图斑。
修复方式包括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方式;在修复范围内,还将开展大熊猫生态走廊建设,消除地质安全隐患,提高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及居住环境。
“大熊猫国家公园石棉片区包含大渡河流域(石棉段)四川省石棉矿矿山生态修复和南桠河流域新康石棉矿矿山生态修复两个子项目,项目总面积245.22公顷。”石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李天虎说,此次生态修复涉及的三个片区,主要进行地质灾害生态综合整治修复、水土环境综合治理、土地损毁综合治理、植被恢复,预计于2024年8月完工。
在李天虎身后,挂着一张生态修复工程部署图的展板上,清楚地展示了板厂沟片区的修复范围和多项修复工程,修复过程中,该项目划分A、B两个区域进行治理,矿山地质安全隐患治理工程,水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土地损毁综合治理工程、植被重建工程等。
石棉片区推进迅速,宝兴片区的矿山生态修护也如火如荼。在宝兴县黄店子容大矿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挖掘机正挥着铁臂将废渣转运到附近的矿坑进行填埋。
黄店子容大矿曾经是一家开采钾矿的矿山企业,其周边区域又涉及大理石矿山开采遗留的废弃矿渣堆积区,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如今,通过“植被+”和“土地+”工程,矿山不仅能够有效恢复其原有生态功能性,还将通过种植特色农产品,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项目分为东河流域大理石集中开采区矿山生态修复子项目和西河流域大理石集中开采区矿山生态修复子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大熊猫走廊建设与修复、矿山地质安全隐患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土地损毁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植被恢复等工程。
据宝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冯邦国介绍,目前东西河子项目均已进场施工,完成施工量10%至40%不等。
产业导入 以新的姿态示人
此次在国家公园内进行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是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进行有效保护的关键措施之一。
“整个项目实施完成后,未来我们将以‘生态修复+’为主题,在保证生态修复及地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矿山生态修复成果的科普教育价值,以域内的熊猫、红色、三线建设特色文化为依托,以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为基础,打造集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石棉矿开发及治理修复历史文化体验与三线建设文化活化利用于一体的自然资源科普教育点。”李天虎说,项目完工后将与县城内的川矿记忆博物馆交相呼应。同时,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科考研学旅游线路形成有机衔接,积极融入“大熊猫+”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石棉县持续加强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植被876.3亩,恢复大熊猫栖息地400亩,高标准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石棉片区建设。目前,县内大熊猫数量达33只,放归大熊猫成功融入当地种群并产生后代,种群遗传多样性显著提升,大熊猫小种群保护与复壮初见成效。
“石棉片区以废弃矿山为切入点,基于流域开展一体化修复,在修复废弃矿山的同时,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环境质量,延伸大熊猫廊道,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李天虎表示,围绕修复与新生,重塑多元体验业态,进一步拓展城镇绿色空间,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废弃矿山正一点点复绿
在修复生态的同时,石棉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创新修复新模式为当地带来新的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
与此相似的是,荥经县、宝兴县示范工程项目区也采取“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方式,通过市场化资源回收再利用、支持后续产业发展等方式“变废为宝”,产生的效益和资金用于生态修复项目,进一步提高固废综合利用水平。
按照计划,整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将于2024年完工。届时,能够实现生态修复面积10.55平方公里,减少废弃矿山处数106处,消除地质安全隐患56处,显著提升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改善惠及约6500人。
曾经的矿山将被一点点抚平“伤痕”,以新的姿态示人。
作者:郑雨莎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