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让井冈山精神永传承‖董绍元

作者:董绍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7-14 14:16:25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 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6期

让井冈山精神永传承

董绍元

2022年是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95周年。想起2012年5月,为学习传承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精神,中共蓬安县委老干部局在时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长唐洁屏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3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到江西南昌、井冈山学习考察,受到生动具体的革命传统教育,留下深刻印象。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常效化的今天,我再次温习党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井冈山精神的论述,阅读当年带回的《井冈山斗争史话》等资料,对自己有很多启示。

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1927年初蒋介石反共活动日益公开化。此时,中共的主要领导又犯了妥协退让的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据中共六大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竟达31万之多,其中共产党员2.6万余人。当时苏联刊物《布尔什维克》载文说:“今日的中国要算全世界最悲惨的白色恐怖国家了。”(见曾宪文、刘晓农著《井冈山斗争史话》第2页)

在革命紧要关头,党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武装夺取政权,并决定停止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的职务,开展土地革命。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经4小时激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1万余支,子弹70万发,打响了石破天惊第一枪。我们站在南昌起义纪念馆原址,起义的枪声仿佛还在耳边激荡……

因敌强我弱,南昌起义队伍转战到广东、湖南一带。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撤销了陈独秀的党内职务,正式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会后,中央派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央特派员前往长沙,组建了新的湖南省委,并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秋收起义。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确定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军事建制和行动计划,成立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明确毛泽东为书记。这期间,毛泽东在浏阳还经历了一生中唯一一次被敌人抓获(靠“活动”被敌士兵释放)和战斗中险被敌人子弹击中的风险。

1927年9月9日,党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当天,作为前委任命的总指挥卢德铭从汉口赶到修水,向第一团战士授予镰刀铁锤为标志的工农革命军旗帜,这正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工农红军最早的部队建立起来了”。

进军井冈山——革命从城市向农村的重大转折

最初起义部队的战斗是分散进行的。因力量不集中,被敌人各个击破。毛泽东对红军团长苏先俊说过:而今已成这个局面,我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退到浏阳的文家市再作计议吧(见曾宪文、刘晓农著《井冈山斗争史话》第10页),于是,工农革命军部队3个团共1500余人先后到达文家市。

部队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放弃攻打浏阳、长沙的计划,转到农村。据何长工回忆,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就是舍下血本,夺得一两个城市又怎能守得住呢?我看打城市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从城市里退出来,转移到农村去。在那里积蓄力量,以利再战。这叫换个法子与敌人斗。”(见曾宪文、刘晓农著《井冈山斗争史话》第13页)部队从文家市向萍乡退却,实现了武装斗争从城市转向农村的伟大转折。

部队从文家市向附近农村移动时,又连遭挫折,伤亡近500人。到了花莲县城附近,找到毛泽东在考察农民运动时认识的当地党组织负责人王佐,在王佐支持下,打下敌人力量不是很强的花莲县城,救出在秋收起义时被捕的党员、群众100多人,并开仓放粮、发放没收的日用品等,深受群众拥护。何长工又领来以商人打扮的宋任穷,宋任穷带来江西省委密信,要他们将部队开到宁冈去,并指出那里有袁文才(井冈山党组织另一位负责人)领导的党的武装。毛泽东才毅然决定进军宁冈和井冈山山区,揭开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的序幕。

这段时期,经历的重大事件是三湾改编,包括整顿纪律,将团改编为营,确立“支部建在连上”“士兵委员会建在连上”原则,重新任命团长、营长和党代表。党代表中出现了罗荣桓、熊寿棋等新面孔。

三湾改编时期,作为士兵代表身份,成为前委委员的熊寿棋,在1963年为中央民族学院作的一次报告中讲道:“三湾改编后,工农革命军只有两营多人,没有袁文才答应在茅坪安置伤病员,没有袁文才联合王佐支持我们,我们是不容易进去的,就是进去了也站不住脚。”(曾宪文、刘晓农著《井冈山斗争史话》第36页)

写到这里,笔者注意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提到袁文才时作“注”说:“袁文才曾任江西遂川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等,与王佐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但1930年2月被错杀。后得到平反昭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243页〕这是多么沉重的历史教训。

红军在此时期强调“行动听指挥,不打人骂人”等三大纪律。1928年1月,毛泽东在遂川召开的大会上,代表前委宣布了包括上门板、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等“六项注意”,成为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我们参观井冈山博物馆时,看到“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大家都对当年有铁的纪律的红军肃然起敬!我还看到2022年2月《晚霞报》转载的《一口米缸映照严明纪律》,该文讲述了红军在秋收起义期间路过江西省花莲县时发生的一件事:战士动用了当时离开了的居民的一些粮食做炊,毛泽东知道后批评了炊事班长,走时写了道歉信,还将一床棉絮卷在米缸里留下。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井冈山

南昌起义部队退出南昌后,主力由周恩来、贺龙、刘伯承、叶挺率领约1.6万人南下潮州、汕头;另一支由朱德率领约4000人,留守广东三河坝。在三河坝的战斗中,由朱德和师长周士第、师党代表李硕勋指挥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激战三天三夜,我军有重大伤亡。周恩来、贺龙领导的队伍在福建、广东与敌战斗时,也因伤亡很大,周恩来到了香港。朱德率1500多人转移到赣南山区,后来部队安排李硕勋到上海向党中央报告三河坝战斗情况,派周士第到香港找周恩来。

朱德的队伍在困难时刻依靠两名团级干部——73团指导员陈毅和74团参谋长王尔琢,连连取胜,后来部队又进行了整训,增强了纪律,提高了战斗力。这时,却面临给养困难,战士缺乏冬衣。就在困难时刻,恰遇驻湘粤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范石生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好友,他也想和朱德联系,便派下属一名中共党员韦某和朱德联系,愿与朱德合作。经过磋商,两支队伍合作,并很快解决了红军补给困难。朱德部也改属国民革命军第16军,朱德任总参议,又收编了广州起义失败余下的200多人。

这时,朱德和毛泽东本想队伍能合作上井冈山,但联系不上。此时,中共中央也从上海两次去信朱德,要求他们与毛泽东的队伍联系会合。但两次派李鸣珂从上海带到江西的信都因找不到对方而未能送到。

1927年12月的一天,毛泽东从井冈山派何长工去找朱德和他的部队。原来,何长工和朱德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认识;毛泽东又在一份湖南的《民国日报》上发现一则“共党叶贺部潮、汕惨遭失败”的报道,便决定派何长工去找。

何长工在找南昌起义队伍时,也有点传奇色彩。据说,何长工化装成商人,先到长沙,找到湖南省委,见到当时省委负责人夏明翰,但不知朱、叶部队退到何处。何又到广东,从广州到粤北韶关都未找到。正准备由韶关返回井冈山时,他住到韶关一个旅社,却有了转机。当他在旅社前去洗澡时,听说当地军官常来此洗澡。这时,听到两名军官边洗澡边说话。一个说王楷的140团已到不远处犁铺头了,听说王楷原名朱德,是范军长(范石生)的老同学;另一个说老同学归老同学,那可是一支暴徒集中的部队啊!我们对他们有严密的戒备(见曾宪文、刘晓农著《井冈山斗争史话》第82页)。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时,何长工兴奋极了,当时已是下半夜一点多钟,他连夜赶了30里路,寻找犁铺头,终于找到了部队,见到了王尔琢和一个同乡。王立即叫醒了朱德、陈毅。他们高兴地见到了毛泽东派来的特使,互相通报了两支队伍的情况。但因两支队伍都经历了一些战斗和挫折,朱德他们考虑等队伍壮大一些再前往井冈山。

在后来,经历了和敌人的几次战斗,而此时,中共中央联系不上两支队伍,当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察觉范石生的16军与朱德建立合作关系,即要求范解除朱德部队的武装,并逮捕朱德,而范石生不忘旧情,连夜派人给朱德送信,还送去几万银圆和十几箱子弹。朱德连夜率部离开韶关,到达群众基础较好的湘南宜章,后来部队连连取得胜利,革命烈火燃遍湘南。此时期又战胜了湖南省委“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朱德率部退出湘南,向井冈山方向移动。朱德派出在其部下工作的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经辗转联系,已知道毛泽东在湘南和井冈山的情况。

1928年4月24日,毛泽东带领第一团从酃县(今湖南炎陵县)到龙市,朱德部队也派人接应,两支部队在龙市的龙江木桥会师,大家握手问候。后来人们将这座桥称为“会师桥”。此时袁文才、何长工也赶来了。很快,朱德也到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等都会师了。据何长工等回忆,当时参加会师的团以上干部30多人,毛泽东说:同志们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到井冈山。朱德说:我们早就想到井冈山来,没想到在湘南逗留这么久,现在终于来了。毛泽东又说:这一回湘粤敌人出动7个师的兵力来攻湘南,到底没有整倒你们!(见曾宪文、刘晓农著《井冈山斗争史话》第94页)

井冈山会师汇聚了秋收起义部队、南昌起义部队、湘南暴动农军、井冈山地方武装等1.2万人,统一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寓意叶挺北伐所在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1928年底,彭德怀从湘赣边来到井冈山,革命力量又增强了。1930年3月,以红4军为基础,联合红3军、红12军、彭德怀部,合并为红一方面军,共3万余人。

由于毛泽东同志的红色政权理论的正确和红军的艰苦斗争,战胜了敌人多次“围剿”。毛泽东、朱德领导的赣南闽西根据地,方志敏等领导的闽浙赣根据地,邓小平等领导的广西左右江根据地……全国已达19个根据地。从1927—1930年,全国武装起义地区包括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西、四川等10余省300余县,建立了13个军共6.2万余人的正式红军,稍后发展到10万余人,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此时,作为后辈的我们,来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的五百里井冈山,大家心潮澎湃,决心认真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精神。

井冈山后期的对敌斗争

井冈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引起蒋介石集团的注意。1928年4月,蒋令湘鄂赣三省“会剿”,红军多次击退敌人并创造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的十六字诀。同时还开展了“分田运动”,打破敌人经济封锁,部队干部战士人人参加劳动。我们在参观时看到“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的实物,还有红军击败国民党第9师师长杨池生、第17师师长杨如轩时,红军刷写的宣传标语“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支羊(杨)”。还有毛泽东诗词中黄洋界的胜利等。在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战斗中,有失而复得,毛泽东和朱德分开后又会合,毛泽东风趣地说:朱毛朱毛,我们怎能分开呢?

自井冈山革命力量强大后,国民党军加紧“围剿”,湘赣两省就出动18个团兵力,指挥部还发布了对“活捉或击毙”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袁文才等5人的“悬赏令”,足见斗争的艰险。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在1930年对敌战斗中被捕,遭酷刑折磨,英勇牺牲,年仅28岁。杨开慧留下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同志的亲人还有弟弟毛泽民和上面提到的毛泽覃、堂妹毛泽健、侄儿毛楚雄共6位亲人都为中国革命献出了生命。还有朱德同志在南昌起义后带领余部到达湘南耒阳时,与湖南衡阳第三师范毕业的莱阳人,被称为巾帼英豪的伍若兰结为夫妻,随后上了井冈山。但在与敌人争夺井冈山的战斗中,伍若兰负伤落入敌手,英勇牺牲,让朱德异常悲痛……

在井冈山根据地和其他地区战斗和牺牲的烈士事迹实在太多,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为国捐躯的烈士约2000万人,而有姓名可考的仅200余万人!他们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怀念!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董绍元(蓬安县离退休干部支部委员)

配图:巴蜀史志编辑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