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让井冈山精神永传承‖董绍元
本文 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6期
让井冈山精神永传承
董绍元
2022年是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95周年。想起2012年5月,为学习传承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精神,中共蓬安县委老干部局在时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长唐洁屏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3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到江西南昌、井冈山学习考察,受到生动具体的革命传统教育,留下深刻印象。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常效化的今天,我再次温习党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井冈山精神的论述,阅读当年带回的《井冈山斗争史话》等资料,对自己有很多启示。
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1927年初蒋介石反共活动日益公开化。此时,中共的主要领导又犯了妥协退让的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据中共六大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竟达31万之多,其中共产党员2.6万余人。当时苏联刊物《布尔什维克》载文说:“今日的中国要算全世界最悲惨的白色恐怖国家了。”(见曾宪文、刘晓农著《井冈山斗争史话》第2页)
在革命紧要关头,党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武装夺取政权,并决定停止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的职务,开展土地革命。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经4小时激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1万余支,子弹70万发,打响了石破天惊第一枪。我们站在南昌起义纪念馆原址,起义的枪声仿佛还在耳边激荡……
因敌强我弱,南昌起义队伍转战到广东、湖南一带。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撤销了陈独秀的党内职务,正式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会后,中央派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央特派员前往长沙,组建了新的湖南省委,并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秋收起义。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确定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军事建制和行动计划,成立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明确毛泽东为书记。这期间,毛泽东在浏阳还经历了一生中唯一一次被敌人抓获(靠“活动”被敌士兵释放)和战斗中险被敌人子弹击中的风险。
1927年9月9日,党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当天,作为前委任命的总指挥卢德铭从汉口赶到修水,向第一团战士授予镰刀铁锤为标志的工农革命军旗帜,这正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工农红军最早的部队建立起来了”。
进军井冈山——革命从城市向农村的重大转折
最初起义部队的战斗是分散进行的。因力量不集中,被敌人各个击破。毛泽东对红军团长苏先俊说过:而今已成这个局面,我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退到浏阳的文家市再作计议吧(见曾宪文、刘晓农著《井冈山斗争史话》第10页),于是,工农革命军部队3个团共1500余人先后到达文家市。
部队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放弃攻打浏阳、长沙的计划,转到农村。据何长工回忆,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就是舍下血本,夺得一两个城市又怎能守得住呢?我看打城市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从城市里退出来,转移到农村去。在那里积蓄力量,以利再战。这叫换个法子与敌人斗。”(见曾宪文、刘晓农著《井冈山斗争史话》第13页)部队从文家市向萍乡退却,实现了武装斗争从城市转向农村的伟大转折。
部队从文家市向附近农村移动时,又连遭挫折,伤亡近500人。到了花莲县城附近,找到毛泽东在考察农民运动时认识的当地党组织负责人王佐,在王佐支持下,打下敌人力量不是很强的花莲县城,救出在秋收起义时被捕的党员、群众100多人,并开仓放粮、发放没收的日用品等,深受群众拥护。何长工又领来以商人打扮的宋任穷,宋任穷带来江西省委密信,要他们将部队开到宁冈去,并指出那里有袁文才(井冈山党组织另一位负责人)领导的党的武装。毛泽东才毅然决定进军宁冈和井冈山山区,揭开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的序幕。
这段时期,经历的重大事件是三湾改编,包括整顿纪律,将团改编为营,确立“支部建在连上”“士兵委员会建在连上”原则,重新任命团长、营长和党代表。党代表中出现了罗荣桓、熊寿棋等新面孔。
三湾改编时期,作为士兵代表身份,成为前委委员的熊寿棋,在1963年为中央民族学院作的一次报告中讲道:“三湾改编后,工农革命军只有两营多人,没有袁文才答应在茅坪安置伤病员,没有袁文才联合王佐支持我们,我们是不容易进去的,就是进去了也站不住脚。”(曾宪文、刘晓农著《井冈山斗争史话》第36页)
写到这里,笔者注意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提到袁文才时作“注”说:“袁文才曾任江西遂川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等,与王佐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但1930年2月被错杀。后得到平反昭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243页〕这是多么沉重的历史教训。
红军在此时期强调“行动听指挥,不打人骂人”等三大纪律。1928年1月,毛泽东在遂川召开的大会上,代表前委宣布了包括上门板、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等“六项注意”,成为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我们参观井冈山博物馆时,看到“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大家都对当年有铁的纪律的红军肃然起敬!我还看到2022年2月《晚霞报》转载的《一口米缸映照严明纪律》,该文讲述了红军在秋收起义期间路过江西省花莲县时发生的一件事:战士动用了当时离开了的居民的一些粮食做炊,毛泽东知道后批评了炊事班长,走时写了道歉信,还将一床棉絮卷在米缸里留下。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井冈山
南昌起义部队退出南昌后,主力由周恩来、贺龙、刘伯承、叶挺率领约1.6万人南下潮州、汕头;另一支由朱德率领约4000人,留守广东三河坝。在三河坝的战斗中,由朱德和师长周士第、师党代表李硕勋指挥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激战三天三夜,我军有重大伤亡。周恩来、贺龙领导的队伍在福建、广东与敌战斗时,也因伤亡很大,周恩来到了香港。朱德率1500多人转移到赣南山区,后来部队安排李硕勋到上海向党中央报告三河坝战斗情况,派周士第到香港找周恩来。
朱德的队伍在困难时刻依靠两名团级干部——73团指导员陈毅和74团参谋长王尔琢,连连取胜,后来部队又进行了整训,增强了纪律,提高了战斗力。这时,却面临给养困难,战士缺乏冬衣。就在困难时刻,恰遇驻湘粤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范石生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好友,他也想和朱德联系,便派下属一名中共党员韦某和朱德联系,愿与朱德合作。经过磋商,两支队伍合作,并很快解决了红军补给困难。朱德部也改属国民革命军第16军,朱德任总参议,又收编了广州起义失败余下的200多人。
这时,朱德和毛泽东本想队伍能合作上井冈山,但联系不上。此时,中共中央也从上海两次去信朱德,要求他们与毛泽东的队伍联系会合。但两次派李鸣珂从上海带到江西的信都因找不到对方而未能送到。
1927年12月的一天,毛泽东从井冈山派何长工去找朱德和他的部队。原来,何长工和朱德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认识;毛泽东又在一份湖南的《民国日报》上发现一则“共党叶贺部潮、汕惨遭失败”的报道,便决定派何长工去找。
何长工在找南昌起义队伍时,也有点传奇色彩。据说,何长工化装成商人,先到长沙,找到湖南省委,见到当时省委负责人夏明翰,但不知朱、叶部队退到何处。何又到广东,从广州到粤北韶关都未找到。正准备由韶关返回井冈山时,他住到韶关一个旅社,却有了转机。当他在旅社前去洗澡时,听说当地军官常来此洗澡。这时,听到两名军官边洗澡边说话。一个说王楷的140团已到不远处犁铺头了,听说王楷原名朱德,是范军长(范石生)的老同学;另一个说老同学归老同学,那可是一支暴徒集中的部队啊!我们对他们有严密的戒备(见曾宪文、刘晓农著《井冈山斗争史话》第82页)。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时,何长工兴奋极了,当时已是下半夜一点多钟,他连夜赶了30里路,寻找犁铺头,终于找到了部队,见到了王尔琢和一个同乡。王立即叫醒了朱德、陈毅。他们高兴地见到了毛泽东派来的特使,互相通报了两支队伍的情况。但因两支队伍都经历了一些战斗和挫折,朱德他们考虑等队伍壮大一些再前往井冈山。
在后来,经历了和敌人的几次战斗,而此时,中共中央联系不上两支队伍,当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察觉范石生的16军与朱德建立合作关系,即要求范解除朱德部队的武装,并逮捕朱德,而范石生不忘旧情,连夜派人给朱德送信,还送去几万银圆和十几箱子弹。朱德连夜率部离开韶关,到达群众基础较好的湘南宜章,后来部队连连取得胜利,革命烈火燃遍湘南。此时期又战胜了湖南省委“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朱德率部退出湘南,向井冈山方向移动。朱德派出在其部下工作的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经辗转联系,已知道毛泽东在湘南和井冈山的情况。
1928年4月24日,毛泽东带领第一团从酃县(今湖南炎陵县)到龙市,朱德部队也派人接应,两支部队在龙市的龙江木桥会师,大家握手问候。后来人们将这座桥称为“会师桥”。此时袁文才、何长工也赶来了。很快,朱德也到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等都会师了。据何长工等回忆,当时参加会师的团以上干部30多人,毛泽东说:同志们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到井冈山。朱德说:我们早就想到井冈山来,没想到在湘南逗留这么久,现在终于来了。毛泽东又说:这一回湘粤敌人出动7个师的兵力来攻湘南,到底没有整倒你们!(见曾宪文、刘晓农著《井冈山斗争史话》第94页)
井冈山会师汇聚了秋收起义部队、南昌起义部队、湘南暴动农军、井冈山地方武装等1.2万人,统一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寓意叶挺北伐所在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1928年底,彭德怀从湘赣边来到井冈山,革命力量又增强了。1930年3月,以红4军为基础,联合红3军、红12军、彭德怀部,合并为红一方面军,共3万余人。
由于毛泽东同志的红色政权理论的正确和红军的艰苦斗争,战胜了敌人多次“围剿”。毛泽东、朱德领导的赣南闽西根据地,方志敏等领导的闽浙赣根据地,邓小平等领导的广西左右江根据地……全国已达19个根据地。从1927—1930年,全国武装起义地区包括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西、四川等10余省300余县,建立了13个军共6.2万余人的正式红军,稍后发展到10万余人,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此时,作为后辈的我们,来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的五百里井冈山,大家心潮澎湃,决心认真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精神。
井冈山后期的对敌斗争
井冈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引起蒋介石集团的注意。1928年4月,蒋令湘鄂赣三省“会剿”,红军多次击退敌人并创造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的十六字诀。同时还开展了“分田运动”,打破敌人经济封锁,部队干部战士人人参加劳动。我们在参观时看到“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的实物,还有红军击败国民党第9师师长杨池生、第17师师长杨如轩时,红军刷写的宣传标语“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支羊(杨)”。还有毛泽东诗词中黄洋界的胜利等。在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战斗中,有失而复得,毛泽东和朱德分开后又会合,毛泽东风趣地说:朱毛朱毛,我们怎能分开呢?
自井冈山革命力量强大后,国民党军加紧“围剿”,湘赣两省就出动18个团兵力,指挥部还发布了对“活捉或击毙”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袁文才等5人的“悬赏令”,足见斗争的艰险。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在1930年对敌战斗中被捕,遭酷刑折磨,英勇牺牲,年仅28岁。杨开慧留下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同志的亲人还有弟弟毛泽民和上面提到的毛泽覃、堂妹毛泽健、侄儿毛楚雄共6位亲人都为中国革命献出了生命。还有朱德同志在南昌起义后带领余部到达湘南耒阳时,与湖南衡阳第三师范毕业的莱阳人,被称为巾帼英豪的伍若兰结为夫妻,随后上了井冈山。但在与敌人争夺井冈山的战斗中,伍若兰负伤落入敌手,英勇牺牲,让朱德异常悲痛……
在井冈山根据地和其他地区战斗和牺牲的烈士事迹实在太多,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为国捐躯的烈士约2000万人,而有姓名可考的仅200余万人!他们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怀念!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董绍元(蓬安县离退休干部支部委员)
配图:巴蜀史志编辑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