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水利建设功在万代
水利建设功在万代
中江自古旱灾频发,旱地多、水田少,是有名的“红苕县”,迫切需要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使农业翻个身。
中江县的水利建设在20世纪70年代波澜壮阔,最为突出。人民渠第六期工程,是四川省统一管理的都江堰灌溉渠扩建工程的组成部分。中共绵阳地委根据主渠长度98公里而定名为“百里渠”。该渠引岷江水,跨越川西北地区,灌溉安县(现绵阳市安州区)、德阳、绵阳、中江、三台等5县。主干渠在中江县境长75公里,有永太、凯江、回龙3区、15乡、134村、1225个居民组受益,灌溉农田8万亩。配套支渠7条(德青、黄梨、黄三、黄北、永回、花园、梨互支渠),总长11163公里,其中下统支渠共长14127公里。1965年1月开工,1975年主配渠建筑兴修完毕。先后建成高18米、跨度20米的石拱渡槽8座,预制钢筋混凝土倒虹吸管1座,隧洞39处长3470米。除重点工程外,还修建大小建筑物428处,总投资98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7万元,社队自筹152万元,群众投劳折资520万元。全灌区配套工程完成后,支渠通水受益情况正常,种植业连年增产增收,农民群众反映良好。
人民渠七期工程也是四川省统一兴建和管理的都江堰渠系的组成部分,由德阳、中江、三台、射洪四县共同修建、共同受益。中江县灌区面积约占全工程灌溉面积60%,有9区、66乡、462村、4129组受益,可灌溉农田70万亩。主要支渠包括南山、横稻、继光左、联合、宝塔、继光右、响摊子右等7条。
人民渠七期工程建设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社会尚未安定,但阻挡不了以王德立为领导的县革委核心小组修渠的雄心。全县干部群众一听说兴修大型水库工程,纷纷摩拳擦掌、齐心协力。
20世纪70年代末,都江堰人民渠七期鲁班水库工程大坝建设场面
干部、工农、技术员三结合,土洋并举降伏拦路虎——马鞍山
打隧洞,对农民来说是个新鲜事,涉及数学、工程学、物理学和经济管理一系列科学。马鞍山隧洞全长1252米,原设计只有一个进口,一个出口。出口高程太低,埋在山脚下18米深处,如要平挖,得先做好40米长的暗拱,才能“挂口”,这样会延误挖隧洞的时间。马鞍山是咽喉地段,制约着整个工程的进展。绵阳地区水电局基建队、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队的团营干部一起献策攻关,研究了多种施工方案,最后采用打斜井进洞、暗拱、明渠一齐动手的方案,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挂口。为加快进度,创造较好的掘进和通风条件,根据实践经验,施工队提出了开展两个工作面,拦腰再打一个直插下导坑斜井,两个井口都用卷扬机拉斗车除渣。这样一来,劳动条件大改善,工效提高十倍以上,原计划3年出口贯通,结果,不仅两年打通了上下导洞,在山脚下安砌了全部卸墙,危险地带全部拱砌。一些到工地慰问参观的人,走过斜井时,慨叹:“下井,下井,井下,洞险,坡陡,路滑,天不怕,地不怕,千难万险,脚踏”“上看一指天,下看万丈渊,电铃叮当响,斗车上云天”。
工地上设备较差,施工困难重重。在马鞍山隧洞边口进尺已超过600米,和出口即将会合时,出口方却听见钻机声越来越远了,请人用经纬仪一测,原来“偏右了,赶德阳去了”(德阳在偏西方)。地区指挥部指挥长是军分区首长,立即向铁道部队求援。铁道部队很快派来一位军队技术员、大学本科毕业生孙继中,并带来一部经纬仪和50吨小铜轨,时时修正。过了1个月左右,两面的钻机声越来越近,经过一天炮后排险,出口方凉风飒飒,用电筒一照,断面上现出一个小洞,“通了!通了!”人们欢喜地跳了起来,边喊边跑,互相转告。这是1972年2月15日的事。隧洞里人流如潮。回到工棚,干部、民工兴高采烈,请来了解放军技术员,拿的拿酒,拿的拿花生,庆贺隧洞打通。
隧洞里三班倒作业,钻工、机电工、炮工、运渣工,必须配套,缺一不可。基建队的工人师傅一个个忙得不可开交。为缓解这一矛盾,决定从民工中选一些人培训。在基建队工人师傅言传身教下,许多农民都学会了用电钻、风钻,管理电器,使用卷扬机、空压机,掌握了先进技术。特别是一些知青,文化程度高,年轻灵敏,随师傅跟班学艺,很快就能独立上岗,熟练操作,深得师傅赞赏。人民渠竣工后,技术骨干傅天敏被氮肥厂录用为首批电工,成为企业骨干。一些修渠技术员,有的锻炼成为水电系统技术骨干,有的培养成为领导干部。
水下打洞三年,攻克最长的富兴隧洞
富兴隧洞长达2420米,虽可打许多腰洞,开辟很多工作面,但途经梨儿园冬水田区,渗漏严重,上下左右四面来水,把社队的抽水机全部搬来抽水也无可奈何,只有在水下施工,一些人怨气很大,“情愿阴间变鬼,也莫在阳间搞水”。但是,“引来岷江水,开辟幸福泉”的意志,始终鼓舞着人们艰难地向前掘进。苦战三年多,最终打通了富兴隧洞。
实践出真知,掘拱并进,磨子湾隧洞终于打通
1981年相继两次特大暴雨,冲毁磨子湾主干渠214公里,地面松动20多米深,被迫停止对下游100多万亩农田的输水,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磨子湾过水工程位于龙泉山古滑坡体上,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整治方案不易确定。经反复比较,最后采纳前来工地视察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林枝的意见,重新改线,修建长1056米、设计流量为15立方米的磨子湾隧洞。此段隧洞属于沙质岩层,垮塌严重,掘进困难,一次洞顶塌方,竟然垮通了天,开了一个大开窗。县委副书记、工程指挥长李子明和一名技术员,走遍四方,想尽千方百计,最终求得广元煤矿支援,学得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拱件,边打边拱”的煤矿掘进办法。一改传统的原木支撑,不仅加快了工程进度,加强了工地安全,还节约了大量木材。隧洞在1982年11月17日晨8时30分胜利打通。建设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完成,质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总投资节约10%。1983年3月2日正式通水。
彩虹飞空,暗拱穿山
人民渠上段蜿蜒于龙泉山区,海拔550米左右,进入兴隆场浅丘宽谷地带,地势陡降,高程为350—400米。渠道必须经过浅丘宽谷又进入深丘窄谷地区。因此,从辑庆麻柳河起至兴安二村4公里内就有17座渡槽,连接数十个山峦,长1800米,形成密集的渡槽群。七期工程有很多著名工程,令人惊叹,除隧洞外,有七级跌水,主干渠麻柳河落差33米,过水流量超过20立方米/秒,滚滚七级跌水宛若瀑布从半天而下,轰鸣之声震人心魄;有最高最长的清水河渡槽,高504米,双层拱单跨80米,过水流量12立方米/秒;有麻柳河渡槽高39米,长430米,主跨50米,过水流量20立方米/秒;还有补巴桥渡槽单跨121米,过水流量20立方米/秒。
都江堰人民渠上段成都平原龙泉山隧洞正式通水的热闹场面
最令人惊异的是,彩虹飞天,横跨溪壑,一无塔吊,二无起重设备,渡槽是凭什么修上去的?答案很简单:靠的是科技人员和劳动人民的智慧;靠的是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拱有多高,拱架和假墩就有多高;上料的梯架比拱还高。那拱石就靠民工用排排杠一块一块抬上去浆砌好。
宏伟的工程还有太安公社大坪倒虹吸管,3根管道总长1947米,管内直径1米,过水流量5立方米/秒。使人赞叹的是联虹乱石窖暗拱长743米,断面高19米,宽2米,过水流量20立方米/秒;玉兴神善垭暗拱,深挖地下19米。
经过10年苦战,中江境内建成主干渠106公里(包括射洪县修建的35公里),建成可灌溉万亩以上支渠28条,长724公里,隧洞310个长38公里,渡槽101座,长11公里,暗渠192处长25公里,倒虹吸管22处,长7公里,小渠系建筑物3137处。移动的土石方量达3119万立方米,筑成长宽1米、高8米的墙垣,可绕地球一周。中江的人民渠工程,国家投资7623万元,社队投劳折币122亿元。
修渠以来,王德立、万克俭、尹履恒、李志明、胡仲莘、石友成、李文魁、王培秀、刘枝茂、张万春,何有理、许盛杰、林长青、王显刚、周庆成、刘继业、胥正荣、陈秀全、王志辉、王国文、张治山、胥洪康、刘仲连、刘兴富、邓象福等担任过工程领导工作,在指挥部下设政工、生产和后勤、财务组辛勤工作。1985年末,大量借调来的干部和兼职人员回到原单位,始建常设的人民渠管理机构,设在县水电局内。
人民渠七期工程县内施工队伍,采取民兵建制,将全部民工编为基建团、营、连、排、班,加强思想和组织工作,实行劳动军事化,号召以特级英雄黄继光为榜样,发扬拼搏精神,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在修渠中,涌现出大批模范人物,有在怪石林立的猴儿坡,仅凭钢钎、二锤、煤油灯等简陋设备,领先打通820米长隧洞的仓山团龙怀营;有抢救国家财产和战友,不顾个人安危的永太团黄鹿营三连连长吴福中;有带病跟班劳动、独撑即将垮塌的岩石,让数十名民工脱险,自己右手被压成重伤的广福营教导员陈正大等。据主管部门统计,1970—1985年,人民渠七期工程县内工程施工中负伤741人,死亡(包括工地病死)48人,对于因公死亡者,均按当时有关政策规定,给予抚恤金。对于伤残民工,给予公费治疗,愈后回队安排工作,因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给予适当生活补助费。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中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