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改革开放40周年>详细内容
2023-07-14 23:56:39

【方志四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叶文志‖在改革中发展

作者:口述:叶文志 整理:赖军 来源:《富民为先 勇于改革—德阳市老领导常光南工作记忆辑录》 发布时间:2019-01-23 15: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为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激励来者接续奋斗,方志四川特发布原广汉县向阳乡党委书记叶文同志口述、赖军整理的《在改革中发展》一文。


在改革中发展


1974年,我在向阳公社当书记当时正在大搞农业学大塞,常光南同志在向阳公社蹲点当时公社搞的是三二一集体劳动制度,大队干部300天参加集体劳动,公社干部200天,县上干部100天,常书记带头干,栽秧打谷,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住在向阳五大队上。乡上很穷,因为吃不饱饭,社员精神面貌极差,一天早上,一个妇女把娃娃放在我屋里就走了。农民说:叶书记,饭没有,稀饭总要有嘛,吃不饱没力气。这就是当时广汉农村的真实情况。常书记长期干基层工作,老百姓相处都很融洽,他对农村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还有就是他夫人一直没有工作,一家6口人全靠他一个人工资,自身的家庭生活也很具体,特别勤俭节约。所以他深知农民疾苦,深知老百姓的具体困难,一心搞改革谋发展,想让老百姓富起来。

常光南同志的思维很先进,有新的思维,他在广汉几年,工作重点在抓农村改革,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

农村改革方面大家都很熟悉,他在广汉当书记期间,两件事在全国都是引起轰动的。就是金鱼公社划小责任组,搞定产到组,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向阳公社摘下了人民公社牌子,改成了乡政府。这方面,我想特别说一句,他在广汉当书记时,广汉的农村体制改革完全是在党委领导下有组织、有领导的,是大面积搞的。

1980年,广汉“向阳公社”摘牌

在农业生产方面,他在全县推广定产到组,记得他说的是:增加产量,调动积极性、全面推开,这样广汉的粮食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很快农民就能吃饱肚子,还有余粮了。还有就是他和班子一起商量研究,根据广汉实际情况,经过向上级汇报,定下了减少小麦播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发展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的政策。记得那时候,我们用粮食到东北换包谷,发展毛猪,县委号召农民一人发展一头毛猪,谷子打了后,种苕子,割了喂猪,还种萝卜,再种麦子、菜籽,就这样解决了猪、鸭、鹅家禽的饲料问题。就这样,猪养好又有肥料,土地肥了,粮食产量也提高了。后面,都江堰等来广汉借粮食,广汉每年给国家交亿斤贸易粮。1980年的时候,一个人每月大概有半斤肉了,过年有腊肉吃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他非常重视乡镇企业,他大张旗鼓,把向阳的五定奖惩责任制,即定企业产值,定利润,定成本,定产量,定人员,实行激励、奖惩的做法在全县推开。先在全县乡镇企业推开,再向县办工业、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商业系统、二轻系统推开。记得那时有句话就是年前咬断、春秋不变、年终奖惩兑现,搞好了也不加,搞不好就惩罚,派干部能干的下去,下到20多个乡镇区兼工业公司经历,帮助企业发展。我当时当县委副书记,他开会把政策定了以后,我就带起财政、税务和各主管局长,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搞,很成功,广汉的企业搞活了,广汉乡镇企业在全省名列前茅,外地纷纷来广汉学习参观,这种作法后来在全省都推开了。

他在广汉期间,和大家定的主要的发展思路就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总之,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渠道的出渠道。形象地说当时广汉发展乡镇经济就是一砖二瓦三酒四榨油五劳务。砖瓦厂、酒厂、榨油厂、劳务输出每个乡都有,比如广汉的砖就销往贵州、昆明。同时动员五匠加六匠,即泥、磨、雕、改、石匠,外加弹(棉花)匠,凡是有一技之长的都出去发展经济,好多人都出去都挣了钱回来修房子。

县委书记常光南在广汉中兴公社指导农业生产

大家都知道他在农村综合改革方面做得好,经济发展得好,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在广汉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这个广汉当时搞得非常好,只是没有得到广泛宣传。这就是他1982年在广汉落实的精简机构,具体就是政治体制四个减少一个提高,人员减少了,领导工作层级减少了,副职减少了,财政支出减少了,工作效率提高了。通过把一些干部派到乡镇企业中去,奖金在企业中根据绩效来领,编制在原单位。这个他搞得很成功,对于机构我们是精简了又精简,精简后,1982年我们是一个县长,两个副县长,我是副书记、县长,他到德阳后,我一直把这个坚持了的,这方面我觉得当时全省其他县都没法和我们比。记得有次其他一个县的书记来取经,我给他说了广汉发展经济的顺口溜。他说:你不要几句顺口溜把我呵了,我要学点真经。我就对他说:精简机构你可以搞嘛。我问他广汉县50多万人50多万亩地,你是20多万人,20多万亩地,是广汉一半。你们县委,包括县委办和县委的各个机构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好多人?他说150多人。我就叫他猜我们县委多少人,他说起码200多人嘛,可能近300来人嘛,我说:我只有80多个编制,30多人下去乡镇搞企业,实际只有50多人。他直接就说:我学不来。常光南同志定下的这种职数和人员配备我一直维持到1993年,一个人当几个人用,工作效率高。工作条件上,我们是反对官僚主义,三给三不给,就是给帽子,给章子,给任务,不给票子、房子、车子,反正你给我干好,实践证明,这套做法行之有效。

县委书记常光南在广汉向阳公社和农民喜庆丰收

(根据采访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本文原载《富民为先 勇于改革德阳市老领导常光南工作记忆辑录》,201612月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德阳市委老干部局编)


来源:《富民为先 勇于改革—德阳市老领导常光南工作记忆辑录》(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德阳市委老干部局编)


口述:叶文

整理:赖军

来源: 《富民为先 勇于改革—德阳市老领导常光南工作记忆辑录》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