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川酒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3-01-20 10:20:11

《舌尖上的四川》第34集:酒德:如何潇洒而又不失礼貌地喝酒?|川酒9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18 11:29:26 浏览次数: 【字体: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梦里有你追随~”

 很多人对这首经典老歌《潇洒走一回》都不会陌生,相信你也不例外,现实生活总是充满了艰难险阻,因此很多人都向往觥筹交错的快意,享受半梦半醒的迷醉。

 苏轼曾说,“酒酣胸胆尚开张”,意思就是酒喝爽了,胸怀就开阔了,胆子也变大了,对于人生的一些苦恼啊,忧愁啊自然而然就全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但与此同时,在酒精的刺激下,醉酒的人也容易大哭大笑、大吵大闹,做出一些失态的事情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古人在酒德,也就是喝酒应该讲究的道德规范和风度节操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

 今天的节目,我们就为大伙儿讲讲如何“潇洒又不失礼貌”地喝酒~

 很多人一提起酒德,第一时间可能都会想到晋代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为什么呢?因为他曾经写过一篇叫做《酒德颂》的文章,流传至今。

 据说刘伶嗜酒成性,经常喝醉了酒,一丝不挂躺在家里,有朋友来拜访也不穿衣服,因此有史上第一“醉鬼”之称。刘伶写的《酒德颂》提倡不受繁文缛节的束缚,解放天性,追求个性自由。

 这样的饮酒主张虽然听起来潇洒自在,但其实,在古代,刘伶的思想不仅惊世骇俗,也与历代倡导的酒德大相径庭。那么古人所倡导的酒德究竟有哪些呢?

 西周开国的时候,周公旦认为,商王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商纣王酗酒成性,荒废了政务。所以他以王命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酒诰》,也就是禁酒令,提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喝酒的规定。

 这些规定涉及到了当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赡养父母的时候必须有酒,比如禁止民间私自聚众喝酒,还有就是“酒惟祀”,意思是说人们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能饮酒,平时是不允许喝酒的。

 但后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民间的饮酒活动逐渐频繁起来,为了避免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喝醉了产生摩擦,古人们就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更多的酒德规范。

 首先是自己不能喝多,要做到节制有度,量力而饮。古人饮酒有一种“温克”的说法,温和的温,克制的克,意思是说就算喝酒喝多了,自己也要能够把持自己,不能失言、失态,不能做“三爵不识”,狂饮不止的人。

 这里说的爵,指的是一种青铜酒杯,它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三爵就是指三杯酒。而所谓“三爵不识”就是说正人君子喝酒喝三杯就好了,喝完三杯,就应该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因此“三爵”是古人饮酒必须要遵循的礼仪。

 春秋时期的孔子对喝酒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在《论语·乡党》中说:“肉虽多,不使胜气;惟酒无量,不及乱”,并提倡“饮酒以不醉为度”。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肉不能多吃,吃肉要有个限度,不然容易觉得腻,而喝酒是可以没有限度的,但一定要保证自己不喝醉,不失礼。

 除了自己不能喝多,古人也提倡不要强迫别人喝。清代阮葵生所著的《茶余客话》中写道,“饮宴若劝人醉,荀非不仁,即是客气,不然,亦俗也。” 意思就是酒宴中劝别人喝酒,就算你态度客气,也是非常不仁义的。

 自己不能喝多,也不能强行劝酒,让别人喝多,除了这两点,古人还提倡,喝酒最好不要在晚上。明代作家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古人饮酒有节,多不至夜。”古人认为在夜里喝酒最容易违反酒德,情不自禁做出一些难以描述的事情,影响社会风气。

 上面说到的这些,什么自己别喝醉,也不要让别人喝醉,最好也不要在夜里喝酒,都是古人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来的酒德主张。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古人也告诫人们要少喝酒。

 现代我们常会听到一句话是“喝酒伤肝”,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元朝名相耶律楚材就曾指着酒糟对酗酒无度的元太祖说:“这些铁器,都被酒腐蚀得这个样子,更何况人的五脏。这虽然是个比喻,不过我国古代名医们都不约而同的提到过,喝酒影响身体健康。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曾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意思是说长期喝酒的人,肠胃容易得溃疡,酒的燥热浸入骨髓,会熏蒸人体的筋脉,伤神损寿。

 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空腹饮酒必患呕遂。”意思就是空腹饮酒会导致呕吐,所以古代人喝酒,一般都在中午后,而现在餐桌上往往先饮酒,再吃主食,这与古人饮酒方式大相径庭。

 元朝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指出,“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饮过度,丧生之源。”翻译过来是说喝酒要适量,喝多了就会伤害人的身体,改变人的原本的性格,过量饮酒或者嗜酒成性,甚至会危害生命安全。

 到了今天,虽然人们喝酒的时间更加随意,酒桌上的行为举止也不像古人那么一丝不苟,但是那种“宁可伤身体,不能伤感情”“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的强逼硬劝,多少还是有点有失风度。

 当代著名诗人,成都人流沙河,曾经模仿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写过一篇《饮酒铭》,文中言简意赅地论述了他认为的酒德:“饮不至醉,半酣即停;醉不至狂,微醺即醒;三杯通大道,一座讲文明”意思就是喝酒点到即止,不要喝到狂醉,酒席间最重要的是文明饮酒。

 正所谓:好花乘着半开时,好酒宜在半醉中。相比一醉方休、不醉不归的狂热,微醺之时或许才是品味一杯酒的最佳时刻。

 前面两期节目,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酒德和酒礼,这二者都是中国酒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除了酒德酒礼,其实还有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那就是酒令,也就是一边喝酒,一边玩的游戏。

 不同于现在酒桌上单调的猜拳、划拳,古人可比我们会玩儿多了。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中国古代的酒令光是类别就多达726多种!

 这些丰富多样的酒令有哪些呢?《舌尖上的四川》,下一期节目,我们就来学学古人酒桌上那些玩儿法吧~

请点击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川酒志》,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喜马拉雅FM联合打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彭家益 《舌尖上的四川》音频创作团队

主播:荣红红 邱 博

审稿:牛 淼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