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川酒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3-01-20 10:20:11

《舌尖上的四川》第33集:推杯换盏之间的那些讲究|川酒8

来源:四川地方志办 发布时间:2019-06-11 14:48:17 浏览次数:912 【字体:

 嗨!朋友,你会喝酒吗?不会也没关系,我劝劝你,你就会了!

 心情好?来一杯!心情不好?更得来一杯!我干了,你随意!不喝就不拿我当兄弟!喝得多那才叫真仗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大行其道,原本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酒文化逐渐变成以劝酒和拼酒为主的“酒桌文化”。

 其实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汉书》上说:“酒为百礼之首。”酒始终跟礼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今天的节目,我们就来“推个杯、换个盏”,好好说一说喝酒的礼仪。各位听友,小编这厢有礼了~

 喝酒的礼仪,最早跟祭祀有关。著名的历史著作《左传》里有记载,商周时期,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和打仗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祭祀既然这么重要,那祭祀用的物品当然不能马虎,之前我们说过,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吃都吃不饱,更没有多余的粮食拿去酿酒,酒因此变得非常精贵,当然也就成了最好的祭品。

 进行祭祀,有严格的礼仪制度。《周礼》中有记载,祭祀用的酒要装满八个酒樽,大型祭祀的时候,要添加三次,中型祭祀的时候,要添加两次,小祭祀的时候,要添加一次,添加多少,都有一定的勺数。

 为什么要添加呢?因为祭祀的时候,要一边默念祝福的语言,一边把酒倾倒在地上,用这种方式表示自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祭献。

 祭祀完了以后,贵族们会聚在一起喝酒,酒席上也有严格的礼仪制度。从西周时代开始,我国就已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这是那个礼制社会的重要行为准则之一。

 西周时期喝酒的礼仪可以概括为4个字:时、序、效、令。时,是指时间,只能在举行成年礼、婚礼、丧礼、祭祀或者喜庆典礼的时候喝酒,否则就违背礼制。

 序,指的是顺序,长幼、尊卑,喝酒的先后不能乱。效,就是效率的效,指的是喝酒的时候不能言行失态,要适可而止。令,是指要服从酒官的命令,不能随心所欲,不然也算违背礼仪制度。

 说到这里,你或许好奇,这个酒官是个什么职务?难道以前还有专门管喝酒的政府工作人员?

 没错,为了维护喝酒的礼仪,以前统治者在安排宴席的时候,都要设立专门的官员。他们的职责,一般是纠察宴席的秩序,将那些违反礼仪的人撵出宴会。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以前喝酒还真讲究呢?

 到了后来,喝酒变得更加频繁,除了祭祀和一些重要庆典,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随时自发组织酒局。但是喝酒的礼仪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详细。

 据汉代的《礼记》记载,一个酒局,从邀请客人,到迎接客人,到宾主双方就座,再到敬酒,最后送客告别,都有一套专门的规则。

 首先,邀请朋友来喝酒前,要发请柬,这一点在明清两朝尤其盛行。接着就是迎宾,古代迎宾有“三揖、三让、三辞”的说法。就是说主人迎接客人,要作三次揖,宾客双方要互相谦让三次,才能进入酒宴的场所。

 古人设宴,除了在自己家里,还会选择花丛间、竹林中和荷花亭里这些高雅的地方,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听说过吧,他们就是因为经常在竹林中喝酒而得名的。

 迎接完客人,进入喝酒的场所,宾主双方就要落座了,坐的位置也很有讲究,主宾的座位讲究“与天地合其德”。

 所谓“与天地合其德”是指宾主双方的位置要符合天地的道德。宾客一般被安排在西北方,因为这个方位代表着天地之间的“义”,江湖义气的那个义,而主人,要坐在东南方,因为这个方位代表着天地间的仁德之气。

 入席之后,主人就要开始向宾客敬酒了。主人先要自己喝一杯,再从桌上拿一个杯子,洗净以后斟满美酒,双手捧给客人,表达对客人的尊敬,而客人要双手接过杯子,一饮而尽,然后把空杯子放在桌子上。这样才算一次敬酒。

 客人向主人回敬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礼仪。你来我往的礼节非常复杂。而且遇到不喝酒或者酒量不好的客人,主人是不能强行劝酒的,否则就是失礼。

 宴饮结束后主人还要送客,汉代乐府诗里有这样的描述:“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意思是说酒宴结束后送客不能送远了,脚不能迈出大门,表示对客人的依依不舍。是不是很有礼貌呢?

 之前的节目我们提到,四川粮食富足,偏居西南,禁酒令什么的对川酒的发展影响不大,所以自古以来,四川的酒业都十分发达。

 酒业发达也使得酒文化遍及四川各个地方,各个生活层面。无论是修建房屋、婚嫁丧葬,祝寿请客乃至外出送行,各种事件都要用到酒,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些特别的礼仪。

 比如主人为客人斟酒的时候,酒不能倒太满,八成就好,而敬酒最多三杯,不能太多。客人对主人,晚辈对长辈,敬酒的时候往往酒杯要比对方的酒杯矮一截,表示尊敬。

 除了酒桌上的礼仪,老百姓一生中最重要的婚嫁丧娶,当然少不了酒和相应的礼仪。比如结婚,“喝交杯酒”就是婚礼程序中一个固定的流程。

 “交杯”在古代称为“合卺”,这个字怎么写不好描述,小编已经把文稿贴在了这条声音的文本里,你可以去看看。

 卺就是瓢的意思,结婚时,夫妻双方各拿一半装着酒的瓢,喝完以后两个瓢合成一个卺,象征着男女双方,合二为一。

 后来喝交杯酒不用瓢了,演变成用彩丝将两只酒杯连起来,并绾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夫妻双方一起喝一盏酒表示永结同心。

 除了婚嫁。酒还是丧葬时的必备用品之一,人去世以后,亲朋好友来凭吊死者,主人要置办酒席盛情款待吊唁的宾朋,名为“开吊酒”,因为席上一般吃素食,所以在四川又俗称“吃斋饭”,或者“吃豆腐饭”。

  除此之外,在死者出殡前还要喝“动身酒”,死者下葬以后主人家为酬谢送葬者,还要办“送葬酒”。每逢 “忌日”,也都要用酒来纪念死者,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这些都是礼仪。

 当代酒礼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它吸纳了传统酒文化的优良与可行部分,虽然不像古代那么复杂,但像敬酒、举杯、干杯这些基本的酒礼在如今的酒桌上都能找到踪迹,它们都是文明礼貌的象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酒逐渐深入人们日常活动的各个领域,喝酒也更加活跃和广泛,不知道听节目的小伙伴儿还知道哪些喝酒的礼仪呢?欢迎大家在文尾评论区留言交流~

“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汁”,尽管酒被称为“天下美禄”,但饮酒适度很重要,很多人都是因为量度没有掌握好而造成不少尴尬,酒后失德更是伤人伤己。

 有席就有礼,有席就有德,酒文化所传播的不是单纯的礼,而是通过礼来传播“德”,酒礼和酒德是中国酒文化核心中的核心,那么什么样的“酒德”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呢?下一期节目,《舌尖上的四川》,我们接着聊。

来源: 四川地方志办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