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记忆第2季】第33集 成都风物③|摩诃池,成都曾经的中央公园
成都风物③|摩诃池,成都曾经的中央公园
成都,作为我国西南重镇,一直以其悠久历史和雄厚的文化积淀而闻名于世。历史上的成都有多美?在没有照片的年代,文字是唯一的留存。
“早春杨柳引长条,倚岸缘堤一面高”,这是春的旖旎;
“嫩荷花里摇船去,一阵香风逐水来”,这是夏的情趣;
而这些美丽的描述都有共同的所指:摩诃池。
何谓摩诃池?北宋名臣张咏在《益州重修公宇记》里写到,隋文帝杨坚把自己第四个儿子杨秀,封为蜀王,管理蜀地。杨秀在成都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增修张仪旧城。张仪旧城指的就是秦朝时期,秦国名相张仪修建的成都城。杨秀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成都城进行了扩建。这是隋朝开皇十二年,也就是公元592年的事情。修城的土从哪儿来呢?杨秀沿用了张仪就地取土的办法,从城外挖土来修城,挖完土留下的洼地就被顺便开凿为湖泊。
何谓摩诃?据《成都记》记载,有从西域来的僧人见到成都城市中央的有个湖泊,说了一句:摩诃宫毘罗。摩诃的意思是“大”,宫毘罗的意思是“龙”,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这么广阔的一片水域,水底下肯定有龙。后来,人们就把这片湖命名为摩诃池。
摩诃池在哪儿?根据史料结合考古,摩诃池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北到骡马市,南至红照壁,西起东城根,东抵顺城大街,这么一大片区域都是它的范围。
其实,摩诃池始成初期,面积约500亩,只能靠贮蓄天然雨水。而且当时杨秀曾在湖边修建了豪华的宫殿,把摩诃池划为皇家所有,寻常百姓不得入内。到了唐代,成都的城市水利得到全面发展,唐德宗贞元元年,也就是公元785年,节度使韦皋开解玉溪,并与摩诃池连通;唐宣宗大中七年,也就是公元853年,节度使白敏中开金水河,自城西引流江水入城,汇入摩诃池,连接解玉溪,至城东汇入府河,从而构筑了成都城市水利设施完整的河湖水系,为摩诃池注入了充足水源与盎然生机。
与此同时,昔日的皇族宫殿变成了供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游览的风景名胜,也就相当于唐代成都市的“中央公园”。当时,有不少名流和诗人在摩诃池留下了游玩的记录。比如
杜甫在《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一诗中这样写到:“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武元衡在《摩诃池》一诗中说:“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高骈曾在《残春遣兴》一诗中这样表述:“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
透过诗人的笔迹,我们可以窥见摩诃池园林的胜景。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前蜀皇帝王建,改摩诃池为龙跃池,又称龙池。王建之子王衍即位后,改龙跃池为宣华苑。据记载,王衍曾大兴土木,环湖建宫,延袤十里。他还引河水入大内,从御沟东流出仁政殿,为摩诃池注入活水。
后蜀王孟昶再次拓展摩诃池,由如今的展览馆向北延伸至体育场、正府街一带,湖面由隋唐时的500亩扩展至1000亩。
孟昶的宠妃——花蕊曾写下上百首宫词,把摩诃池的无限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 湖面有“内人追逐采莲船”,湖边是“惊起沙鸥两岸飞”,春雨夏歌四季景色不同,如今看来,这就像一幅优雅的长轴画卷,处处体现着烟波荡漾的池畔风光。
公元1385年,明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于后蜀宫殿旧址修建蜀王府。明末清初,蜀王府毁于战乱,清康熙四年,也就是1665年,蜀王府废墟上兴建起了贡院,当时摩诃池西北角仍残留少量水面,民国3年,也就是1914年才全部填平作为演武场。至此,历时1300余年,摩诃池消失殆尽。
[球迷呐喊;雄起
周杰伦演唱会现场
(转场)
(考古现场敲打)
甲:诶,张队,你看,这是什么?
乙:像是。。。。。拼花地砖,按照文献记载,这里曾经有过一大片水域。。。
甲:所以这是。。。?
乙:现在还不能断定,但极有可能是你想的答案
甲:哎,真是没有想到啊,在这看过球赛,听过演唱会,没想到还是史书上的园林水池的记载啊。。。。]
所幸的是,沉睡的历史被唤醒。当考古人员一铲一铲将泥土挖开,昔日的存在重现于世。在东华门街至成都体育中心一带的古代城市遗存里便又出现了这处隋唐至两宋生态人文胜境摩诃池。要想原原本本恢复摩诃池虽不可能,但如今千年的成都结合城市建设,局部恢复摩诃池,以延续历史的水脉和文脉,依旧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