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
茶历史:名山历来生产茶叶,因品质优异、文化深厚、声名远播,素有“仙茶故乡”之称。西汉甘露年间,吴理真开启人工种茶之先河,被誉为“植茶始祖”,名山也被称为“茶祖故里”。唐天宝元年(742),蒙顶山茶开始入贡皇室,绵延至清末,千余年从未间断,故宫博物院现存茶叶实物中,尚保存有名山贡茶;文成公主进藏带进茶叶,使蒙顶山茶大规模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很快成为藏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宋代,由于朝廷连年征战,军需用马量大增,朝廷下诏“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不得他用”,边茶贸易兴旺。明代,沿袭宋代“以茶治边”制度,明洪武十九年(1386),在名山设“雅州茶马司”。清代,蒙顶山贡茶走向巅峰,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清代贡茶研究》记载:按照清宫进单,清代主要的进贡茶叶省份有13个,四川省进贡的茶叶有10种,其中“仙茶”“陪茶”“菱角湾茶”“蒙顶山茶”“名山茶”等5种即出自名山蒙顶山。民国时期,因世事变迁,天灾人祸,茶叶生产衰多于兴。1949年,全县茶叶产量仅59万斤,其中细茶7万斤。
茶马司遗址 蒙顶山皇茶园
茶产业:1950年名山解放后,建设蒙顶山茶叶基地,开辟集体茶园,推广茶树良种繁育,坚持茶业富区发展战略,结合退耕还林政策调整产业机构,推进茶业转型升级。1959年,“蒙顶甘露”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2001年12月6日,蒙山茶被批准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5年7月15日,变更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3年,注册“蒙顶山茶”证明商标。到2017年底,全区茶园面积达到35.04万亩,人均茶园面积全国第一,产量4.92万吨,综合产值达58亿元。名山先后获得“2000年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2001年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2005年国家星火计划优质茶产业化示范基地县”“2006年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县”;2009-2012年、2016年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以及“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等称号。2012年,“蒙顶山茶”获消费者最喜爱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品牌全国100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蒙顶山茶”获米兰世博会“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6年,“蒙顶山茶”获全国农业品牌100强;2017年5月,“蒙顶山茶”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联合课题组开展的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评估,“蒙顶山茶”从2010年开始参评,品牌价值9.9亿元,居四川第一;2017年品牌价值26.66亿元,首次进 入全国十强,排名第九,四川第一;2018年品牌价值30.72亿元,位列全国第八,四川第一。
“蒙顶山茶”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大地的指纹—双河乡金鼓村茶园
俯瞰清漪湖
茶文化:蒙顶山茶两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厚茶文化,从女娲补天到禹贡蒙山,从人工种茶到入贡皇室,从古文古诗到当代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作品,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赞美蒙山茶的名篇佳句。东汉《巴郡图志》,即有蒙顶茶记载。唐宋以后,以蒙顶山茶文化为题材的诗词歌赋更是浩如烟海,广为传播。唐代孟郊、刘禹锡、白居易,宋代文彦博、文同、苏轼、孙渐、陆游,元代李德载,明代叶桂章,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曹抡彬、闵钧、骆成骧、吴之英等,均写有赞颂蒙山茶的诗歌。“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叶胜醍醐”“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等佳句、佳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解放后,咏唱蒙顶山及蒙顶山茶的茶诗茶赋更加繁荣。白航、李半黎、何郝炬、十世班禅、李国瑜、张昌余等,创作许多蒙山茶诗词歌赋。“蒙泉清水穿修竹,几见采茶仙子来”充满诗情画意,“九州方圆,此地早占‘雅州’之雅号;千山锦绣,其县独享‘名山’之名徽”具有磅礴气势。据不完全统计,当代涉猎蒙顶山茶文化的诗集超过600本(集)。
2014年12月,万秀峰等编著《清代贡茶研究》登载的故宫博物院现存银瓶装“菱角湾茶”及外包装匣
故宫博物馆现存《四川总督进贡清单》,其中仙茶、陪茶、菱角湾茶、名山茶皆来自蒙顶山
20世纪8 0年代后,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蒙顶山茶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2004年9月19日至25日,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雅安成功举行;会节期间,国际茶叶组织一致通过《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确立蒙顶山“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和“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历史地位。名山先后荣获“2012年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2006年,“蒙顶山茶传统制作工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6月,“蒙顶山茶文化系统”获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