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南充市>蓬安县>详细内容

蓬安县地情

1、婚嫁 生育 丧葬习俗

婚嫁 。 蓬安县农村大部分男女青年谈婚论嫁要经过媒人介绍,互相认识,如无意见,男女双方择定吉日互相邀请到家看人户,又称定婚。之后,男方备礼到女方家,开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习称开庚),个别青年请算命先生测八字,如八字相合,双方就可以订婚。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双方选定良辰吉日举办婚礼。婚宴男方女方都要置办,恭请亲朋好友前来祝贺,送礼几元、几十元上百元、几百元、几千元不等。农村婚宴一般为三天,第一天称“待媒”(押轿)酒,第二天为正酒,第三天为回门酒。女方第一天酒宴的夜晚要坐歌堂,出嫁姑娘相邀亲戚邻居家姑娘、同学作陪唱歌,也有乡里邻居大嬸大嫂前来坐歌堂。21世纪,坐歌堂唱世代口传相唱的《嫁女歌》《哭嫁歌》《骂媒歌》和时代流行歌曲。姑娘出嫁离开娘家前,要祭祖宗,拜辞父母。男方的迎亲队伍带乐队(锣鼓唢呐),到女方家迎亲。迎亲队伍到男方家时,要放鞭炮迎接新娘。部分家庭请礼仪先生组织司仪,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后,入洞房。晚间,男方邀请新郎同辈年轻人、同学闹洞房(民间有闹得好,发得好习惯说法),要求新郎新娘唱歌、讲述恋爱史、做“猪八戒背媳妇”、当众接吻等动作。正酒的第二天,男女双方家都要办回门酒。农村新娘在新郎家住七天后,由新娘家派人接回娘家耍七天,称“翻七”。在城镇,男女青年自由恋爱者多,只要双方感情相合,经过一段时间恋爱后就到婚姻登记处领取结婚证,择定吉日举办婚礼。婚宴一般选在酒店、宾馆置办,并逐步实现车队迎接新娘。2000年后,城乡青年自由恋爱、旅游结婚逐渐增加。2022年,县城,出现多家婚庆公司,婚礼多由专业公司和专业主持人承办。

生育。 报喜  2022年,蓬安农村还延续婴儿出生后,女婿到岳父、岳母家报喜。提火炮,提红鸡蛋。女婿到岳父岳母家自己燃放火炮,红鸡蛋做礼品赠送。女婿报喜回家时,岳父、岳母回赠红鸡蛋。

取名  小儿出生后取名,由父母或请名望高、长寿、有学识的长者取名,有的请算命先生取名。取名方式是姓加字辈再加名,有的父母直接按出生排行取名,是男的取老大老二,或大娃二娃的,如是女孩就取二妹三妹等,有的为使其生长顺利,干脆取名大狗、二狗、牛娃、狗娃的。读书时取学名(俗称大名),没有进学堂读书的,到结婚成家取 大名(姓加字辈加名)。2022年,很多找学易经的人或电脑取名。

洗三澡  婴儿出生后三天即洗澡俗称洗三澡。在农村采用艾叶、菖蒲、蒜杆等熬水,凉至温热,给婴儿洗澡。洗三澡多为婴儿的外婆或婆婆。洗三澡在盆内要放锁,钱币之类物品,男孩放钱币寓意长大挣大钱,女孩放锁寓意长大管好家的习俗。

打三朝  婴儿出生后,外婆和亲邻都要去祝贺。在农村外婆接报喜后,筹备三朝礼物。通知娘亲姑表,送公鸡、蛋、面、糯米、红糖等月礼,外婆家筹好婴儿衣帽鞋等礼品,请婴儿的舅舅或其他亲戚(男性)担鸡、面、蛋、米(谷子)送往婴儿家,女性亲戚随同。富豪的外婆家打三朝要担七、八挑或十来挑礼品,婴儿家办三朝酒,远近亲戚送礼祝贺。吃三朝酒期间,祖母抱婴儿出来与亲戚见面,亲戚祝贺并给婴儿红包。城乡打三朝,挑担送鸡、米、面的习俗少见了,流行送钱,少则几十元几百元,多则几千元不等。

剃胎毛   婴儿出生满40天后,抱婴儿去剃头。婴儿父母先给剃头师小礼。剃头时,父母亲要离开,另有他人抱婴儿剃头,剃头时连同眉毛一起剃光,剃下的头发胎毛,用红布包裹烧后埋掉,或悬挂于茂盛之树梢,其意为婴儿茁壮成长。

开荤   婴儿长至4月或6月,就要举行开荤仪式。男婴6个月开荤,女婴4个月,俗称4、6荤。开荤多遇附近办酒宴时,婴儿父母抱去请德高望重、才品兼优的人开荤,开荤先要给开荤人小礼(红包)。开荤人用筷子蘸点酒菜喂婴儿吃,边喂边说:吃点酒,要活九十九;吃点鱼,年年有余;吃点肉(音如),一辈子享清福;吃点饭,财源不断等吉利话。开荤毕,给婴儿赏钱以示祝贺,从此,婴儿可以喂饭菜。

拜保爷 。小孩出生后多病或为了小孩好抚养,有的父母就给小孩拜保爷(也叫干爹),拜保爷前先找好对象,再准备礼品(衣服),通知保爷、保娘要为小孩准备好碗、调羹等礼物。选择吉日,父母带小孩到保爷家,保爷家置酒宴相待,赏小孩碗、调羹、衣服后,喊“保爷(干爹)保娘(干妈)”,保爷称小孩为“拜干(女)儿”。还有把孩子的上辈姑表、姨表亲属叫保保、保娘的,也有父母相好的让孩子称为干妈干爸或保保,彼此互称为干亲家,这一类在礼仪上就没什么讲究了。2022年,拜保爷的习俗在农村城市仍存在。

丧葬。 2022年,蓬安县域内丧葬习俗,在农村逐渐“复古”。临终前将死者抬至堂屋椅子上,儿女在身旁待后送终。断气立即放火炮(升天炮),烧“倒头纸”,给死者净身(洗浴)、剃头(男性)、穿老衣(三套或七套,衣服多为青色棉布、绸缎缝制),入殓,放灵柩于堂屋左侧,灵柩下点清油(菜油)灯,请阴阳先生写灵牌、置灵屋、花圈、备香案、摆供果。看风水宝地、择吉日安葬。灵柩在家停放,晚上请乐队闹夜、唱孝歌,孝歌内容一般有《设灵歌》、《哭丧歌》等,如果死者是女性,增唱《十月怀胎》、《座血河》、《割肝救母》、《木莲度母》等。农村称请乐队唱孝歌为“夜锣锣”。停丧期间,亲友前来吊言,孝子戴孝作陪。下葬前夜,唱孝歌通宵达旦。出葬时,阴阳先生作法事,孝子们向死者行叩首大礼。有的还要为死者著祭文。出殡时以灵位、引魂幡、遗像、灵屋、花圈、灵柩为送葬队伍的送别顺序。灵柩停歇时,孝子要转身面向灵柩下跪。土葬坑用火纸、芝麻杆(节节高之意)烧热,俗称烧坑。毕,灵柩入坑放好后,阴阳先生撒粮,孝子接粮。然后是孝子双手交叉向粮仓罐抓粮,将粮仓罐放置灵柩两侧后,掩埋灵柩。人死下葬后,要按阴阳先生推算死者的回煞日期,回煞之时在堂屋摆好酒席后全家人要回避。从死者之日算起,每七天到死者坟前烧纸一次,连续烧七次习称“烧七”。满百天烧百期,死后第一个新年叫烧新香(部分地方称烧新年,时间是正月初四)。满周年烧纸叫周年祭。在城镇,实行殡葬改革,推行火葬,人死后,遗体停放殡仪馆,发讣告,确定开追悼会日期。追悼会期间,亲朋好友前来向遗体告别。火葬后骨灰停放殡仪馆或葬入公墓。2022年,殡葬全面推行火葬。

2、传统节日习俗

春节。农历新年初一俗称春节,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日)俗称过年或除夕。立冬以后,杀年猪,腌制腊肉。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后,家家户户开始打扫房子卫生(扫阳尘)和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餐具、洗涤被盖、蚊帐和衣物。农家杀鸡杀鸭、下田捕鱼,置办自产年货,城镇居民到超市或集贸市场购置新鲜年货。农民工也逐渐返家过年,带回外省年货,在外工作学习的亲友也赶往家中,捎回外地精美年货,让家人品尝异地风味。在农村、城镇、机关单位,贴对联、挂大红灯笼,插彩旗,增加新年喜庆气氛。煮团年饭,家里人谁厨艺最好,谁就主厨,为全家人献上可口丰盛的团年饭。必备菜肴有:鸡。“鸡”即“吉”,意指来年全家大吉大利。鱼,即年年有余之意。这两道菜无论怎样烹饪,必须上桌。腊肉、猪耳、内脏应有尽有。团年饭,以炖、炒、炸方式烹饪各种菜品,兼配各种凉菜,丰盛之极。年夜饭喝酒也讲究习俗,全家齐上桌时,由家里最长,辈分高的先提杯并呼唤大家齐饮,然后互敬酒祝福。吃菜要求样样菜都吃一点,并且每种菜肴不能吃完,表示有余有剩,风调雨顺。洗脚,年三十晚洗脚,裤卷到膝盖以上,膝盖必洗。有三十晚洗膝盖,来年运好的传说。守睡,即等发压岁钱,家里的晚辈(小孩)等长辈发压岁钱后才睡觉。1986年以前,发压岁钱几角、几元;是年后,一般发几十元、有的几百元或上千元。也有在外工作或务工的晚辈给长辈发压岁钱的。发毕压岁钱,洗好脚,全家围坐电视机旁,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零点”辞旧岁,迎新年,燃放爆竹、烟花、礼炮。正月初一,庆新年。1986年至2006年,县委县政府年年组织大型街头文艺表演,有狮龙舞、彩车、各种民族民间舞蹈进行表演。人们穿着崭新漂亮的衣服,外出游玩,见面互贺新年好!新年快乐!或在家看电视聊天,也有亲朋好友相聚搓麻将、玩扑克牌的。正月初二开始互相拜新年,大多数新婚夫妇首先到媒人家拜年,再到岳父岳母家拜新年。县委、县政府每年春节举行团拜会、茶话会,向老同志拜年,向复员、退伍军人、转业军人拜年。党政领导借电视荧屏向老百姓拜年,恭祝新年吉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挂大红灯笼、放烟花爆竹、搭台唱戏、耍龙舞狮。2020年后,政府组织庆祝活动,举行烟花晚会,文艺表演。百姓家吃元宵(汤圆),愿家人团团圆圆,一帆风顺。县委、县政府组织元宵晚会,放烟花、爆竹、文艺表演。

清明节。  清明节俗称祭奠日。从古到今,清明节城乡居民都要到仙逝的亲人坟前祭扫(培土、烧化冥钱,在亲人坟头挂上白纸,又称“挂坟”)。学校组织青少年到烈士陵园祭奠英灵,或在烈士墓前举行入团宣誓仪式。新中国成立前,宗族举办清明会,新中国成立后停办清明会,1986年后,部分同宗姓氏举办清明会,聚集同族人吃祭祖宴。2006年清明祭祖更加盛行。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门上挂菖蒲艾叶、吃点心、粽子、喝雄黄酒。农村有在小孩的额上、头上、胸前点雄黄酒,以防虫害侵扰。部分年龄较高的老者用雄黄酒兑蒜水沿房四周喷洒,传说可防止蛇毒侵扰。2022年,农村过端午节,新婚夫妇有去岳父母家送节的习俗,赠送二老蒲扇,回赠礼品为二把雨伞(或二顶草帽)。旧称“取草帽”或“取伞”。是年以后,青年男女外出务工者甚众,送端午取草帽的习俗渐冷淡。县城和个别乡镇政府组织划龙舟、抢鸭子等传统文娱活动。端午节市场上卖粽子、菖蒲艾叶、草药很多,2022年,节庆活动更浓。

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为七夕节,又称中国情人节。传说七月七日这天,王母娘娘开恩,命喜鹊仙子搭桥,让银河两岸牛郎织女相会,人们如果在葡萄架下还可以听见天上喜鹊搭桥的声音。如今,七月七日这天,青年男女互赠礼品,表达爱意,或在异地务工的青年男女,利用手机互发短信,表情达意。县城青年男女,相约酒宴相待,歌厅唱歌跳舞;或外出蹓街逛商店。这一天,鲜花、玫瑰畅销,价格高出平常的几倍。

月半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月半节俗称中元节,又称鬼节。人们传说七月半,鬼魂要回家与家人团聚,有“七月半,鬼乱窜,高粱地里一多半”的说法。各姓氏祖传祭奠时间不同,后人沿袭。农历七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为迎接日。在堂屋中间摆设宴席,在堂屋神龛前烧化冥钱,恭请去世先人回家过节。再在堂屋门外烧化散乱冥钱,配洒水饭,送走孤魂野鬼,现在农村还流传“七月半抢水饭”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至十七日为送鬼时间。现在祭奠方式比较简单,月半节来临,到祭祀店购买冥包冥钱,写上去世祖先名字,在野外烧化表达敬意。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全家聚集在一起,蒸糯米、打糍粑。晚上摆上糍粑馍馍、月饼,在宽敞明净地方赏月,单位、工厂也举行赏月活动。农村还保留中秋节送糍粑馍馍的习俗。1990年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中秋节之际,给亲人打电话祝福问候,机关单位有请吃团圆饭,发月饼的习惯,同事亲属之间互赠月饼以示庆祝。中秋节前后,城里市场卖糍粑、月饼和糍粑馍馍的很多,买的人也很多。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1986年,国家决定重阳节也为“中国老年节”。此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逐渐增加,党和政府重视老年生活。每年重阳节,各单位组织慰问老年人,给百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津贴、赠送礼物、祝寿。共青团、学校等单位组织青少年到敬老院慰问,帮助老年人洗衣、挑水、打扫卫生、表演文艺节目。老干局、老龄委、老体协、教退协、机关退协等老年组织举办书法、绘画展览、座谈会、茶话会,开展老年门球、舞蹈、拳剑等文体活动。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佛教传入中国后,传说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祭日,佛寺和众信徒用香米及豆类煮粥供奉。此后民间腊月初八以食腊八粥为俗。腊八粥用大米、糯米、豆类、花生、核桃仁、腊肉颗颗混合熬煎成,兼配生姜、大蒜、大葱等佐料,香味扑鼻。也有信佛者当天忌荤、熬腊八饭不搭配腊肉颗颗。过了腊八节,家家户户开始购买年货。

3、宗 教 习 俗

蓬安宗教,历史悠久。汉时有佛教、道教传入。明清后有天主教、基督教等传入。蓬安信宗教的佛教居多,佛教没有成立佛教团体,佛教事务由南充市佛教协会代管。1998年12月,在环城路建基督教堂一所,2004年在河舒镇建天主教堂一所。全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四个教派,有神职人员14人,教徒3762人,信教群众近10万人。2022年底,批准开放的佛教寺院有3处:龙角寺、龙云寺、南海寺。

佛教。 佛教的传入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唐朝已建有多处寺庙,并在锦屏山古佛洞、佛尔崖等地雕刻佛像众多,后因历代战乱损毁。明清和民国时期尚有多处寺庙,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破除迷信,寺庙无存,锦屏城西尚有观音阁残留部分。蓬安佛教志书有部分文字记载。

龙角寺位于龙角山,原建有古庙一座,又分三义殿,即:“天王殿”,塑有玉皇大帝之像; “龙王殿”,塑有四海龙王之像;“雷公殿”,塑有雷公电母之像。庙殿修建极为考究,虽为砖木结构,门、窗、柱、梁都刻制精美的花草、鸟兽和完美的菩萨像,山川、楼台、亭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据县志考,寺庙初建于唐末,三殿陆续建于明朝。庙内有数十块石碑,排立有序,为记事碑、功德碑、庙规碑、僧戒碑,还有文人墨客游来此庙的题词诗文等。用楷、篆、行、草、隶书刻而成。寺内常年香火缭绕,钟鼓齐明。历来僧尼不断,平时多者4-5人,少者1-2人。本地朝拜寺庙的人以初一、十五和节日为多。特别是每年六月二十四的雷祖会,更是热闹非凡。1957年,雷公殿被拆毁,材料用作修建周口新市场。1998年,政府为满足广大信众进香拜佛,经省、市、县宗教局批准,恢复重建龙角山雷公庙,更名龙角寺。1999年4月县宗教局组建庙筹备组,聘请释寂扶法师主持修庙。2000年3月观音殿建成开放,12月,撤除大众气功养身阁,建龙角寺大雄宝殿。2001年,成立龙角寺管委会,释寂扶法师为主任。2003年龙角寺大雄宝殿在释寂扶法师主持下开展佛事活动,化缘募捐,筹集资金,南充籍欧老板垫资修建大雄宝殿竣工,7月,释寂扶法师为修殿积劳成疾而圆寂。2004年9月,释寂智任住持,带领释照元,释能悟众僧开展佛事活动,香火日望,信众渐多。

基督教。  基督复临安息会1926年(民国15年)传入蓬安,租金溪场(金溪镇)下河街唐逢寿店作教堂,传教士杨约翰(中国人)。1928年,购买金溪场姚家沟姚清前的地,自建教堂一座,传教士江振华,教堂名为“基复临安息日会福音堂”,信徒约30人,多为本地人。教堂内办有“三育小学”。 1932年中华圣公会在蓬安周口镇木桥湾建立支堂,信徒30余人。1945年后,传教士调走,无人主持工作。1947年南充福音堂高尚徒致书蓬安教会,发起“三自革新运动”,姚家沟的信徒响应参加,但未成功。

1988年,有新信徒到南充市大东街福音堂参加聚会。1992年,蓬安基督教信徒已发展到500多人。分布于蓬安县周口、福德、新河、中华、杨家、河舒等乡镇,基督教信徒增加,需要重新开放基督教活动,1997年9月县政府批准在蓬安县周口镇开放基督教活动场所,并成立基督教活动点筹备组。由陈联信为组长,筹建基督教活动场所。选址于蓬安县环城路中段(周口镇铧厂村4社),并于1998年12月6日正式建成开放。教堂占地1.3亩,建筑面积766平方米(含附属设施)。此间,信徒捐款23.5万元,教堂内设施桌椅210余条。是年,蓬安正式成立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兰秀君当选为首届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陈联信、赵玉洁、耿华超为副主任,当年信徒统计人数为1050人。2002年,信徒约1200多人;2004年,捐床20余架、棉絮100多床、被套80床、床单50床、风琴1架、电扇22把、热水器3个。信徒约1500人;2022年,信徒约1600多人。

天主教。蓬安天主教于清末传入,教民分布在原县城(蓬州故城陵江镇)和银汉乡等地,建有陵江教堂,先归成都教区,后改南充教区辖管。十九世七十年代南燕、福德设分堂会所,1923年(民国12年)以前由营山教堂管辖,后改为广安倒石桥教堂管辖。1949年,营山天主教堂神甫何永代管蓬安天主教堂。新中国成立后,破除迷信,教民大多停止活动。1981年,利溪镇乡民刘涉贞等4人到南充治病,接受南充天主教教堂张顺跃神甫乡民入教,参加教规教理教仪培训。1984年,利溪镇、马回乡、新园乡等地先后100余人参加天主教,后扩大到三坝、碧溪、河舒、三元、周口等乡镇。2001年在教友刘应乾、徐一心、李本平等倡导下,8月向县民族宗教局递交关于成立蓬安县天主教建堂筹备的请示。2002年4月县国土资源局同意蓬安天主教在河舒镇15村2社征地6亩建教堂。采取教友捐一点,教区给一点,向教友借一点,向外地争取一点的集资方案,很快收到南充教区神甫陈功鳌等捐资20万元,蓬安教友捐资20万元,教区拨款20万元。2003年6月开始兴建天主教堂,总建筑面积706平方米,2004年3月竣工投入使用。2022年,天主教信徒增至1382人。

道教  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道陵天师在蜀中创立道教,设二十四治(化),蓬安属地有传教点。2022年,全县境内现有道教信徒37人,至今没设有教堂。

4、禁 忌 习 俗

忌时。正月初一忌吃荤,忌倒水、扫垃圾出门。正月和腊月忌说不吉利的话和不吉利话的谐音,忌别人在自己面前哭泣。农历二月初二:忌雀儿。每逢这一天,农民不下地耕作,粮食成熟后,免遭鸟雀蚕食。农历三月三日:忌蚂蚁。山坡上生长一种野草叫蚂蚁草,三月三日,采挖蚂蚁草置家灶台、桌上,以后蚂蚁就不会再出没。农历四月八日,嫁毛虫。农村老人延旧习。当天将“佛祖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入青山里,永世不归家”这四句话,每两句写一红纸条,四句两条。交叉(X型)贴在家的墙壁上,按需可贴几幅。从此以后,毛虫就不进家门了。农历五月二十三,龙会,忌下雨。传说五月二十三龙升天聚会。民间流传“天干不天干,就看五月二十三,大落大干,小落小干”。七月十四、七月十五月半节又叫鬼节忌夜出。

忌事。 婚嫁中,忌再婚者送亲,忌寡妇、孕妇进新房、坐床;忌打破杯碗碟盘等。丧葬中,死在外地人忌停尸于堂屋;儿童青少年夭亡,忌埋在向阳之处;挖墓坑忌换地方。建房忌大门对正北方;忌房前有大坑陡坎;建房忌说“无人”等话语。早晨、节日或家有人出远门时,忌说不吉利话,忌有人哭,忌打烂东西。出门开车忌端汤碗菜盘倒。婚丧办酒席上菜忌盘子重叠。农历初七忌出门,初八忌回家(农谚称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女儿过年回娘屋忌扫地,以防把娘家财务扫走。忌喂倒漩猪、五爪猪;忌母鸡打鸣,公鸡上房;平常忌跑猪和猫来;忌妇女坐门槛、扁担,忌经期踩男人影子等。2006年,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大部分禁忌消失。部分人还有禁忌的思想,农村较多一些。

来源:蓬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4-01-17 14:39:23 浏览次数:
终审:何谐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