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乐山市>五通桥区>详细内容

五通桥区地情

风光秀丽的五通桥,素有“小西湖”之美誉,著名画家丰子恺曾赞曰:“且喜蜀中风景好,桥滩春色似杭州”。五通桥城区依山傍水,城内榕荫披覆,两河碧水四季如镜。五通桥人喜游泳,水上活动十分丰富,这里有着全国“游泳之乡”的称号,也是全国赛艇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龙舟会”。五通桥龙舟盛会由来已久,据史记载,清顺治年间,五通桥就盛行举办端午龙舟会。乾隆年间,开始了端午龙舟竞赛和抢鸭子活动,沿袭成俗,从不间断。咸丰年间整治河道后,龙舟会一年胜一年,附近水路码头均有龙舟前来参加,有的年份多达百只以上,几十里外的乡民也像赶庙会似的邀约亲朋好友前来观看。《犍为县志》有“五月端午节,五通桥尤竞行龙船会,仕女游江,舟多如鲫,其盛况冠于治域及沿江各场”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龙舟会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1979年恢复了“文革”期间曾停办的龙舟会,以后每年或隔三、四年即举办一次。每到端午,水上彩船林立,金鼓齐鸣,龙舟竞逐。入夜,焰火腾空,龙舟喷火,彩龙游弋。两岸数十万群众陶醉在这美景之中。正是“水上风光五通美,龙舟竞赛闹端午”。这一民俗活动不仅吸引了本地人,也引起了外国人的关注。

贰柒拾”。“贰柒拾”起源于五通桥民间,故有“桥字牌”之称谓,简称“字牌”。据1992年版《五通桥区志》记载以及当年的耄耋老人记忆,“贰柒拾”与五通桥盐文化和码头文化密不可分,“清代中叶,五通桥的盐业已经兴旺发达,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盐、煤下河上岸,进口出关,资本家或揽头为便于与搬运工人结算搬运费,实行每抬一包盐或一筐煤发一个特制的牌子,最后凭牌子到指定地点领取搬运费。搬运工人拿着牌子后,工余之暇玩牌寻乐,从而萌发了最早的字牌活动。”“贰柒拾”代表性传承人姚学云告诉记者,因为“贰柒拾”是码头工人在劳作之余发明创造,当时也主要用于益智娱乐,兼具博弈竞技性质,所以参与者众多。同时,“贰柒拾”这一名字也暗含“盐味”。“贰”,是指盐、煤2种物质,其中,黑牌指代“煤炭”,红牌指代“盐”(白色的盐无法用白色来呈现“贰”字,就改用喜庆的红色来记);“柒”,正是指玩牌者手中的7房牌。到了民国时期,由于竹签牌携带不便,有人将其改进为纸牌。后随着“贰柒拾”越来越普及,这一码头工人特有的博弈工具也进入寻常百姓家,逢年过节,几乎家家都打桥字牌。在“贰柒拾”形成严格、基本固定的竞技规则后,更是风靡一时,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凡有人群聚集便有“贰柒拾”的博弈竞技。这一娱乐形式成为当时人们业余消遣和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也逐步发展成为今天乐山、眉山一带广为普及的大众游艺益智博弈竞技娱乐活动。“贰柒拾”因饱含浓郁的本地特色,2006年被列入乐山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乐山市五通桥区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3-12-19 15:51:34 浏览次数:
终审:何谐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