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县
岷江船工号子:岷江船工号子是一种戏曲唱段,无固定演唱模式,是随着水势不同,即兴编唱,音调时而高亢激越,时而婉转抒情的水系音乐。岷江船工号子历史悠久,在四川劳动号子中颇具特色,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文化瑰宝,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它的存在从本质上体现了自古以来岷江各流域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粗犷豪迈中不失幽默的性格,同时在音乐的形成和内容上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2009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罗城麒麟灯:罗城麒麟灯是犍为县罗城镇特有的一种民间灯舞,有别于其他灯舞,它独特之处是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表演阵容宏大,演员多时100余人,最少也需20人左右,为所有民间灯舞中罕有的庞大场面。罗城麒麟灯从服饰、音乐到表演动作都借鉴了传统川剧表演形式,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川南地区确立了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传统艺术精品地位。每次演出盛况空前,震撼人心,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是其他民间灯舞所无法比拟的。2007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祭孔礼仪:犍为的祭孔礼仪由来已久,它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和完全复古,而是着眼于展现犍为人民对孔子、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和解读,着眼于对传统文化思想情感的表达,加入体现时代进步的新文化元素,在传承传统祭孔的前提下,按现代人的理解加以组织和表述,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重大的结构性调整,实现突破、创新、丰富和提升。通过祭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2011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成人礼:据史料记载,从明代中期起,犍为文庙即开始举行冠礼活动,作为体现儒学精神内核“礼”的重要元素之一。自2011年起,犍为县在深入挖掘、整理历史上文庙冠礼活动资料的基础上,秉承保留精髓、传承创新的理念,融入时代元素,经过几年的反复尝试、精益求精的编排演练,形成了一套较为丰富、成熟的犍为文庙成人礼活动模式。成人礼活动举办以来,先后有本县及周边区县上万名15至18岁的学子参加,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在省内产生了良好影响,对传承优秀儒学文化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2013年,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榨鼓草把龙:草把龙属于历代传承下来的民间灯舞。舞龙风俗、服饰、配乐和表演动作都运用了传统表演形式,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榨鼓草把龙”在省内享有较大知名度,多年来多次参加省、市、县举办的民间文艺调演和巡游活动,确立了榨鼓草把龙在省内外民间传统艺术的地位。2008年,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清溪剪纸:清溪剪纸是一种富有独特魅力的民间艺术形式。用材简便、普通,不择场所,随意而作,以剪为主,以刻为辅,剪、刻出的作品线条流畅,气韵贯通,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清溪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造就了清溪剪纸的繁荣和发展,也影响了清溪剪纸的风格,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清溪剪纸在图案、方法、风格上具备自己的特色,又兼具南方的精致美和北方的淳朴美。2021年,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