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
藏羌服饰 亚罗、夹壁、沙坝乡男子衣服一般为大领装,不镶边,以布料毪子或牛皮缝制戴毡帽或狐皮帽,腰系红色或紫色麻丝绸料制作的腰带,脚穿牛皮筒靴,腰间佩戴一把约两尺长的藏刀和银镶珊瑚珠的大火镰刀。杂谷脑、甘堡、上孟、下孟及薛城的甲米塔子以下则穿开衩、小领、有细扣长衫,外穿布褂或绵羊皮里布面褂,头缠青布帕或戴狐皮帽,梳独辫,拴绑腿,穿毛鞋或缀有獐皮的云状布鞋,佩带银镶珊瑚火镰刀一把,腰拴“白裹肚”。妇女穿小衩口镶边、小口领长衫、两边衩口上端镶红绿黄色布条,拴用各色布条镶成的前围腰和白褶长裙,外套左侧开扣的镶边长褂子,梳双辫缠于头,搭绣花巾,穿大足裤,长筒牛皮底鞋,腰系五色棉丝线织成的花带子,于围腰带上边拴镶银乳盖状的红牛皮带,腰间挂金或银镶嵌珊瑚小刀。五屯女服为镶花边、两边叉口镶图案花边小领长衫,外套外侧开扣的镶花边领褂,拴异色布镶边的白线锁边有皱褶的前围腰和有32道皱褶、银质韭菜花的后围腰,头搭绣花青布褶叠头帕,穿绣花包包鞋,胸前挂金包,左腕戴珊瑚银镯,有的戴珊瑚银耳坠,压鬓发银片等。
羌族男女在劳动时穿麻布或毪衫,外套羊皮褂;平时或节日则常穿阴丹兰、青色或折土布长衫镶花边,外套一布面和绸面、一般以两扣或三扣为一组的“坎肩”。青年妇女和少女在内衣袖尖常接红布袖口,与外衣相衬别有风彩;腰束红、绿色布带或绸带,拴绣花或印花围腰,腰带左侧挂针筒、拉针。脚穿绣花“云云鞋”,缠白布绑腿,未婚少女白绑腿上外缠半节红绑腿;发梳长辫盘于头上,插一根银质“帕针子”(装饰品),缠青色或黑色、白色头帕;手戴银、铜质圈和戒指。妇女都戴耳环,年轻妇女多戴“瓜子米”耳坠,中老年妇女多戴“古老钱”式银片坠。
饮食 除米亚罗地区外,藏、羌民族饮食习惯大体相同。用玉米面可做“麦拉子”(玉米糊)、“搅团”、“蒸蒸饭”(包括锅蒸蒸)、“玉米馍”(冷水粑、刀片子)、“面汤元”、“金裹银”(玉米面和大米饭)等,同时还可做藏、羌人民极为喜欢的蒸蒸酒,用麦面做的有:馒头、包子、烧馍、炕饼、煎饼、面条、拉面(面皮子)、饼子、抄手、面片(刀削面)“面絮絮”等;荞面除不能做“拉面”外,凡麦面可做的食品荞面都可以做,同时还可作“灯盏窝”。以青稞、玉米为制作原料的“咂酒”是藏、羌族人民极为喜爱的食品。米亚罗地区主食多以酥油、糌粑、马茶、奶茶食用。
住房 藏族民居建筑皆为石块砌墙,木质梁架的石木结构。一般有三、四层,也有五、六层的,三层者底层作畜圈,二层作厨房、库房和住房,三层设经堂、客房。羌民修建住宅的建筑材料是当地形状各异的片石和黄泥土,或粘土石墙以片石和黄泥浆垒之。住宅外型多数为堡垒式,基部比较大,渐上则渐收缩。有两层和三层两种,均以独木作为锯形楼梯,上下两层者人居楼下,楼上为晒台及储粮堆杂物之用,牲畜圈另设屋外,圈旁为厕所。现新修的民居趋现代化,多采用仿城市建筑的砖混结构,房屋附建阳台,有的则按城市建房样式修建砖混结构的楼房。
婚俗
羌族的婚俗 羌族婚俗较为繁琐。一桩婚姻一般要经过说亲、送定准酒、吃开口酒、吃大酒、吃报期酒、结婚等几个阶段。大多在秋收后农闲举行。前后常需五六天,女方要比男方提前一日开始。婚礼第一天为“开笼”,杀猪做准备工作,晚上请亲友喝酒,安排执事人员。第二天晚上“花夜”,男女两家各自举行。新郎、新娘要换上新衣,新郎要穿上长袍马褂、戴礼帽,并插“金花”一对,两肩交叉各挂红绸或红布一条。。第三天接亲,由“红爷”率领几个小伙子、两个儿女双全的中年妇女,两个“吹吹匠”(吹唢呐的)等接亲人员去女家接亲。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带上礼品去岳家回门,当天回归。
藏族婚俗 杂谷脑、甘堡、上孟、下孟等地的婚俗受汉族影响,且有自己的特色,在说亲时,要请一个亲友作媒,携带“三色礼”(白酒一坛、香猪腿一只,点心一封和挂面三把)去女方求婚。如获允婚,女方收下礼品,并在空酒罐内装上青稞、小麦或大米并装酒曲三粒,罐颈上拴“哈达”一根。接亲时男方由一个长辈带领8--10个小伙子,背着礼品和一个拴上“哈达”的人型面馍前去接亲。出亲前,女家要给新娘做一个人型麦馍(夹勒),拴一根“哈达”在人馍的颈上,胸前挂一银牌,并用红、绿、黄三色丝绸围着,然后敬神拜辞长辈,由同辈中的青年男子或新娘的兄弟把新娘背出门送上马。新娘到达男方门口后,引新娘进入神堂,在进门的右边席地跪坐;新郎身着长衫、腰拴红带、头缠青色布帕,上插“金花”,跪坐左面;参加婚礼的亲友也席地跪坐,静听喇嘛念经。念毕后,喇嘛给新郎、新娘各敬一杯祝福酒(莫搅丁),并给他们在颈上挂“哈达”和“金刚带”。新娘三天回门,如女方缺乏劳动力可多住一段时间;如男方缺乏劳动力,也可三几个月后才接回新娘。新娘回门时,新娘嫁奁才带来。
葬俗
羌族葬仪 理县除蒲溪乡保留火葬外,其余地方的羌民也和汉族一样以土葬为主,凡非正常死亡、孕妇难产死亡和久治不愈的疾病死亡的则需火葬。蒲溪乡羌族,一般都在族坟上火葬,三天后,只需去盖上泥土就行了。但凶死者只能在火坟旁火葬;出嫁后的,不得归葬族坟。
藏族葬仪 理县藏族的丧葬形式有四种:塔葬、火葬、土葬、水葬。塔葬是把尸烧化成骨灰放在小型塔心作纪念,只限于活佛、格西和一般喇嘛。土葬,埋入土内造坟堆。土葬一般是把尸体放在木棺内埋入土内造坟堆;也有的把尸火化后,骨灰放在小木匣内或土罐内埋入土内造坟堆。水葬,一般是小孩死后放入小木匣内投入水中。
传统节日 藏历是藏族的传统历法,县内藏族的藏历年一般都与春节一起过。米亚罗镇、夹壁乡、沙坝乡的藏民一年举行两次“若木纽”节,一次是在农历五月的“仁古若木纽”,是农历十月或冬月的一次“觉日若木纽”,会期一般3至5天。五月的“仁古若木纽”节,各寨都要到各自固定的神山“烧烟烟”,在山上搭起帐房,男女老少都尽情的欢乐几天,以祈求风调雨顺,消灾免难。农历十月或冬月的“觉日若木纽”节,各寨都要选择宽敞的旷野,搭起帐房,合买牦牛宰杀,牛肉按人头分给各户,互相宴请;草坪上四处放着咂酒坛,男女老幼穿上节日盛装纵情歌舞,有时还举行赛马、射击等活动。 羌历年是羌民最为隆重的节日,每年在农历十月初一举行花儿呐吉庆典,一般3至5天。蒲溪羌民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还过夬儒节,即祭山会,祭拜大自然万物之神,祈求来年吉祥平安的重要节日。藏羌民族除了过自己本民族的节日外,也过汉族的所有节日,尤其把过年(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来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