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清明特辑】一度清明今又是‖刘志宏

作者:刘志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04 19:52:55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度清明今又是

刘志宏

清明前后,四季分明,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淮南子·天文训》云:“气温回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这个意义深远的节令里,清明祭祖,扫墓既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也是传承亲情、系结血脉的终极桥梁。

父亲去世已有二十个年头,由于年年清明祭奠,久而久之,我对清明祭祖程序有了比较多的了解。或许故乡历史厚重,民风淳朴,孝心昭然,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忠义文化、孝道文化、诚信文化经年茂盛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清明祭祖也就格外隆重。“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正像古人诗中描写的那样,清明前后,祭奠先人的脚踪纷沓而来,每块墓地上都呈现出一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忙碌景象。比较奇特的是,每年的清明都是细雨洒向田野、滋润灵魂的天气,好像老天也特别理解人间的悲苦深情,让青草野花、清风细雨伴随着离人的心绪,在亲人长眠的地方倾诉一年来的别离和哀伤。

在家乡清明上坟是一件很严肃、很认真的事。首先要准备祭拜用的酒菜、香纸、烟茶、冥币、鞭炮等;其次到了坟前,先由年长者烧纸焚香,上菜敬酒,八拜九叩,其它人依次进行。在整个祭奠过程中,一起一跪,抱拳合掌都十分讲究且男女有别,给人一种神圣而又虔诚的感觉;还有族群里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长者要给先人报告家中一年来的情况,祈福先人继续保佑家族兴旺繁荣,平安吉祥;再就是大家添土圆坟,恭祝先人天堂安乐;最后燃放鞭炮,为先人送去敬意和吉祥……“寒雨润秦地,清明漫衷情。草绿新坟阔,花残旧梦沉。仰天无大道,低首有断云。遥忆儿时乐,夜夜泪湿襟。”在这种肃穆而神圣的气氛里,每个前来祭奠先人的灵魂自然和大山一样在雨中静默,深情地注视着人间的悲欢。而抚摸着亲人坟头上的一缕缕青草,就像触摸到亲人温暖的手臂,便会感到他们灵魂的真实存在,知道他们的思念和哀愁,用心追忆着那些曾经的音容笑貌。一片悲伤和欢乐如泣如诉地讲述着一段段平凡的、辉煌的历史,以及被这些历史燃亮的岁月,一种昂奋就会油然而生,让你感悟生命虽不能永恒,但精神的光华却能承载起生命的重量,把握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让岁月去慢慢咀嚼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不朽哲理。

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时期,华夏大地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成为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真挚深情。因此,是否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一个国家与文明的历史,是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的。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我们的身份清晰而神圣。“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活的人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经典之作,是中华民族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无畏力量。

“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渐渐,湿了清明。”年年清明,我都感慨万端。虽然父亲去世已有二十个年头,用家乡人的话说,都已成为了“神”。但每当这个季节,我的心头都会涌上一片难言的感慨。或许,在如烟如雾的清明雨里,亲人的英灵早已化作了山野的碧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悄悄地再生了,并且向我们昭示着一种永恒的生机。清明的风,拂去了逝去生命世俗的尘埃;清明的雨,荡涤着继续生活人们的愁绪,使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感受一种沐浴后的清爽和新鲜。因此,对阴阳两界的人来说,我相信只要有阳光雨露的滋润,人生就会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缺陷走向完美。而九泉下的先人们透过漫山遍野的生机,给我们传达着他们欣慰的微笑,这对每一个有孝心的人来说,岂不是心灵深处一种最好的安慰吗?

一度清明今又是。站在清明传统的习俗里,年复一年地感受着、重复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祭拜先人礼节。可喜的是,清明节于2006年5月20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的一部分。“阴阳两界一线牵;清明人情最温暖。”鹃声凄切、呼唤情切;清明雨纷纷、泪也纷纷。我只有举起一捧望穿千年的祷告,在与先人传递信息的对话中,让给死亡铺缀上生命的温热与绚丽,将阴阳生死两界的界限模糊掉,衷心祝愿生者更美,死有所归;衷心祝愿清明成为孝道的一种延伸,人性的一种回归……

作者简介

刘志宏,男,政工师,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甘肃自然资源报社。作品散见《甘肃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散文诗》《诤友》《青海湖》《巴蜀史志》等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志宏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