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扶贫路上绽芳华(雍小燕)
扶贫路上绽芳华
雍小燕
2018年,北川县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国瞩目。在脱贫攻坚的大江奔流中,我们永安小学的教育扶贫,便是这奔流中的一朵小小浪花。永安小学 50 名老师,数年如一日地帮扶 50 个贫困家庭,书写了一个个温暖故事。
几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弱小的女孩在自家房屋的后院里抱柴禾。当她战战兢兢地把几根柴禾抱在怀里准备向家里走去时, 突然一道闪电点亮了漆黑的夜空,一声炸雷在头顶上炸响,惊恐的女孩分明看见屋后的那座坟上晃动着人影,女孩凄厉地尖叫了一声,丢了柴禾就开跑......从那以后,这孩子落下了害怕打雷下雨的病根。
这个女孩就是我校李长英老师帮扶的后庄村五组的一个孩子,她叫严小庆,是一名孤儿。小庆的母亲在她还很小时就离家出走了,小庆读三年级时爸爸又不幸因病去世,爷爷奶奶也先后病逝,可怜的女孩就成了一个孤儿,跟着叔叔婶婶过日子。
李长英老师是一位老党员,被孩子们亲切地叫做“李妈妈”。当她了解到孩子的身世后,被孩子的不幸遭遇强烈地震撼了!可怜的娃,她有什么过错?为什么要遭受这些折磨?从那以后,李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照顾小庆,不仅抽时间单独为她补课,和她聊天,还给她买衣服,买好吃的。
一天夜里,又遇到了打雷下雨,小庆的病又犯了,在寝室里使劲抱着头尖叫。李老师把小庆接到自己宿舍,抱在怀里,一边安慰,一边轻轻地告诉她,那晚上她看到爸爸坟上的人影,其实是树木的影子,一点都不用害怕,不信以后我们一起去看。小庆在老师的怀里睡了。那一夜,在那个怀抱里,驱散了孩子心中的恐惧,那一夜,在那个怀抱里,孩子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她睡得很香。
现在的小庆,节假日里经常到“妈妈”家玩耍,笑声不断。李老师说:“在党员爸爸、党员妈妈活动中,我们把温暖送给了有需要的孩子。我多了一个女儿,国家也许又多了一个合格的人才。”
我们深知,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举。我们扶贫就是帮助贫困户生长“造血”功能,激发他们脱贫致富、开启幸福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
李林红老师,上半年身怀六甲,仍奔忙在教育扶贫第一线。她帮扶的四年级学生陈仕龙,是向阳村 4 组一个特殊的贫困家庭的孩子。陈仕龙父亲是一名服刑人员,母亲回了娘家,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身患残疾,奶奶李玉兰就成了全家的顶梁柱。 李林红老师经常给陈仕龙家送油送米,送衣送被,还不厌其烦地给陈世龙“开小灶”补习功课。怀着身孕的李林红老师和学校其他老师一道,为李婆婆送去了100只小鸡、小鸭,希望他们靠养殖增加家庭收入。开学初,李奶奶说:“鸡鸭长势喜人,已经卖了10几只。”她说她给李老师打了电话,问她生了没有,生的是男娃还是女娃?想去给她送点土鸡蛋。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教育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控辍保学、送教上门,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乔云贵老师用他的执着和坚持,也为我们写下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飞山村李勇江家的小儿子李金晨六岁半了,不能走路,不会说话,一直没法入学,妻子只能在家照看小金晨,全家只能靠李勇江一人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年届退休的乔云贵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请缨送教上门。他常常弯着腰拉着小金晨的手教他学走路,“左左,右右......”,他每次都用手摸着小金晨的喉咙,同时让小金晨摸着他的喉咙,让孩子感受声带的震动,教孩子学发音学说话。也许他的爱心感动了天地,他的付出收获了奇迹,孩子终于颤颤巍巍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咿咿呀呀地叫出了第一声“妈妈”。
如果有人问,参与扶贫的老师累不累?那回答一定是“累”,参与扶贫的老师苦不苦?那回答也一定是“苦”。在扶贫路上,张华茂老师被村里的狗咬伤,廖兴国老师在村道上把车开到了河沟里,李老师的孩子摔到了秧田里,但老师们依然坚持着,继续着,前进着......
小清林家养鸡,席老师就到处帮她家卖鸡卖蛋。
小李容家养羊,丁主任发动学校老师冬至节合伙买她家的羊。
小干坤病了,学校师生、家长都主动为他捐款。
杨小兰家改造厨房厕所,家里钱不够,张老师从自己的工资卡上取了 2000 元给他送去。
贾老师今天下村和贫困户一起包粽子,又写了两首诗。
这几十个人的故事,好长,好多。
这一群老师,他们的芳华在扶贫路上绽放,他们的师魂在这一路上更加丰满坚强。
作者:雍小燕(北川羌族自治县永安小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