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搭把手,不让一个人掉队 ‖ 张丽君

作者:张丽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25 08:25:41 浏览次数:623 【字体:


搭把手,不让一个人掉队

张丽君

 清晨的陈山村显得格外宁静,远处重峦叠嶂,云雾缭绕,有种自然又纯净的美。豆大的雨滴打在身上啪啪作响,连续几天的阴雨,让本来就不太好走的山路更加湿滑。帮扶小组一行人谁也没说话,今天要去贫困户俞国成家里谈“两改一建”的事,耽误不得,别说下雨,下刀子也得去。

 俞国成,今年65岁,右眼残疾,村民说他“老实巴交,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妻子弱智,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儿子也因意外腿部残疾,在外当学徒,刨去生活开支,是个典型的“月光族”。儿子指望不上了,只能靠老俞种点地、打点散工维持生计,一年的人均纯收入怎么算也达不到3300元,是陈山村最典型的贫困户。俞国成的女人本名蒋道珍,在家排行老幺,加上她的智力和一个孩子差不多,因此村民都亲切地叫她“蒋幺幺”。 

 走过一段用废旧石料砌成的小路,就是俞国成家。还没走进院子,我们看到蒋幺幺在喂鸡,老远就喊“蒋幺幺,吃了没?”52岁的她满头白发,牙齿稀疏,衣着破旧。听到我们叫她,马上像个孩子似的跑过来,又蹦又跳,两个眼睛笑成一条缝,结结巴巴的说:“吃...了,你们...吃没?”接着就开始叫老俞出来。半晌,老俞才从卧室里钻出来。用钻是最贴切不过了,卧室被各种各样的杂物堆得满满当当,甚至看不清床在哪里,只看到乌漆墨黑的一大堆,帮扶组的同志想帮他将屋子整理一下,把没用的东西扔掉,可是,在老俞看来,样样都是宝,坚决不扔,只有慢慢做思想工作。因为今天来最重要的事是谈“两改一建”,其他事情只得缓一缓。当我们把相关政策向老俞耐心讲解之后,老俞佝偻着身子,眉头紧锁,口里只哦哦应答了两声,然后便是沉默。

 去之前,我们假设了老俞可能的千万种反应,唯独没想到是这样的反应,其他贫困户一提到“两改一建”都说没钱、没人、路不好、天气不好,找各种理由,要各种帮补。但是被全村人认为最穷的老俞却什么都没有说,也没有提任何要求。在我们看来,老俞家那老院子和厕所厨房早该改造了。遇到这样的好事儿,他应该高兴啊,可是此时老俞的反应却让人如此琢磨不透。和我们同去的村干部急了:“老俞,你倒是表个态啊?”老俞这才凑到村干部耳边道出实情。原来,“两改一建”按照政策每个项目只补贴1000元,老俞全身家当就几百元,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一直以来,针对老俞家缺乏劳动力的致贫硬伤,我们想方设法帮着申请低保、申请公益性岗位帮助增收,用他的话说,就是帮了“天大”的忙,现在怎么也不好意思再向我们提要求了。

 当村干部说出原委,我们为老俞的淳朴善良所感动,他用一个不起眼的行动表达了对我们的感恩,脱贫路上的苦与累得到短暂的慰藉。老俞穷,可他不贪、不占、不懒、他缺钱,但他脊梁不弯,心思不歪,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帮,也必须帮。

 然而,县上安排的每村5万元帮扶资金早就超额支出,为老俞申请的低保还没有到位,“两改一建”又迫在眉睫,着实让人进退两难。原本贫困户每户有5万元免息贷款,可是像老俞这样没有偿还能力的贫困户,别说5万,就算5千,我们磨破了嘴皮,银行也不给贷。看来“开源”是行不通,只能“节流”,本着“该用必用,能省则省”的原则,我们请来包工头仔细测量了老俞家的院坝、厨房大小,精确估算经费。水泥硬度、厚度必须达标、瓷砖必须经久耐用,豆腐渣工程咱可“伤不起”。此外可节约的项目也不少:老俞两口子自己出工,可省下400元,在自家山林里取用木料,可省下300元,用自己在河里淘的沙,可省下500元,村里调剂帮扶单位捐赠的水泥1吨,可省下350元。最后,除去政府补贴,只剩1000元缺口,老俞的儿子寄回500元,帮扶干部垫支500元,其实大家都是心甘情愿帮老俞做点儿事,可老实本分的老俞硬是打了借条,一再保证有钱了尽快还。

 经多方打听、性价比对,最终我们为老俞家找到了一些物美价廉的建筑材料。当施工队进入老俞家那天,干部们都去帮忙,监工的监工,搬运的搬运,做饭的做饭,老俞家的小院子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老俞一边干着活儿,一边道谢,平时傻乎乎的蒋幺幺似乎也明白了什么,笑嘻嘻地跟着说谢谢。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两周之后,老俞的家焕然一新,被烟熏得漆黑的灶台贴上了雪白的瓷砖,方便又卫生;杂乱不平的院坝被水泥硬化过后变得干净又平整;长期人畜不分的如厕问题得到改善,老俞家用上了做梦也想不到的抽水式厕所,还有独立的洗澡间。老俞高兴,我们更高兴。

 是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搭把手,困难一定会过去,不让一个人掉队,这不仅是脱贫攻坚的必须,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丽君(女,四川省南部县人,供职于北川县委党校)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