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

史料之窗

  • 犍为王氏书楼究竟在哪里? 无人驿路榛榛草 有客江楼浩浩风 周伦斌 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己亥,苏轼回眉山完成丁忧,十月与父、弟携眷赴京,沿岷江而下绕道长江返汴京。路过嘉州(今乐山市)犍为县,第一次见到了王氏书楼,并写下《犍为王氏书...
  • 条条蜀道通成都 林赶秋 目前有个方言谐音梗“劳资蜀道山”,风行网络。殊不知,在唐代文学语境中真的有“蜀道山”,比如享有“苏张笔力匀”“燕许大手笔”之美誉的张说在其《张说之文集》里就有一首诗题为《过蜀道山》。说起蜀道,就不得不提成...
  •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4期 三苏文化传承大观(四) 王龙海 全球苏迷追东坡 三苏文化的国际影响和研究传播扫描 三苏文化升华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高扬儒家仁政民本追求,海纳释家、道家思想而成浩然气象,其开宗立派的文化艺术成就和仁政...
  •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4期 三苏文化传承大观(三) 王龙海 此心安处是吾乡 全国三苏遗址遗迹地文化传承扫描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三苏遗址遗迹地及港澳台地区文化传承概况,首先有5个具有跨区域联动意义的重大事件值得我们聚焦...
  • 三峡五屼湔山远 岷江,串起了四川的风景和美 周伦斌 西汉时期辞赋家扬雄(前53年—8年)的《蜀都赋》说:五屼参差,湔山岩岩。西晋时期文学家左思(250年—305年)的《蜀都赋》中说:出彭门之阙,驰九折之阪。经三峡之峥嵘,蹑五屼之蹇浐。扬雄、左思...
  •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4期 三苏文化传承大观(二) 王龙海 中国有三苏 当代中国三苏文化传承之眉山视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三苏文脉和东坡文化发祥地的眉山,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关怀下,历届党委政府以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自觉,以传...
  • 东坡借喻古地名 误用“汉嘉”到如今 苏轼诗中一个用错地名带来的影响 周伦斌 北宋元祐五年(1089年),苏轼任杭州知州,得知同僚张伯温将赴自己家乡出任嘉州(今乐山)知州时,特以此诗相赠,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送张嘉州》: 生不愿封万户侯,...
  •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4期 三苏文化传承大观(一) 王龙海 浪沙淘尽,精华永存。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市三苏祠考察时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
  • 平羌江与平乡江究竟是哪条江? 周伦斌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为人们所熟知。但“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平羌江指哪里?《水经注》《元和郡县志》《一统志》以及部分志书,特别是明...
  • “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 在剑阁启动 丛雨萌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3月1日,“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广元剑阁召开,针对蜀道的考古研究宣布正式启动。 蜀道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地理标识,见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
首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尾页 共3049条信息/共305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