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周敦颐与蓬安周子古镇‖邓四平

作者:邓四平(四川省蓬安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12 20:25:27 浏览次数: 【字体:

周敦颐与蓬安周子古镇

邓四平

蓬安县的周子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嘉陵第一桑梓的核心景区之一,被誉为四川最美古镇之一。据县志记载:周子镇系相如县建县即南朝梁代以来,陆续兴起的一座码头古镇,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被誉为嘉陵江上最后的码头古镇。

周子古镇风光(蓬州闲士 摄,方志四川 供图)

周子古镇由下河街、新华街、红军街、顺河街、上河街等古街组成,尤其是这个盐店街,过去这里是营、蓬、仪三县食用盐交易的地方。1933年因红四方面军红九军强渡嘉陵江和国民党军队作战时曾在此驻扎,现在改名叫了红军街,在街口至今仍完整地保存有当年刻下的“武装保护苏联”“中国共产党万岁”“取消一切苛捐杂税”3幅红军石刻标语。

周子古镇下河街(蓬州闲士 摄,方志四川 供图)

现在周子古镇被保存完好的明清风格古建筑3000余套。这些民房沿着山坡而建,沿石梯两侧布局,建筑首尾相连,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别具情调。保存如此完好的古街区在整个四川都是非常罕见的。2008年4月,周子古镇和相如故城一起,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已成为有名的影视拍摄基地,《爱亦无声》《水雨童话》《少年朱德》《女子军团》《橙子熟了的时候》《寻找司马相如》等电影电视剧均在此拍摄。

周子古镇(蓬州闲士 摄,方志四川 供图)

周子镇原名舟口,又称舟镇,取嘉陵江上往来舟船皆停泊于此之意。古镇码头虽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岁月的洗礼,但至今依旧保存完好。古码头上,青铜雕塑着驮盐的船工,贩运货物的马夫,赶场的农妇,古码头石墙上还雕刻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嘉陵江船工》等浮雕作品,完整而生动地再现了周子古镇码头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人文。清代诗人伍联芳有《周子镇》诗这样写道:“一条襟带隔蓬州,数里平沙接渡头。云里鱼鳞江上市,镜中蜃气水边楼。牛毛漩急滩声壮,龙角山高树影幽。遥想爱莲人已古,光风霁月至今留。”

蓬安县嘉陵江周子古渡(蓬州闲士 摄,方志四川 供图)

为什么原来的舟口镇后来改名成为了周子镇了呢?这还要从北宋仁宗年间一个名叫周敦颐的人说起。北宋仁宗年间,湖南道县出了一个很有名望的人,名叫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而改名。谥元,称元公,学者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其在中国儒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周敦颐的代表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浙江绍兴籍的文学家鲁迅(周树人)、周作人是其第32世孙,伟人周恩来总理是其第33世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篇我们耳熟能详的脍炙人口的名作《爱莲说》就是周敦颐先生的作品之一。

周敦颐《爱莲说》(蓬州闲士 摄于周子古镇濂溪祠,方志四川 供图)

周敦颐的父亲名叫周辅成(亦名怀成)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因六举以上特奏名赐进士出身,曾为贺州桂岭县(今广西贺县桂岭镇)知县,后赠谏议大夫。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时任桂岭县令的周辅成的儿子周敦颐降生在当时的桂岭县县衙。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由于大量广泛的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周子古镇濂溪祠内周敦颐像(蓬州闲士 摄,方志四川 供图)

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周敦颐14岁,其父病逝。于是他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投靠在衡阳的舅父郑向,至1037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疏蒜山漕河,周敦颐同母随迁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今衡阳市二中)构亭植莲,周敦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郑家故宅后改为濂溪周氏宗祠(今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处)。

周子古镇濂溪祠(蓬州闲士 摄,方志四川 供图)

15岁时,他和母亲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郑向,当时郑向已是宋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这位舅父对周敦颐母子十分眷顾。在周敦颐20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在生活中,周敦颐开始研究《周易》,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著作《太极图·易说》。它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明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还多方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周敦颐就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宋元公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这里所称的元公,就是周敦颐,元公原是他的谥号。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之祖的地位。

周子古镇爱莲池(蓬州闲士 摄 方志四川 供图)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程颢、程颐两兄弟。程颐在后来回忆说,他年少时就是因为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了科举仕途。立志要学习和探索儒家的如何为圣王的道。周敦颐死后,随着程颢、程颐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南宋时许多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而周敦颐生前的确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

当时的著名诗人黄庭坚就称赞他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jiao)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li:寡妇),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的人,仁宗宝元初(1038年),21岁的周敦颐被推荐为分宁县主簿(掌管文书、机要的州、县属官)。在任上,他明察秋毫,坚持原则、不媚权贵、明断狱案而闻名朝野。在分宁县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是不做的。”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周敦颐善于判案,在分宁县到任不久,这里发生了一件杀人案。相传,当年夏天,有一个人被杀死在路上,人们猜测是被强盗杀死的。周敦颐带了仵作去验尸,见死者身上有十余处伤痕,全是镰刀所伤。周身衣服、物品一样不少,认为这是仇杀,不是抢劫杀人案。于是叫身边的人退下,单独询问被害人的妻子说:“你丈夫平时与谁结仇最深?”被害人的妻子说:“我丈夫忠厚老实,从没与人结仇,只是前几天有个邻居名叫牛二,来向我夫借钱,没有借给他。他很不高兴走了,并说总有一天要报复。”周敦颐立即带了捕快来到死者住的地方,派人通知附近的百姓,叫大家把家里的镰刀全交出来,谁敢隐瞒不交,就要定罪。当数百只镰刀并排在空场上时,一群苍蝇叮在一把镰刀上。经查询,这镰刀正是那个借债不成、口出恶言的牛二的。周敦颐叫捕快将他逮住,那人不服。周敦颐说:“你用镰刀杀人,血腥招来苍蝇,还敢强辩呀!”牛二只得叩头认罪。分宁县的百姓惊奇地说:“周主簿真行,老吏也不及他呀!”周敦颐的名声就传播开了。第二年,周敦颐被调任合州(今四川合川市)通判。

那时,合州虽然已有一万多户人家,却没有一所全州学府,读书人不多。周敦颐决定把州学办起来,改变合州文化落后的状况。

合州城外嘉陵江东岸有一座山,名叫学士山,地处嘉、涪、渠三江汇合处——合州从民国起更名为合川也据此而来。由山顶往山下望去,江水悠悠,白帆点点,风景美丽得很。周敦颐心想:这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啊,要是能把州学办在这里就好了。向人们一打听,原来这是合州大乡绅张宗范的私家花园。他决定登门拜访,与张宗范共商州学之事。张宗范十分崇敬周敦颐的学识人品,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把整座花园无偿捐献了出来。州学办起来后,周敦颐邀请张宗范主持学政,广招学生千余人,不论贫穷富贵,只要天资聪慧,都一一收录。他又遍请天下文人学士前来讲学,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等都曾应邀前来。合州学子读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每年都要出一两个进士,合州州学名声大振。张宗范也由地方乡绅一下变成了开明士绅,成为了北宋乡绅的楷模。他感到十分自豪,请来能工巧匠,在山顶修筑了一座八角亭,本想请周敦颐题写匾额“八角亭”,周敦颐却挥毫手书了“养心亭”三字,写毕,意味深长地解释:“人,贵在养心也。”周敦颐任合州通判五年,治绩卓著。

说了这么多,那么周敦颐与蓬安的周子镇究竟有什么历史渊源呢?蓬安的这个古镇为什么会取名周子镇呢?

据志书记载: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夏末,周敦颐在合州当判官时,他在朝中当龙图阁学士的舅父郑向,叫他去四川南部县拜谒尚书左丞蒲宗孟。他乘船而上,经果州(今南充市)途经相如县舟口。当时,舟口对岸是相如县县城司马相如故宅所在地。舟口成为从相如县渡江从陆路往北至蓬州、南至广安、西至果州、东往达州的交通枢纽,是商业货物聚散的重镇。相如县的好学之士打听到周敦颐要途经舟口去南部,蓬州士子数十人集中在舟口岸边的码头上列队等候。周敦颐的船只刚到码头停歇,大家兴高采烈地将他接上岸来,请到下河街的水井湾为大家讲学。水井湾这个地方位于唐时就已是文化名山的龙角山怀抱之中,龙角山清泉淙淙,长年不断,当地人从山麓接引溪水造池,池内遍植荷花,水清叶茂,清香四溢;池畔环建长廊,竹柳相连,柔风送爽,迷人醉心。池下数百石级通达江岸,岸边停舟一片,箫笛笙歌,不绝于耳;江中商船如梭,江烟漫山,美妙非凡。

蓬安县嘉陵江周子古渡(蓬州闲士 摄,方志四川 供图)

周敦颐对慕名而来的求学者讲道:“从前韩愈说得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要在学业和德行上取得进益,全靠勤奋和深思熟虑。苏秦悬发刺股,匡衡凿壁偷光,刻苦学习,终成名士。任何事物经过一动一静,都会发生变化。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根源,绝对的实体,由于它的一动一静,产生出阴阳二气,由阴阳二气产生木、火、土、金、水这五行。五行之精凝合而生人类,阴阳化合而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然而求学,为人,贵在至诚,诚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当然,一个人的爱好不尽一致,比如世上可爱的花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偏偏爱菊花,李唐以来世人又多爱牡丹。我朝诗人林逋(字和靖)以梅为妻,终身不仕不娶。而我最爱莲花,你看它那出于淤泥而不被污染,濯于清涟而不显妖媚。中间通达,外部秀直,没有枝蔓,亭亭玉立,香远溢清,可以远观,而不能随意把玩。这四种花,好比四种人,菊花是隐逸之士,牡丹是富贵之人,梅花是高雅纯洁之人,莲花是人中君子。然而,菊花虽好,却幽居独处,孤芳自赏;牡丹虽艳,似富贵荣华,正合世俗;梅花虽孤芳高洁,岁寒时只与松竹为友。唯有莲花,端庄正直,清高不凡,具有君子风范,生活于世俗而不为世俗所污。如今世人争名夺利、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多。而不求媚、不攀权、胸怀通达、思想纯正、洁身自好、美德广布的君子甚少呀。”周敦颐的这番讲演,就是后来他著《太极图说》和《爱莲说》的思想基础。蓬州听讲的学士皆受到深刻启迪,都拜他为师。相传《爱莲说》就是在这时写的。后来人们把这里叫做周子讲学处,古迹至今尚存。

到舟口已过三天了,嘉陵江洪水已退,周敦颐登舟去到南部,登门拜谒尚书左丞蒲宗孟。蒲公见他才华横溢,一表人才,自己与其舅郑向交厚,格外亲热。在谈话中,知道周敦颐尚未娶妻,就把妹妹蒲小妹许配给他。周敦颐喜出望外,留居蒲家数日,然后带着蒲小妹双双回到合州。后来周敦颐任南昌知州,他的一位好友名叫程珦,在当军事通判,很敬重他的学识,就叫其子程颢、程颐向周敦颐拜师受业。周敦颐把平生把学知识和研究的理学,全部传授给他们,后来程氏兄弟都在朝为官,晚年以讲学为主。他俩继承和发扬了理学,又系统地建立了一套理学(又称道学)体系,深为朝廷重视和采纳,尊周敦颐为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一生,当过桂阳、南昌县令、郴州知州和广东转运判官,为官正直,明断狱案,为世人所敬重。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四十五岁的周敦颐以患病为由,请求任南康军知县(今江西星子县),他筑室于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取营道故居的濂溪之名,把这溪取名濂溪,开设濂溪书馆教学,世称濂溪先生。神宗熙宁六年(1073)卒于庐山,终年57岁。

相如县人民为纪念这位北宋哲学家曾在舟口讲学,于熙宁七年(1074年)在舟口下河街的荷花池边,新修一座濂溪祠,“濂溪祠”的“濂”字其实深刻蕴涵了人民群众对品行高洁,清白做人,廉洁做官的人士的无限尊崇和景仰之寓意。相如县人民还塑周敦颐的像于祠中,四时祭祀。碑刻《爱莲说》《太极图说》于塑像两侧的墙壁之上,祠堂前的荷花池改称爱莲池,祠旁广植竹树,清幽异常,遂把这里叫做周子讲学处,不久又将舟口改为周子镇,于古镇的濂溪祠旁立石碑刻铭诗以作永久地纪念。清代诗人周铭存诗咏赞《濂溪祠》:“潇洒风尘外,停车教可传。盘桓留胜迹,光霁忆当年。镇口楼台壮,祠旁竹树连。讲堂童子秀,群诵爱莲篇。”

周子古镇濂溪祠(蓬州闲士 摄,方志四川 供图)

同时,相如县人民还把周敦颐游龙角山时所誉称的石蓬仙台、龙角峥嵘、苍松龙腾、太极奇观、秀阁飞云、仙洞响泉、夜月龙珠、银瀑红枫诸景,定为“龙角八景”。

作者简介

邓四平,1974年5月生,四川省蓬安县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馆员,蓬安全搜索、蓬安新文网、四川全网搜总编辑。1989年至今,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旅游报》《青年作家》《四川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余篇,多次获国家、省、市各级文学奖,众多散文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和中小学生语文单元考试测验试卷。其中,《醉忆故乡醪糟香》被选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编著的现代文经典阅读教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邓四平(四川省蓬安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