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唐玄宗与蓬安龙云寺‖邓四平
唐玄宗与蓬安龙云寺
邓四平
蓬安有名的古寺很多,奇秀巍峨的唐时名山龙角山里的龙角寺,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游学蓬安时曾寓居过的银汉来苏寺,中华乡境内充满无限神秘色彩的崇庆寺,大深南海景区里香火鼎盛的南海寺,金甲乡充满传奇色彩的焰山寺,万山丛中,几乎乡乡有寺,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在蓬安众多有名的古寺中,相传蓬安龙云寺与唐玄宗李隆基及其皇室成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2019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前的蓬安县30多个乡镇中,以龙命名的乡镇和村庄非常多:乡镇以龙命名的有龙云、巨龙、龙蚕、骑龙。乡镇村落带“龙”字的地名也不少,有36个之多,相如镇玉龙村、青龙嘴村、龙角村、回龙沟村、龙王山村、龙潭桥村、龙岗寨村。巨龙镇巨龙村、双龙村、龙眼村;天成乡龙门山村、大龙山村、牛角龙村。
蓬安县龙云寺(图片来源:掌微四川)
龙云寺位于蓬安县城西19公里处的龙云镇(2019年10月撤销,划归巨龙镇)境内的龙云山上。传说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坐镇剑阁,一天早晨,登高南望,默数山头,当数到第108个山头时,只见云烟浮动,状如游龙,诸葛亮马上派人前去打探。打探之人回来报告说,那山名叫龙云山,一年四时云雾缭绕,山下数里之外有一口深不见底的龙潭。诸葛亮听说后,便下令修建庙宇于龙云山上,以镇潜龙乱动。
从蓬安县城到龙云寺,不到一个小时车程,便可直达龙云寺山下的公路旁。坐在车上,老远便可看见红墙碧瓦的龙云寺坐落在高大巍峨的一座大山上,只见群山绵延,好似龙身;山势嵯峨,宛如龙形;山峰挺立,俨然龙头;古木参天,恰似龙角;据传龙云山山峰还天生龙眼一对,山下数里之外还有龙潭,直通波光潋滟的嘉陵江。龙云寺所处的龙云山两侧排列着9条支山,好像9条龙缭绕在它的四周。山上山下一年四季皆云遮雾绕,而古寺则正好修建于龙头之上,当地人传说此为“九龙捧圣”之风水宝地。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龙云寺的神奇究竟在哪里呢?
据蓬安县志记载:龙云寺建于唐太宗贞观9年(636),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建寺1300多年来,龙云寺曾三易其名,最先名为龙云寺,其次更名为龙潭寺、龙游寺,最后仍复旧名龙云寺。唐“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入蜀避难,曾令张僧繇等人在蜀中广建寺庙,雕塑佛像上万尊,求佛庇佑大唐江山,曾赠给蓬州的龙云寺佛像一尊。后来,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李亨于甘肃灵武即位称帝,也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唐肃宗堂弟李瑀因不满李亨称帝,公元759年冬,唐肃宗将汉中王李瑀贬至蓬州任刺史。汉中王李瑀曾游历此寺,将寺庙改名为龙潭寺。因汉中王李瑀系唐玄宗长兄李宪之子,系龙子龙孙,后扩建寺庙,又改名为龙游寺。
公元760年,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被贬为蓬州长史时,也曾游历此寺,并为古寺亲书寺名“龙云寺”三字。
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明监察御史卢雍巡视川北时,曾作《游龙云寺》诗:“梓剑峰恋脉尽头,龙潭无底白云浮。曾经兵燹重开寺,有好江山未起楼。翠竹轻风禅榻午,黄杨疏雨佛堂秋。欲题诗句苍崖满,安得山中十日留。”
一千多年来,龙云寺曾三次被毁于兵燹战火,但勤劳勇敢的蓬州善男信女们又三次积极筹集善款重修了寺庙,而且一次比一次重修的规模更大。直到1972年,因当地修建学校,龙云寺又遭拆毁,古寺里仅两棵古树侥幸得以幸免。1993年春,龙云寺又得以复建,由遂宁灵泉寺大和尚释广大(俗名张胤龙)来寺任主持。
如今的龙云寺,整个寺庙修建在龙云山顶的平地上,整个布局宛如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宽大的院坝中间安放着高大的香炉、拜台,香烟袅袅而生,仿佛有仙鹤盘旋飞舞环绕其上。院坝左边是大雄宝殿,殿外植有万年青,殿正门上方与两旁门柱上赫然书写着殿名以及一些阐释高深禅理的楹联。正殿里供奉着慈祥庄严的佛祖、观音、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等神像。殿内香火明亮,梵音袅袅。
龙云寺更为神奇的,是古寺山门外斜坡上两棵紧紧环抱和谐共生的千年古树。一棵是黄杨树,一棵是黄桷树,树身有四五人合抱之粗,高约10余米,远望亭亭如盖,黄杨、黄桷共生树蔚为奇观,实不多见,堪为龙云寺之标识,亦为龙云寺之瑰宝。据《唐书·五行志》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蓬州枯杨生李枝,有实”。黄杨树枯枝干上寄生它树现象并不多见。隋朝乃杨家的天下,而唐朝乃李家的天下,蓬州枯杨生李枝无形之中彰显唐朝李氏天下取代隋朝杨氏天下应为天意,故“枯杨生李”在当时更被视作国之瑞符,载之于史,流传至今。现今,龙云寺附近李树成林,年产颇多。
作者简介
邓四平,1974年5月生,四川省蓬安县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馆员,蓬安全搜索、蓬安新文网、四川全网搜总编辑。1989年至今,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旅游报》《青年作家》《四川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余篇,多次获国家、省、市各级文学奖,众多散文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和中小学生语文单元考试测验试卷。其中,《醉忆故乡醪糟香》被选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编著的现代文经典阅读教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邓四平(四川省蓬安县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