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文采风流浣花溪(一)‖ 孙丹木

作者:孙丹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13 10:55:00 浏览次数:990 【字体:

文采风流浣花溪

(一)

孙丹木

天府之国的成都西郊,美丽的锦江上游,是一段绿水青波两岸风景如画的小河,小河的名字叫浣花溪。不错——这就是杜甫笔下那“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浣花溪。

浣花溪的名字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唐代某日,风光旖旎的成都西郊清水河畔,一位任氏姑娘救起一跌进河里的云游僧人,当她为僧人濯洗沾满污泥的袈裟时,眼前河水中却漂浮起五彩缤纷的朵朵莲花来。此奇遇后,人们便称这位浣洗袈裟的姑娘为浣花女,浣花溪、百花潭之名也因此而来。

这当然是一段神话传说,不过这个传说中的任姓姑娘历史上还真有其人。因其后来作为西川节度使的夫人,在夫君临朝而反贼入侵成都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捐家财十万招兵买马,并亲自带领军民克敌制胜,成了保卫成都、拯救百姓的巾帼英雄,也因此被皇帝封其为冀国夫人。后世成都人除了在杜甫草堂旁修建祠庙祭祀她,还在每年春夏之间举行两次盛大的游江(浣花溪)活动来纪念她,竟发展成为一方之俗。

可以说,正是因为美丽的神话传说与传奇英雄故事的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才更让浣花夫人、浣花溪的盛名传播千年,蜚声中外。同时也让历史上与浣花溪结缘的诸多名人平添雅历,更显雅韵。而有了这些名人在浣花溪的相关经历和活动,又让浣花溪更负盛名,倍增魅人风采。

诗中圣哲杜甫

浓墨重彩绘浣花

唐代安史之乱后,诗人杜甫仍在兵荒马乱中辗转漂泊,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末来到成都,寄居浣溪畔,第二年春便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建起了草堂,同时得到世交好友西川节度使严武的器重和资助,杜甫的生活基本安定下来。在此居住的4年期间,杜甫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写下260多首诗篇。特别是写浣花溪景致和周边生活情状的数十首诗,优美流畅,生动传神,表达出作者对这里旖旎风光的钟爱和闲适生活的惬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高远的场景、开阔的诗意、畅达的心情如春江之水一泻千里,溢于言表。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写春夜春晨雨中雨后美景的千古绝唱。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卜居》)——以细致入微的情景描绘表现浣花溪之生机勃勃。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田舍》)——同样以细致入微的情景描绘表现浣花溪春天景物的旖旎芬芳。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以对衬手法写浣花溪动植物的千姿百态。

在杜甫笔下,浣花溪和溪岸周边的溪流、茅庐、茂林、繁花、蝴蝶、小鸟,随手拣来都是美,都含情;这里处处生机勃勃,处处诗情画意。从此后,浣花溪在历代诗人诗歌的滋润下,历经岁月洗礼,越发清雅脱俗,文采斐然。真说不清是浣花溪成就了诗中圣贤杜甫,还是杜甫升华了锦城天娇浣花溪。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孙丹木,现代作家,四川移民与客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成都市地方志学会理事,成都市武侯区民政局地名专家,中国名镇志丛书《洛带镇志》常务副主编,承担《四川省客家志》常务编辑工作。曾任《成都市武侯区志》副主编,参与《成都市志1990-2005》总纂编辑。创作《锦官城外的故事》《川路云月》《浣花夫人》等影视剧本,其中《浣花夫人》正在筹划拍摄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孙丹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