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易旭东 ‖ 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⑭:北宋官吏模范标杆人物(上)
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
易旭东
七
北宋官吏模范标杆人物(上)
苏轼人生中第一位政治导师。
“三不高”:身材不高、官职不高、名气不高。
一生最高做到正四品。
北宋官吏中的模范标杆人物。
参与维修都江堰,休整过开封城防,筑起江天盛景飞天阁。
大名鼎鼎。还是5年前的嘉佑三年(1058年),父亲苏洵就告诉苏轼:青神乡友陈希亮,时任京西转运使时,就建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宿州“飞桥”,著名桥梁专家……
陈希亮发明建造的古汴河上的埇桥—根据央视四套播出的《一座埇桥半部宿州史》节目制作(图片来自网络)
宿州,碧波中成长起来的城市。
宿州城,又称埇城,隋唐大运河上的州府之地。
绿水萦绕,涛声入城。
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一场夏雨后,安徽宿州南门外的大堤上,一条小船停在码头,一位青衣小帽的中年男人,操着一口地道的四川“青神川普”,带着两个随从,下船上岸。
涛声起落。治所在埇桥镇,扼汴水咽喉。
清明上河图虹桥部分
没有衙役开道,也没有官吏迎接。
新知州步行上任。他,习惯于步行,跋山涉水,野路疾步。喜欢行走,在北宋肥胖的官员中,显得格外清瘦。一件青布长袍,披在瘦长的身上,鼓荡起清风一袭,遮不住瘦骨铮铮。
陈希亮,原任房州(州治在今湖北房县)知州。因政绩突出,宣诏进京,宋仁宗希望他出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要职,执掌生杀刑罚,位列九卿之首。
提拔少有。任命尚未正式发布,寓居的客栈前,拜访的官僚络绎不绝,庆贺的名帖摆满案头。通往房州的官道上,快马扬尘,各地官员派出的专使携带礼物,直奔房州尚未搬走的官邸。
举动让天下百官,迷惑而吃惊。
他,一面派出快马,通知家人,坚决拒收庆贺的礼物,一面上表坚辞大理寺卿的任命,“法吏守文,非所愿,愿得一郡以自效”。做法官、守文书,不是我的理想,希望管理一州,报效朝廷,恳请皇帝收回成命,只求沿汴河的一州之地,继续历练、履职,为百姓做点实事、好事。
好,那就去宿州。
宋仁宗对清廉的能臣格外宽容。
我行我素。从执掌北宋刑律的高官,主动申请宿州知州,确让天下人吃惊。有人说,精于谋算,辞去高官,是为了避祸。有人说,工于算计,远离京室,可以放胆地搜刮。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不是作秀,也不是谋算。
拥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灵魂的高度让人去仰视。
一条古老的运河。汴河流经宿州,自西向东,穿城而过。
城中心的“埇桥”横跨河上,连着通往南北二门的大街。
踏上残破的“埇桥”。
他,走上高悬于地面之上的汴河大堤,向水天一色的西方眺望。
因水而生。汴河漂来的城市。
“舳舻之会,舟车之要”。
官船、私船停泊,临河的大河南街、小河南街,极为繁华,客房、商铺、茶房、饭庄、米店、布店林立,迤逦不断,运入关中、洛阳的盐铁米粮等战略物资,也在此停靠,仓储转运。
声色场所。勾栏瓦肆遍布。
都城开封、陪都商丘,与宿州同处汴河之滨,开封距宿州仅350公里,商丘与宿州接壤,“王畿之地”的距离。又得河埠之利,商人阶层迅速发展,经济发达。
交易繁忙。江淮商人停船,很难找到地方。
河水,桥下盘旋,木制的桥桩,溅起一条条雪似的浪花。
北宋定都开封,就是因为这条河。千里汴河,上连伊水、洛水,沟通黄河,下接淮河、泗水,直通沧海。连接天下的水上命脉,天下扬帆朝汴京,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脚下,埇桥在随波颤动。
如一片飘摇的扁舟,摇动着深深的担忧。
尽管时值初夏,汴河水势仍然汹涌,桥礅再坚固,都会被冲垮,要架桥真比登天还难。现在桥又被冲垮,来往行人过河,只有靠渡船,极不方便。再加上水势太猛,渡船也不时翻沉。
河上还是应该架桥。
如何架才不被冲垮?
在槽运上,汴河功绩甚伟,却也是淤塞不断,泛滥频仍,多灾多难。
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未完待续)
前期回顾
易旭东‖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①:步入仕途的第一个驿站(上)
易旭东‖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②:步入仕途的第一个驿站(下)
易旭东‖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③:“东湖”比西湖早20年(上)
易旭东‖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④:“东湖”比西湖早20年(下)
易旭东‖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⑤: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上)
易旭东‖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⑥: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下)
易旭东‖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⑦:质朴的自然观看待天象(上)
易旭东‖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⑧:质朴的自然观看待天象(下)
易旭东‖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⑨:“默写并背诵全文天团”(上)
易旭东‖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⑩:“默写并背诵全文天团”(中)
易旭东‖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⑪:“默写并背诵全文天团”(下)
易旭东‖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⑫:陕西凤翔:青神乡辈比包拯更有名(上)
易旭东‖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⑬:陕西凤翔:青神乡辈比包拯更有名(下)
作者简介
易旭东,男,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曾在多家报纸任副总编,中央级报刊任部门负责人。发表近400多万字的纪实作品,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2012年辞职,从新闻“回归”到文学,闭门读史,跨文体、非虚构“纪实”历史。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