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罗瑾 ‖ 嫦娥奔月的地方——《迪山日记》研究之三③:咏月(二)
嫦娥奔月的地方
——《迪山日记》研究之三③:咏月(二)
罗 瑾
咏 月(二)
追溯凉山历史,历代诗人多以邛海、泸山为背景,先后留下了许多咏月的动人诗篇。
明朝河南洧川人范守己①在任建昌兵备道、建昌按察使佥事时,写下《巡建昌杂咏五首·邛池》:
邛都郊外问邛池,山色茏苁影倒垂。
神龙困厄泥蟠日,城郭分明水落时。
风细雨舟帆力软,月明僧寺磬声迟。
莫言边地无嘉胜,紫阁峰阴一漾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邛海(冷登亿 摄)
其中“风细雨舟帆力软,月明僧寺磬声迟”最为传神,细雨微风中,船帆软软的,船儿缓缓地划行,月亮渐渐升起,僧人在寺庙里敲响的磬声听起来悠远而迟缓。
明朝侯国弼②《甘泉夜月》,月下焚香净手,烹泉品茶赏月,泉水甘甜齿间回味,茶叶嫩绿鲜香四溢,表现出明朝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现在来说是小资情调满满啊。
沁齿余甘汲嫩泉,一盘珠溅碧澄鲜。
何时煮茗谈秋月,石鼎焚香手自煎。
清朝举人、西昌人、曾任福建署安溪知县的杨学述③写下《建昌竹枝词·邛池玩月》和《建南十景诗·邛池映月》。
邛池玩月
杨学述
行同镜里认邛池,向晚游观景更奇。
昨夜月明千顷碧,谁浮一叶赋新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邛海(冷登亿 摄)
邛池映月
杨学述
天空临皓月,海上最分明。
境过银河界,人来水郭城。
龙宫悬宝镜,蜃市接蓬瀛,
诗思因逾远,孤舟几度横。
《云水空寂》 胡霜桥 作
清朝吴湘亭④《独留看月出》和民国朱偰⑤的《邛海放舟》有异曲同工之妙。
独留看月出
吴湘亭
须臾海上微光生,仿佛有影涵太清。
万道金蛇忽飞舞,涌出波心皓月明。
邛海放舟
朱偰
成壑清泉汇,邛池一镜涵。
山光深似黛,水色碧于蓝。
波静云飞影,秋高月映潭。
空明何所极,灵悟此中参。
邛海月色(钟玉成 摄)
大自然对西昌是叠加的厚爱,赐予美丽邛海的同时,还赐予了峻秀的泸山,有山有水方为盛景。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山与水的关系作了分析:“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他认为,山与水的关系是“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的阴阳互补关系。山犹如男性,代表着阳刚;水犹如女性,代表着柔美。
中国文人对山水情有独钟,山水意象蕴含着骚人墨客对精神与心灵栖息地的向往与追寻,登泸山望月抒怀,成为文人们的雅兴。泸山望月诗被推崇的是杨学述的《泸山》:
泸 山
杨学述
泸山登览景无穷,槛外波涛接太空。
古寺晚钟惊石子,邛池夜月唱渔翁。
莲开西沼围宫馆,瀑挂东岩吼雨风。
螺髻四时常积雪,一株宝树抱青龙。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邛海(冷登亿 摄)
开篇以登上泸山极目远眺,四周美景尽收眼底,让人领略到无穷的意趣总览全篇。第一眼看到的是波涛、太空相接、水天一色的景像。“晚钟”“夜月”交代了登上泸山的时间,傍晚时,邛池与明月交相辉映,古寺的晚钟在耳边敲响,在晚归渔民们悠扬的歌声中,饱览周围的景色,左看西沼莲花盛开,包围着宫城内的馆舍,右看东边山岩瀑布飞悬,声音如吼,似风雨扑面。侧后极目高高的螺髻山一年四季积雪难融,远眺前方百年大树仿佛拥抱着青龙寺。
泸山古寺(冷登亿摄于上世纪70年代)
明朝时,西昌曾被称为建南。杨学述对建南景色十分喜爱,精心归纳了建南十景,即:泸山苍翠、邛池映月、东岩瀑布、西沼莲香、渔村夕照、螺岭积雪、古寺闻钟、苍松挺秀、香泉烹茶、清池灵韵,每一景都作了一首五言律诗,总称《建南十景诗》。后人多据此吟咏,民国时,“邛都八景六名胜”的确定也据此而来。
登泸山俯瞰邛海(郭建良 摄)
《泸山》这首诗描写了五个有名的景点——“古寺闻钟”“邛池映月”“西沼莲香”“东岩瀑布”“螺岭积雪”,还穿插了“惊石子”“青龙寺”两个传说。据《西昌县志》载,西昌城内发蒙寺“接引佛前,有石窟,内容石子,泸峰光佛寺钟鸣则动”,所以杨学述先生吟出“古寺晚钟惊石子”。青龙,寺名,据《西昌县志》“古迹”条记载:“相传邛海深处,古有石浮水面,渔者异之,畀之山半,坠地弗能举,因建寺以存之”。
泸山苍翠(冷登亿摄于上世纪70年代)
明朝浙江山阴人朱簋(guǐ)⑥以按察司副使分巡建昌道,留下了《泸山望海楼》二首,其中第二首写了秋天登泸山望海楼俯瞰邛海的情景,明月朗照下,天上银河、海风山月、湖光烟树、人迹城池,尽纳入邛海,蒲苇丛生,蒹霞苍苍的秋色,诗人不禁发出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一样的感叹“乾坤日夜浮”,生出想和朋友一同乘船荡舟邛海,说不定能看到在水一方伊人的怀想。
泸山望海楼(其二)
观稼南郊独倚楼,海风山月似清秋。
湖光草树烟尘静,人迹乾坤日夜浮。
影动玉龙灵鹫出,气吞银汉彩虹流。
蒹葭深处伊人在,我友携舡共遡游。
从泸山俯瞰邛海(冷登亿摄于上世纪70年代)
中秋咏月诗当推何绍基。清朝咸丰四年(1854)秋,何绍基以四川学政按试宁远府:“去年中秋按试酉阳,冉生崇文《以山为城赋》最奇杰。今日中秋试宁远,曹生永贤《筹边楼赋》可与相埒(lèi,等同);又吴生钟麟、颜生启华之作亦俱不凡。夜晴见月,喜成一律”。
山城斗绝觏奇文,今日筹边语轶群。
万里使星差不负,一年秋色又平分。
凉风满榻收残暑,好月当空扫片云。
河北江南方奏凯,濡毫待汝勒殊勋。
作者奉命出使,来到这边远之地,中秋对月已是一喜,更可喜的是在宁远又发现了能写出好文章的俊才,高兴欣赏之情不禁溢于言表。在“凉风收残暑”“好月当空”的佳夜中,作者对这些年轻士子提出殷切的希望。受到何绍基赏识的曹永贤、吴钟麟、颜启华3人,均为凉山境内有学识的人才。曹永贤为盐源县人,咸丰四年编《盐源县志》。吴钟麟,西昌人,琴棋书画俱佳。颜启华,《西昌县志》称:“启华字实甫,号竹,丁卯巨人,是科邑人荐卷者十,惟启华与何品玉获隽言焉……渊源家学,各体俱工。”何绍基此行虽作诗仅赞赏上述3人,但对宁远内学风之促进影响极为巨大和深远,士林无不为之鼓舞,后进才士纷纷涌现。
西昌月(钟玉成 摄)
凉山州地处四川西南横断山脉东麓,界于四川盆地和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山岭陡峭高耸,峡谷深切盘曲,河流奔腾湍急,湖泊宁静神秘,身临其境,别有一番赏月抒怀。
明宪宗成化年间的进士刘戬⑦(jiǎn),在雷波马湖留下了《龙湖⑧夜月》,诗人的心境与湖光、月色融入在一起,像仙境一样明净与空灵:
龙眠湖静碧于苔,一片寒辉飞下来。
天地有心光化宇,山河分影入金杯。
鹊桥波跨秋寥廓,牛渚槎乘夜往回。
几度醉归堂府静,南楼独倚发诗才。
雷波马湖(冷文浩 摄)
明代四川唯一状元、著名诗人杨慎⑨被贬谪云南,多次经过凉山回成都新都老家。1535年,父亲杨廷和病重,杨慎从云南返回四川探亲,在金沙江巡检司衙门借宿,入夜听到金沙江水滚滚的波涛声,百感交集,难以入眠,遂提笔写下《宿金沙江》。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对人民疾苦的关怀,也有壮丽山河的描写。而写得最多的,就是“思乡”“怀归”,在这些大量的“乡愁诗”中,《宿金沙江》堪称最经典的一首。
杨慎画像(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杨慎回想自己曾溯嘉陵江北上,鲜衣怒马少年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而如今,沿金沙江而下,却是戴罪之身,流放之囚。都是“江”和“月”,两个时空进行对比,两处停留时的心境进行对比,运用回环和对仗手法,通篇绝口不提伤痛,但是那种背井离乡、孤独旅途的离愁与苦楚,暗含仕途多艰的“不堪言说”,让人深深感受到刻骨铭心的伤痛。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会理县搅平古渡(今皎平渡 ) 钟玉成 摄
西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前来旅游休闲的文人雅士不少,可见与未见到的咏月诗画也不少。作为凉山人,邛海是母亲湖,对邛海的月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这里选录两首诗和两幅画。一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凉山州作协主席、彝族诗人倮伍拉且的诗和彝族漆刻画⑩创始人阿古扎摩(又名卢德富)的画。
邛海夜月
邛海叫海的确有些夸大
从前被称为邛池又显然太小
邛海这个不大不小的高山湖泊
身材适中体态轻盈
夜夜守望月城西昌的月亮
不大不小的邛海牵着月光跳舞
挽着月亮唱歌
月城西昌夜夜风轻云淡
风的味道有些香
云的味道有些甜
外地游客的眼里邛海风景不错
邛海的夜景也还好
月城西昌的人民可不这样看
他们看亲人一样看邛海
看情人一样看月亮
西昌又叫月城
城的月亮月亮的城
月城西昌的人民多么幸福
枕着月亮入眠
伴着邛海入梦
《月归》 阿古扎摩 作(凉山州文广传媒集团 供图)
二是执教西昌师范专科学校(今西昌学院)中文系的汪济时老师(已故)和西昌诗人张立明诚的诗,以及西昌市作家协会主席、西昌学院特聘教授、诗人、画家、作家徐文龙的画。
邛海宾馆园中赏月
汪济时
园林侧畔小亭东,五彩云收月正溶。
水上波纹金闪烁,篱边花影玉玲珑。
眼前美景杯中酒,身外虚名袖里风。
昔日红颜今白发,此生何必问穷通。
虞美人·西昌月
——与陈伯坤同志互示
张立明诚
清风雅雨西昌月,窥牖婵娟靥。天高气爽碧空明,恰似珠江秋夜倍圆澄。 金光万缕龙蛇闹。倒影涯幽抱。暗香轻略蹦游鳞,邛海良宵舴艋赏蟾轮。
《蕴香》 徐文龙 作
【参考文献】
1.蒋邦泽、武谊嘉,《凉山州古诗文选释》。
2.蒋邦泽,《听鹤观鱼庐文存》。
3.王仁刚,《西昌咏月诗选》。
4.茶禅萧韵,《山与水的关系》。
5.花志红,《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凉山咏月诗探析》。
6.肖珊珊,《宿金沙江:四川哪里最让你牵肠挂肚?听听杨慎怎么说!》。
7.贾丽、李媛,《凉山历史人物志》。
注 释
①范守己(明代中期),字介儒,明洧川(今河南开封)固贤(今长葛市古桥乡固贤村)人,明隆庆四年(1570年)中举,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南京户曹、山西提学、秦中参议、建昌(今四川西昌县)兵备道、建昌按察使佥事等职。(资料来源:凉山历史人物志,搜狗范守已词条)。
②侯国弼(?—?),福建人,曾任福建泉州卫指挥,江南副总兵、四川总兵(资料来源:《明经世文编》卷436,“请四川罢兵疏”,《国榷》卷80、81,雍正《四川通志》卷32“前明总兵”,万历《嘉定县志》卷16“兵防下”)。
③杨学述,西昌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举人。大挑二等,授筠连县教谕,调监成都锦江学院,兼署彭山县学教谕。后又分发福建,署安溪知县。其《建昌竹枝词》20首,对西昌的特有景色、物产、习俗多有精彩的描绘。
④吴湘亭,多方查找,未见资料。
⑤朱偰(1907—1968),偰(xie),字伯商,浙江海盐人。毕业于德国柏林大学,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授,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司长、副署长,新中国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图书馆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协第一至三届委员,南京历史学会理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资料来源:百度)。
⑥朱簋(guǐ)(1489—1576),字守贵,号拙斋,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进士,任建昌兵巡粮储督学道, 在任职期间颇有政绩, 为民称道。为打通西昌至盐源要道, 朱簋以地方官身份亲赴修桥工地督察,留下诗作《打冲河督修索桥二首》。今盐源平川镇鹿马堡摩崖上“闰盐古道” 四个大字为其手书遗迹。
⑦刘 戬(jiǎn)(1435—约1489),字景元,号晋轩,江西安福县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成化二十三年(1487)升任侍讲。孝宗时出使交趾(今越南)归来后升任谕德,第二年去世。刘戬才华出众,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著有《晋轩集》。
⑧龙湖,即现马湖,又称龙马湖,在今雷波县境内,是我国第三大高山深水湖泊。水域面积7.3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6米,最深处134米。《马湖府志》:“四周峻崖,长二十里,广七里,中有堆如螺髻。去大江二里。其水与江水同消长,日夕作潮。相传曾有龙马见于湖。” 据说是《西游记》中白龙马的出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陷槽、小陷槽、点将台等三国时期的众多历史遗迹和遗存传说。马湖三面为高山峻崖,风景秀丽旖旎,湖水四季盈盈,清澈透明,湖周古树参天,藤蔓缠绕,地衣苔藓遍地,充满了原始古朴气息,1993年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12月被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资料来源:雷波县史志办)
⑨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生前与解缙、徐渭合称明代“三才子”,身后齐名李白、苏东坡。一生历经跌宕而愈挫弥坚,终成就一代鸿儒,为明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化作出巨大贡献。在凉山留有《宿泸山》《松坪关》等佳作。
⑩彝族漆刻画,以彝族古籍、历史文化、毕摩文化、民间传说、语言文字以及当代彝族人民的生活为创作题材,把彝族的服饰色彩、漆器色彩融会在绘画中,在优质平整精选的木板上,经过刨平、初磨、土漆打底、刻绘图案、上色勾线、二次打磨、上透明漆,最后木炭打磨等工序成画。阿古扎摩(又名卢德富)为创始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罗 瑾(四川省凉山州史志办公室原主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