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三义庙:肝胆相照两昆仑 兄弟同心三结义的化身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9-06 16:11:01 浏览次数: 【字体:

三义庙:肝胆相照两昆仑

兄弟同心三结义的化身

初始位于提督街

三义庙,初名三义祠,是祭祀刘备、关羽和张飞的祠宇。据康熙《成都府志》记载,三义庙始建于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主持修建。据嘉庆《成都县志》记载,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周围居民在三义庙焚香,引起大火,祠庙建筑被焚毁,火势不停蔓延,周围提督左营游击衙署及几百间民房均有损毁。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义庙重建;道光二十年(1840年)又曾全面修葺,三义庙成为四造五殿的四合院,以中轴线对称布局,规模宏大。

清代,成都鞋业公会兴起,因《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年少时“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便尊刘备为祖师爷,将会址设在三义庙内,并在大殿上悬挂一块金字牌匾,上书“神圣同臻”,落款为“靴鞋行众弟子立”。

民国初年,三义庙内开办了成都最早生产肥皂的小工厂——益州工业社,后来又成为成都市总工会所在,故而整体建筑得以保存。三义庙中还曾开设过不少茶馆,最有特色的是一家“哑巴茶社”,以招待聋哑人为主,茶客吃茶时个个都用手势比画,茶馆内十分安静。

1943年,有“蜀中禅门大居士”之称的著名佛学大师袁焕仙(1887—1966年)与蜀中著名居士傅真吾、肖静轩、朱叔痴、但懋辛、贾题韬等人在三义庙中成立了著名的“维摩精舍”,在三义庙中讲禅说法,并编辑出版《维摩精舍丛书》,其“旨趣”是“燃先圣之心灯,续众生之慧命,揭宇宙之至理,轨万有之一行”。维摩精舍与在南京成立的“支那内学院”并称为我国近代最有影响的两大佛教居士团体。

历经岁月风雨,三义庙部分木构件已朽坏,匾额、对联有所遗失,碑刻、塑像均已不存,但主体结构保存完好,基本保持了原建时的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81年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三义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80年代的三义庙(来源:《成都街巷志》)

迁建于武侯祠内

1997年,因城市建设需要,三义庙被迁建至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后。迁建过程中,施工队伍逐件拆下建筑构件并编号,在新址重新组装复原,并同时修复了被损坏的门、窗。1998年1月迁建完工后,三义庙交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管理。

三义庙坐北朝南,以拜殿、大殿和两廊组成一个完整的四合院。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五米,抬梁式屋架,殿前用木栅栏代墙封挡,只留中间开口为大门,大门上悬“三义庙”匾额,东侧挂一高约二米的大钟。大殿面阔五间,前后带檐廊,其前后檐均采用石柱,内柱则为木柱。

武侯祠中的三义庙(来源:成都武侯祠公众号)

1999年,四川省雕塑美术院在三义庙内重塑刘、关、张塑像。其中刘备像高2.8米,关羽、张飞二像均高2.6米。三尊塑像较武侯祠刘备殿中三人塑像更年轻,衣着更朴素,更加贴近《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时的形象。

三义庙中塑像(来源:成都武侯祠公众号)

此外,在拜殿东西两壁新镌黑大理石三国故事画像碑二通,东为“桃园三结义”图,画风古拙以清代刻本《三国演义》的插图为底本,;西为“三英战吕布”图,以民国初年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为底本。两廊上新镌青石三国故事画像碑八通,均以明崇祯雄飞馆工刻本《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插图为底本。

后来,三义庙内陆续增设记事碑一通,诗碑一通,鼎炉三个,再次油漆建筑,匾联贴金,在拜殿前增植银杏树两棵。2000年春节成都大庙会游喜神方活动时,三义庙正式对外开放。

三义庙作为三国文化的重要遗存,其形制风貌、文化内涵均与武侯祠相谐相通。从提督街迁建至武侯祠后,三义庙重获新生,进一步突显其三国文化内涵,成为武侯祠博物院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1.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官网;

2. 《成都街巷志》,袁庭栋著;

3. 《成都三义庙简考》,作者李兆成。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