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何瀛中 杨俊 ‖ 陈子昂读书台:金华山中伯如玉

作者:何瀛中 杨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30 15:34:38 浏览次数:462 【字体:

陈子昂读书台:金华山中伯如玉

何瀛中 杨 俊

陈公读书堂,

石柱仄青苔。

悲风为我起,

激烈伤雄才。

——唐·杜甫

这位被一代诗圣尊为旷世雄才的,便是开初唐一代诗风的射洪诗人陈子昂,陈伯玉。

射洪以北40里,有山“贵重而华美”,于是名曰金华山。山下有涪江浩浩若练,山中有古木森森如海,山巅览景御风,豪情沛于天地……穿幽径,拾石阶,缓步而上,陈子昂读书台便巍然于眼前。

感遇厅上,三十八首《感遇诗》沉雄凝重;拾遗亭间,汉魏格调苍凉激越;明远亭中,五言古体韵律铿锵;问涪轩旁,幽州台歌磅礴回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980平方米的唐风建筑群落间,能见江南园林之清幽雅韵,更让人瞬时沐浴于盛唐一代诗风中!

陈子昂读书台拾遗亭(作者 供图)

1400年前,这片秀山之巅涪水之畔,一位清俊的少年伴晨曦而诵经史,依青灯而读典籍,“发愤攻读,博览群书,轻财好施,慷慨任侠”。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陈子昂中进士,武皇则天深爱其才,授官右拾遗。子昂为官,直言敢谏,言论切直,虽不为当朝武氏一族所喜,却依然不畏迫害,屡书谏诤。子昂惜民爱民之志,常常忤逆、触怒暴戾统治阶层,意见不被采纳,个人屡次贬谪,甚至被诬为“逆党”而下狱。圣历元年(698年),心灰意冷的陈子昂解官回乡,专注诗文。然而,权倾天下的武三思却并未就此放过陈子昂,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将子昂害死狱中。

陈子昂读书台远景图(作者 供图)

子昂一生,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其诗文才情却冠绝天下。

三十八首五言古体《感遇诗》,承继汉魏古风之雄健风格,借古讽今,感事抒怀,一扫齐粱以来浮夸、靡丽、空乏无物的诗体诗风,震聋发聩,独树一帜,为唐代五言古诗建立了典范,成为开盛唐一代诗风之先驱。

广为传诵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虽因怀才不遇而发,却早已超越个人得失,纵览今古,横扫天地,以傲岸孤竣的英雄之气反观宇宙,既有明主难期、知音难求的强烈孤独感,又充满强烈的自信、豪迈之情,意蕴丰富,豪情满怀。

在留存至今的120多首诗歌中,陈子昂以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苍凉激越的汉魏风骨,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一扫齐梁浮华苍白之诗风旧格,为中国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方向。李白、杜甫诗誉子昂“麟凤”、“雄才”,王适奉其为“海内文宗”,现代史学家范文澜称其“张扬古诗革新的旗帜”、“唐古文运动最早的奠基人”!

唐诗风骚千余载,起于金华读书声。历经唐宋明清的读书台,虽然反复坍塌毁损,然历代令邑士绅皆捐资劝募,维护修缮,才有了眼前这片偌大的园林。穿越时空而来的读书声,于楼台亭廊间悠然回荡,随江风,逐清流,飘然去远方…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何瀛中 杨俊

供稿:遂宁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