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何瀛中 杨俊 ‖ 陈子昂读书台:金华山中伯如玉

作者:何瀛中 杨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30 15:34:38 浏览次数: 【字体:

陈子昂读书台:金华山中伯如玉

何瀛中 杨 俊

陈公读书堂,

石柱仄青苔。

悲风为我起,

激烈伤雄才。

——唐·杜甫

这位被一代诗圣尊为旷世雄才的,便是开初唐一代诗风的射洪诗人陈子昂,陈伯玉。

射洪以北40里,有山“贵重而华美”,于是名曰金华山。山下有涪江浩浩若练,山中有古木森森如海,山巅览景御风,豪情沛于天地……穿幽径,拾石阶,缓步而上,陈子昂读书台便巍然于眼前。

感遇厅上,三十八首《感遇诗》沉雄凝重;拾遗亭间,汉魏格调苍凉激越;明远亭中,五言古体韵律铿锵;问涪轩旁,幽州台歌磅礴回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980平方米的唐风建筑群落间,能见江南园林之清幽雅韵,更让人瞬时沐浴于盛唐一代诗风中!

陈子昂读书台拾遗亭(作者 供图)

1400年前,这片秀山之巅涪水之畔,一位清俊的少年伴晨曦而诵经史,依青灯而读典籍,“发愤攻读,博览群书,轻财好施,慷慨任侠”。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陈子昂中进士,武皇则天深爱其才,授官右拾遗。子昂为官,直言敢谏,言论切直,虽不为当朝武氏一族所喜,却依然不畏迫害,屡书谏诤。子昂惜民爱民之志,常常忤逆、触怒暴戾统治阶层,意见不被采纳,个人屡次贬谪,甚至被诬为“逆党”而下狱。圣历元年(698年),心灰意冷的陈子昂解官回乡,专注诗文。然而,权倾天下的武三思却并未就此放过陈子昂,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将子昂害死狱中。

陈子昂读书台远景图(作者 供图)

子昂一生,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其诗文才情却冠绝天下。

三十八首五言古体《感遇诗》,承继汉魏古风之雄健风格,借古讽今,感事抒怀,一扫齐粱以来浮夸、靡丽、空乏无物的诗体诗风,震聋发聩,独树一帜,为唐代五言古诗建立了典范,成为开盛唐一代诗风之先驱。

广为传诵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虽因怀才不遇而发,却早已超越个人得失,纵览今古,横扫天地,以傲岸孤竣的英雄之气反观宇宙,既有明主难期、知音难求的强烈孤独感,又充满强烈的自信、豪迈之情,意蕴丰富,豪情满怀。

在留存至今的120多首诗歌中,陈子昂以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苍凉激越的汉魏风骨,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一扫齐梁浮华苍白之诗风旧格,为中国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方向。李白、杜甫诗誉子昂“麟凤”、“雄才”,王适奉其为“海内文宗”,现代史学家范文澜称其“张扬古诗革新的旗帜”、“唐古文运动最早的奠基人”!

唐诗风骚千余载,起于金华读书声。历经唐宋明清的读书台,虽然反复坍塌毁损,然历代令邑士绅皆捐资劝募,维护修缮,才有了眼前这片偌大的园林。穿越时空而来的读书声,于楼台亭廊间悠然回荡,随江风,逐清流,飘然去远方…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何瀛中 杨俊

供稿:遂宁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