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孔子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观

作者:姚小鸥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0日 11版) 发布时间:2020-06-20 21:09:21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姚小鸥《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0日 11版)

《史记》 资料图片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最为精要的理论概括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观”,这一历史观由《史记》而确立其在中国史学中的主流地位。《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其撰著“述陶唐以来”,“自黄帝始”,即以黄帝起始的古代世系记述为根基,建立中国上古史的年代学坐标。这一古史系统的建立基于深厚的中国史学传统,其学术渊源可上溯孔子。


《史记·五帝本纪·赞语》说: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由上引文可见,司马迁撰《五帝本纪》,凡中国古史的开端及上古史系统的书写,均取自孔子所传之《五帝德》和《帝系姓》。太史公稽考《春秋》(实即《左传》)、《国语》等多种上古文献,并赴各地进行田野调查,采录口传历史资料,印证了孔子所传上述两种文献之可靠性,从而以此作为撰写《五帝本纪》的史料基础。

《五帝德》和《帝系姓》保存于《大戴礼记》中。《帝系姓》在《大戴礼记》中称《帝系》。将《史记·五帝本纪》与《五帝德》进行比较,可知《史记》所述黄帝史迹主要依据后者而稍有加工。《五帝本纪》关于颛顼、帝喾、尧、舜、禹的历史记述,亦与《五帝德》相类。《五帝德》和《帝系》还记述了五帝的统属关系,包括五帝之间的亲缘关系,其所载中国上古史的世系可简化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

由《五帝本纪》所载可知,自上古时代起,中国就是一个诸族共存而统一于中华文化的共同体。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中,皆认为五帝出黄帝一系。与《五帝德》相比,《帝系》有关五帝间世系关系的记载更为详尽。这些颇为后人所采纳,楚史的记载是很好的例证。《史记·楚世家》与《五帝本纪》一样,和《帝系》的记载若合符节,所异甚微。例如,都记载了楚人的先祖为承继黄帝的高阳氏颛顼,乃“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楚世家》所说“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显然是精简了《帝系》“鬼方氏之妹谓之女氏,产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的记述。楚史不但记载了楚人先祖所出,且涉及旁支族姓。

部分内容亦得到《清华简·楚居》篇的支持。

所谓“五帝德”,即“五帝”时期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文化特征和其对中华文明的一系列具体贡献。《五帝德》不仅记录史实,而且具有明确的史学思想。历史是特定人群生存与发展的历程。历史著作则是对这一历程的记录和解释。社会制度,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体现精神文明的成就,是中国历代史家关注的对象。孔子在《五帝德》和《帝系姓》中所传递的古史系统,充分注意到重要历史要素的记载,体现出孔子高超的史学思想。下面以对黄帝的记述为例略作说明。

《五帝德》对黄帝之“德”的描述,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少典之子”,述其所由生。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慧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述其个性特征。

“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豹虎,以与赤帝战于版泉(“版泉”《史记》作“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这段话的内涵极为丰富,兹略述如下:

“治五气”,《汉书·律历志》表述为黄帝起五部:“盖闻古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发敛,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起五部”者,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五部,金、木、水、火、土也。建气物分数,皆叙历之意也。”颜师古注又引孟康曰:“五部,谓五行也。天有四时,分为五行也。”这里的“五行”是否与后代所述“五行”这一著名的哲学概念完全一致,容当讨论,但其与历法相关,应无疑义。历法的制定是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事件。《史记》记黄帝“迎日推筴”,“筴”即“策”。《索隐》:“《封禅书》曰‘黄帝得宝鼎神策’,下云‘于是推策迎日’,则神策者,神蓍也。黄帝得蓍以推算历数,于是逆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故曰推策迎日也。”由此可知,这一内容是太史公依据其他文献对《五帝德》“治五气”之说进行的补充和解说。2020年5月7日,郑州考古研究院公布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五千余年,正当史书记载的黄帝时期。遗址中,用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印证了其时中原地区文明发展的水平与史书记载相符。

“设五量”即制定衡量标准。《汉书·律历志》说:“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制定衡量标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衡量与交换提供了前提,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得以产生的现象。

“与赤帝战于版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记述了黄帝通过战争取得统治权力的过程。古代的民族融合,战争是必要的程序,世界各民族皆如此。黄帝与炎帝战于版泉之野,是中华民族整合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黼黻衣,大带黼裳,乘龙扆云,以顺天地之纪,幽明之故,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故教化淳鸟兽昆虫,历离日月星辰;极畋土石金玉,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分别叙述黄帝制礼服、兴农业、订律历等方面的贡献。从文明的发展过程来说,由采集、游猎演为农业定居,是中国文明基本特征形成的关键。中国境内的农业考古发现,证明在相当于黄帝时期,中国境内已经有高度发展的农业文明。这些,都从侧面证明了《五帝德》所述有据。

“极畋土石金玉”“节用水火材物”,涉及制陶、冶金及石器(含玉器)打制等各种工艺的发明与材料的开发。与《五帝德》和《帝系姓》性质相似的先秦文献还有《世本》。《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类”著录有“《世本》十五篇”。班固自注:“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世本》原书已亡,现存明代以来多种辑本。结合《世本》的《作篇》所载黄帝时期的多种发明,可知《五帝德》“极畋土石金玉”涉及古代制度建立的许多问题,其中包含着乐器制造。乐器是礼乐文化操作系统中的必备要素,“土石金玉”原意为诸种乐器的材质,这里代指各种乐器。根据《尚书》记载,帝舜时,乐器体系发展为完备的“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质制作的乐器,其代表性乐器分别为:钟、磬、琴瑟、篪笛、笙、埙、鼓、柷敔。《五帝德》中有关上古礼乐文化的吉光片羽,提供了中国礼乐文化渊源追溯的线索。

上引资料有些在《五帝德》中缺载,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我们知道,《五帝德》是一种极为扼要的上古史叙述。孔子所传上古史的系统,在战国纵横、诸子纷争之时,有各种传承。《世本》就是其中之一。不仅《世本》,在《礼记·祭法》等先秦儒家文献中,也有关于黄帝的记载。

《礼记》一书的真实性,近代以来曾受到疑古学派的怀疑,甚至被疑为汉人所造。近年来,由于简帛文献的发现和解读,特别是《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等出土文献的研究,证明《礼记》等绝非汉人所造,而是有着可靠的学术渊源。

在孔子思想的研究中,近代以来还有一种不正确的倾向,即忽视《论语》以外文献所述孔子学说。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民之父母》与《礼记·孔子闲居》对读,回顾《礼记·礼运》篇的内容,可知《礼记》所载孔子言论的可信度并不亚于《论语》。总之,《大戴礼记》《礼记》及《世本》有关黄帝的记载,说明了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所传上古史学内容丰富、传承有自。


现存文献显示,春秋时期曾存有丰富的上古史资料,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将之整合为《五帝德》《帝系姓》等系统的古史著作,并使之得以传承。纵观文献所载孔子有关上古历史的叙述与评论,如《礼记·礼运》篇所言“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的认识,可知孔子的社会理想有着深厚的史学背景。《礼运》篇还提到,孔子欲观夏道,之杞而得夏时;欲观殷道,之宋而得坤乾。可见其对古代文献的掌握与对古代制度的研究非一日之功。

孔子在史学方面“转益多师”。最为著名的是他曾问礼于老子。考虑到老子的周王朝史官身份,可知孔子所问必包含史学内容。《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述少皞氏以鸟名官。“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礼记·乐记》记载孔子曾自苌弘处叩问有关《大武舞》的问题,这涉及商周之际的历史。凡此,皆为孔子精研古史的例证。

人们在谈到孔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时,往往指出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建立儒学),伟大的教育家(开创私人教育),伟大的哲学家(《易传》撰著者)。就历史学而言,自孟子以来,人们多注目于孔子“作《春秋》”。然而由《五帝德》和《帝系姓》之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历史观,岂非由夫子树立?关于这一点,当代史学工作者应当深入研究。太史公在《五帝本纪·赞语》中说,治史须“好学深思”,否则难“心知其意”,信然!

(作者:姚小鸥,系聊城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