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追忆】祖国不会忘记——深切缅怀维和英雄钟荐勤||李国庆

作者:李国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8-12 15:27:46 浏览次数: 【字体:

祖国不会忘记

——深切缅怀维和英雄钟荐勤

李国庆

他是和平时期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他是献身海外的英杰军魂,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骄傲,他是亿万炎黄子孙的楷模,他就是钟荐勤。

钟荐勤,男,汉族,1975年12月生,江西省南丰县人,1993年12月入伍,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曾任武警云南边防总队政治部文化工作记者站正营职干事,武警少校警衔。2007年5月赴海地参加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工作,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终年35岁。

钟荐勤烈士(图源:新华网)

今年是钟荐勤烈士牺牲14周年。

清晨,蓝天如洗,阳光灿烂。昆明金宝山陵园军魂陵区。

民盟昆明闻一多支部全体成员怀着崇敬和庄肃的心情,来到钟荐勤烈士墓前,举行了简短而深切的祭奠仪式。

首先,全体人员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庄严雄壮的歌声,在苍松翠柏、鲜花绿树之间久久回荡。听,这是活着的人们和英灵之间产生的强烈共鸣,这是合着时代的脚步奋勇前进的动员令,这是奔向美好未来的冲锋号!

敬献花篮后,昆明闻一多支部副主委洪海波宣读《致钟荐勤烈士祭文》。

“面对英烈,我们怎能不心潮澎湃!怎能不思绪万千!他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镌刻在共和国的纪念碑上!他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正因为有你们这些浩若星辰英烈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今天的再次崛起, 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祭文表达了大家的心声,静默,静默……我们决心继承烈士的遗志,为实现云南梦、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大家向烈士墓三鞠躬,然后绕行一圈,与长眠的烈士珍重道别。

3个小时后,大家在盟市委会议室见到了钟荐勤烈士的遗孀徐宏女士和他的女儿钟佳璇。

徐宏,一位坚强、豁达而可敬的女士,她已经战胜了失去丈夫的痛苦,是那样庄重大方,温文尔雅;钟佳璇今年10岁了,阳光、活泼而健康,如果钟荐勤烈士九泉有知,该是多么高兴啊!

钟荐勤烈士在短暂的一生中,创造了壮怀激烈、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2007年5月初,公安部下达由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组建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通知后,钟荐勤积极响应总队号召,报名参加选拔,并在层层选拔中光荣地成了125名正式队员中的一员,在防暴队担任宣传干事兼战斗小队队员。

到达任务区后,钟荐勤本着宣传工作围绕防暴队党总支中心工作的思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两天时间内迅速与新华社巴西分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省内各大媒体建立了通联,理顺了发稿的途径,在国内重大事件频发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协调和努力,播发了大量稿件。与云南电视台《警方栏目》和昆明电视台《子弟兵·老百姓》栏目协商播发海地维和系列专题片。在国内,基本每个月都有2—3期反映防暴队员在海地任务区工作生活的电视专题。为真实反映队员在任务区牢记使命、不畏艰险的良好精神风貌,彰显中国维和警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采,钟荐勤在队伍开展勤务时随队作战,在一线拍摄了不少珍贵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先后参加了联海团下达的太阳城、家乐福、马提桑、德尔马斯、佩森威尔、夸得布格、夸得布萨莱、中心城区、DDO、DCPJ等执勤区域的武装巡逻、定点查缉任务,承担了往返戈纳伊夫护卫运送巴基斯坦防暴队轮换、总统演讲警卫、三次搜捕绑匪、太子港狂欢节现场警卫、大规模游行示威控制等专项勤务,积极主动参加了防暴队组织的每一项重大特别勤务。

2008年4月4日,距太子港200公里远的南部城市莱卡因物价过高和食品短缺而引发的游行示威,在别有用心的政治集团操纵下进一步升级,迅速演变为大规模暴力骚乱事件。骚乱人群在莱卡市的大街小巷设置路障、焚烧轮胎,对沿街商铺进行打砸抢,政府机关完全丧失功能,整个城市陷入瘫痪状态。歹徒袭击联海团人员、车辆事件愈演愈烈,民事警察执勤用车被当街烧毁,一名民事警察的手枪被抢走;更为严重的是,尼日利亚防暴队队员爱米诺惨遭杀害,对全体来自世界各地的维和人员造成威胁。联海团莱卡营地也先后两次遭到冲击,营地围墙被推倒。在这种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中国防暴队处突分队依然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紧急出动执行任务。在前往莱卡的路上,车队遭到武装匪徒的枪击,还正在装甲车塔台上拍摄的钟荐勤,冒着随时飞来的流弹站在装甲车塔台坚持拍摄,记录了枪击的全过程。

在营救海地被困议员的勤务中,李钦政委出于安全考虑,没有让钟荐勤下装甲车进入议员家。但为了拍摄的真实效果,钟荐勤不顾周围复杂的环境,毅然跳下装甲车进入巷道,冒着生命危险完整记录了整个营救过程。由于贴近实战拍摄,镜头真实、感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节目邮寄回国内在电视台播出后,观众的反响很大,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了维和的危险和艰辛,获得较好的社会效应。

在远离祖国而又艰苦危险的异国他乡,钟荐勤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中国维和防暴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很活泼,很开朗,很爱开玩笑。”说起钟荐勤,时任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文化处处长刘广雄一连用了三个“很”字来形容。

钟荐勤,两次赴海地维和的新闻官,外号叫“快枪手钟”。

在海地维和,一旦执勤时遇到突发情况,其他队员们一个动作就进入战斗状态,而钟荐勤要放摄像机、拔枪才能完成出枪。他主动申请编入战斗小队,刻苦训练,终于做到了普通队员拔枪时自己同时完成两个动作。单独比试出枪速度,战友们纷纷败下阵来,“快枪手钟”的美名由此不胫而走。

钟荐勤“不怕死”的新闻工作作风,更令人敬佩。

为更全面地记录防暴队员的工作,钟荐勤要比其他队员面对更多的暴力场面。每一场暴力面前,明明带枪的他不断按快门。“这等于放弃了对自己生命的保护”,战友们说。

在第六支维和警察防暴队驻扎海地的8个月期间,他共发稿286篇,随手拍摄的视频资料DV带多达267盒,资料照片更是达6万余张。

在海地期间,钟荐勤争分夺秒写下了大量手记,最后形成《海地危情》的小册子,以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详细、客观、全面、真实地记述了海地发生暴乱的前前后后、方方面面,至今读来,犹如身临其境,胆战心惊,毛骨悚然,不愧是当代纪实文学的佳作。

2009年6月13日,钟荐勤告别临产的妻子,作为第八支维和警察防暴队成员之一再次开赴海地。4天后的6月17日,他的女儿在太平洋的另一端出生了。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QQ视频成为钟荐勤最大的生活乐趣之一。因为时差,他每天只有下班后的一小时可供珍惜。那时,国内刚天亮,妻子徐宏会趁着上班前的间隙,将女儿抱到电脑前让爸爸看看……

刘广雄记得,远在海地的钟荐勤给女儿起了好几个名字,但都由于太“文气”,被家人否定了。“小钟说,他回国后一定要给女儿好好地起一个名字。”

钟荐勤与战友们一道,发扬“忠诚、拼搏、团结、奉献”的精神,不畏艰险,积极作为,出色地完成了武装巡逻、现场警卫、重大活动保卫等各项高危勤务及宣传任务,因成绩突出,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被公安部授予“中国维和警察荣誉勋章”并荣立一等功。

回顾以往,徐宏的眼眶湿润了,“第一次参加维和回来他说:‘回国的感觉真好,出门再也不用穿戴防弹头盔和防弹衣了。’第二次参加维和还未归来,他憧憬着告诉我:‘回国的感觉真好,可以一手抱妻子,一手抱孩子。’”

“我祈求和平的甘露洒遍世界每一个地方,祈求战乱贫瘠的地方早日安宁祥和,祈求每一名维和警察在遥远的异域他乡平安健康,早日凯旋把荣光灿烂的和平勋章别在亲人胸前,把寓意美好的名字写进宝宝的笑靥。”

小佳璇听到妈妈一再说自己的个性像爸爸,活泼开朗,更是一脸的阳光灿烂。

在此之前,我们还对钟荐勤的战友包梦琼进行了采访。以下简称“问”“战”。

问:作为钟烈士的战友,你认为是什么力量让他一次再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去维和一线?尤其在妻子临产倒计时的关键时刻,他却义无反顾坚定不移,真的做好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准备?!

战:作为钟荐勤的战友,我认为是早已根植在他心中的维和梦,是他作为军人,尤其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对一线工作的渴望、激情和热爱,促使他再一次选择直面危险。和大多数战友一样,二次出征,荐勤心中也有忐忑。在送别时,他搂着怀孕的妻子,咧嘴笑着,但我知道他的心中满是不舍和牵挂。但作为军人,他义无反顾选择再次出征,因为他期待着用自己手中的“武器”,为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带来和平,而他的“小家”,却成为他永远的牵挂。

问:战友的离去,对你们生死与共的感情,是一种里程碑分水岭一般的临界点。钟烈士离去的那一刻,对你关于生命和价值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十年后的今天,当时的思考在今天有没有改变?

战:在海地地震中,当战友生还的可能性被毁灭时,悲痛欲绝的我们起初无法接受这样惨痛的事实。但是,维和的战场还需要我们,我们只有擦干眼泪,以更为坚毅的目光迎接更为艰巨的使命。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我们更应珍惜生命和拥有的一切,更应有力量和智慧去面对人生的考验;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继承英烈遗志,最大努力地实现自身价值。

问:英雄对社会的良性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你对战友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世界有什么期待和渴望?

战:我个人的体会是,经历战乱和生死,更能体会和平与生命的可贵。身处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更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为祖国繁荣强大而奋斗!

采访结束,昆明闻一多支部向钟荐勤烈士家属赠送特制的烈士铬画,徐宏深情专注地凝视,佳璇则快乐地说:“把铬画挂我房间”,也深深烙进每个参与者的心里。采访烈士光辉事迹的过程,我们经历了一次精神世界与灵魂深处的洗礼。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答案是肯定的。

——致敬烈士,致敬英雄,致敬和平!

作者简介

李国庆,上海市人。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昆明盘龙江文艺创作中心主任。1972年以来,在《电影文学》《中国青年报》《当代作家》《当代文学》《文学欣赏》《今日作家》《边疆文学》《滇池》、香港《文汇报》、美洲《亚美导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万字,获国家、省、市级奖励50余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国庆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