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李致:劼老是巴老的“良师益友”​||泽登旺姆

来源:《成都日报》2024年7月9日第8版 发布时间:2024-07-26 13:42:09 浏览次数:207 【字体:

李致:劼老是巴老的“良师益友”

泽登旺姆

“李劼人和巴金都是成都人。劼老以他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再现了辛亥革命前后四川的社会生活,巴老则以他的三部曲《家》《春》《秋》描写了成都几个大家庭的变迁。这两位受人尊敬的作家有很深的友谊,巴老一直把劼老当成他的‘良师益友’。”在《故友情深——巴金与李劼人》一文中,李致先生娓娓道来。

李致先生

步入高龄后,李致仍然保持思考和写作的习惯。李劼人与巴金的深厚情谊,包括巴金日记里记叙与李劼人秉烛夜谈等珍贵细节,在李致笔下再次叠彩流光。当听闻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即将启动,李致赞许道:“劼老在高龄时还在修改作品《大波》,令巴老相当钦佩,希望这一奖项能让大家了解李劼人、理解李劼人、传承李劼人对文学的那分热忱之情。”

书生依旧

95岁李致用“小二号”字体

在电脑上写作

成都4月,阴雨绵绵。站在李致家门口,记者顿了顿,希望卸下一路疾步而来的燥意和忙碌生活带来的钝感,以更从容和敏锐的状态在李老家中收获一份“清凉”。还未来得及叩门,李致便推着轮椅前来迎接,举起手机一看,正好是约定拜访之时。“今天下雨,我就没能出去散步。”95岁的李致向记者拉起了家常,声音洪亮,眼神澄澈。

1929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的李致,父亲李尧枚是巴金代表作《家》里的高觉新原型,因破产对家庭心怀愧疚而自尽。李致过继给四爸巴金,两人关系亲密,巴金说李致是“理解他比较多的人”。

李致没有囿于“巴金侄儿”的标签,而是活成了自己。他先后担任过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文联主席等职务,笔耕不辍。

1998年,电脑还没普及的时候,李致已经在学习使用了。他回忆道,自己当初学习使用电脑堪比走古蜀道,看到老友马识途率先使用电脑写作,羡慕不已。

如今,他也热衷在微信朋友圈里互动点赞,会百度查资料,看新闻和影视剧,偶尔用电脑打打扑克作消遣。“前几天,我还在问我女儿,‘啥子叫AI?’。当听闻AI可以模仿作家写作时,李致蹙起眉头摆手道:“那要不得,不行不行不行!”“我要用我的文字表达我的感情。作家的作品,必须带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风格。”

现在的李致,已经能顺畅地在电脑上写作了。不佳的听力和视力让他感到不便,用电子文档得用小二号字体才看得清。等到女儿有空,再由女儿整理保存到微信上,“哪个刊物或报纸跟我约稿,我就在微信上把文章发过去。”

“你们(成都日报)锦水版也发表了我不少杂文。”李致说,自己的《李致文存》第二卷《我的人生》里约有十篇文章都是率先刊登在《成都日报》“天下成都”的“锦水”版面。

故友情深

李劼人与巴金是文学、人生知己

1891年出生的李劼人和1904年出生的巴金相差13岁,二人都有过早年留学法国的经历,又同为成都知名作家,虽然一位身在沪地、一位留在蓉城,二人却惺惺相惜。

谈起李劼人和巴金这对知己,李致感慨万千。1962年12月24日,劼老逝世,巴老在25日的日记中写道:“《大波》终于成了未完成的杰作,这是万万想不到的事情。劼人不仅是一位热血侠肠的好人,他还是绘声绘影的优秀小说家,也可以说他是成都的历史家,他的小说岂止是成都的风俗志……要是他能再写十年,那多好!他的死对成都人来说,更是一个不可弥补的损失。我也难找到像他那样的朋友。”李致说,“巴老一贯珍视友情,劼老去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他从未忘记劼老。”

在李致看来,李劼人和巴金这对故友很像,不仅各自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都对自己作品有着近乎完美的追求,“凡书再版,巴老都要认真修改,直到后来得了‘帕金森’病,‘举笔四千斤’才停止这分‘执着’……”

珍视作品是文学情怀也是尊重读者。这份对文字的精益求精也深深影响着李致。早年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的时候,他四处组稿,抓紧时间出版了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丁玲、严文井等一大批老作家当时的近作,打动不少大家——比如曹禺,表示要和四川人民出版社“生死恋”;比如冯至,称李致为“出版家”。“直到如今,只要有刊物刊发我的作品,我都或多或少要进行再修改,再润色。”李致说。

“我从14岁开始写作,现在还在写,写了80多年了……虽然老年人在体能上已经不占优势,但在心态上永葆年轻。”李致说,如今不要再唱“跌倒算什么,我们骨头硬”,“要唱‘马儿啊,你慢些走,让我把这迷人的景色看个够’。”

敬告:本文已经成都日报授权转载,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成都日报》2024年7月9日第8版

文/图: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泽登旺姆

来源: 《成都日报》2024年7月9日第8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